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101篇
航天技术   79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9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航空公司安全评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在分析中国民航事故的基础上,发展了重视人的因素和管理因素的航空公司安全评估系统,该评估系统具有客观评估安全形势、发现薄弱环节和引导航空公司安全行为的功能。最后给出了航空公司安全评估实例。  相似文献   
102.
讨论了基于多功能显示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技术.首先阐述了电磁干扰产生的机理,然后根据作者多年积累的电子产品设计经验,力求从简便、实用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多功能显示器设计中抑制电磁干扰以及增强其抗干扰能力的方法和处理措施,探讨了印制电路板设计规则、系统接地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3.
基于模糊模型的鲁棒自适应重构飞行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亚  胡寿松 《航空学报》2004,25(2):143-147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模型的歼击机鲁棒自适应重构控制方案。整个控制方案基于T S模糊模型,将歼击机各飞行状态的局部线性调节器与鲁棒自适应神经网络重构控制器相结合,避免了传统的增益预置方法中控制律在不同工作点之间切换造成的参数突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可以保证系统在全局上拥有局部工作点具有的期望性能,证明了重构系统的全局闭环渐近稳定性。所提出的带有补偿项的完全自适应RBF神经网络,通过在线自适应调整RBF神经网络的权重、函数中心和宽度,提高了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自适应补偿项来在线估计神经网络的近似误差边界,可以有效地在线修正建模误差、外扰及操纵面故障等因素的影响,保证系统的操纵品质。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4.
刘亚  高超  刘绎 《航空计算技术》2008,38(3):71-73,77
介绍了一种基于RBF(Radial Basis Function,径向基函数)插值处理物面边界条件的笛卡尔网格方法.整个流场采用有限体积方法计算,但是对于物面附近切割的网格计算域不完整,因此通过RBF插值来得到物体内部实单元上的值,从而使得流场计算顺利的进行推进.相比于其他插值方法来说,RBF插值特别适合于多维离散点的插值,不会因为插值点的位置关系而产生病态的系数矩阵,而且使用比较少的网格点就可以得到同最小二乘方法相当的精度.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圆柱和翼型绕流中,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还对边界条件的各种不同形式对结果的影响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5.
基于时频分析的双通道SAR自旋目标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童创明  张群  张亚楠 《航空学报》2011,32(10):1914-1923
强地杂波背景给微动目标检测带来很大困难,为此在详细分析距离向压缩数据域自旋目标回波特性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双通道合成孔径雷达相位中心偏置天线(SAR/DPCA)和沿航迹干涉(ATI)杂波抑制的两类自旋目标检测方法,并作比较分析.在DPCA模式下,微多普勒频率沿频率(m-D)轴有一整体平移量,其与目标自旋中心的方位向坐标成...  相似文献   
106.
基于LDRA Testbed的软件单元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LDRA Testbed的分析及采用LDRA Testbed进行软件单元测试,表明LDRA Testhed是一个可以有效应用于软件开发和测试阶段的软件测试工具,使用LDRA Testbed进行软件单元测试可以有效提高软件质量.  相似文献   
107.
FFT中旋转因子生成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FT中旋转因子的正、余弦函数值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产生,二是查表.它们各有利弊,本文通过研究给出一种计算原理简单、计算速度快,且对内存要求很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对旋风机对旋叶轮级间流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方法对对旋风机对旋叶轮级间流场进行了研究。在改变级间间隙和前后级转速的情况下,采用五孔探针对级间压力场和速度场进行了了测量,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前后级动叶加功量的分配在对旋风机的气动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分配可以通过转速的匹配来实现;在气动设计中,应增加对旋叶轮级间间隙的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了用共振解调法诊断滚动轴承损伤类故障时所得包络信号及其频谱图的基本特征,并用2032信号分析系统对滚动轴承实施了共振解调诊断,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0.
在容迟网络中,掌握节点之间的接触间隔时间(ICT)的特性,能够为网络性能分析、路由协议设计以及算法优化等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帮助,但目前的ICT模型往往缺乏普适性.通过对节点运动做出一般性假设,基于可靠性数学方法,给出了一个基于ICT分布的接触模型——IDCM.该模型证明了两个移动节点之间的ICT服从指数分布,且指数分布的参数仅与两个节点的历史接触次数和累积ICT有关.在随机方向(RD)移动模型、随机路点(RWP)移动模型、北京市出租车网络、口袋交换网4个数据集上进行了仿真验证,并与基于统计拟合参数的指数分布模型进行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IDCM能够准确反映节点对之间的接触间隔时间分布,且模型准确性优于基于统计拟合参数的指数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