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34篇
航天技术   24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72.
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小导管进行模态和随机振动计算分析,有限元计算值与试验值相比,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运用总体损伤疲劳理论对导管进行了疲劳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导管的疲劳寿命满足要求,为小导管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不同厚度试样的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及断口微观分析表明,恒幅加载低应力比飞行模拟载荷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厚度影响。考查了模型对厚度影响的预测能力。Newman的模型具有预测厚度影响的潜力,广义改进的wellenborg模型不含有厚度影响的考虑,即使通过调整约束系数α的方法也不能计及厚度的影响。厚度对裂纹增长影响的物理原因及模型化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4.
于平超  陈果  王存  杨默晗 《航空学报》2020,41(12):224029-224029
以航空发动机低压(LP)转子为代表的柔性转子,通常具有两端大质量、细长轴和长跨度支承的"弱刚度"结构力学特征,这使得碰摩产生的约束作用不可忽视,其将会导致柔性转子模态特性改变,进而造成临界转速等动力学目标偏于设计状态。本文以典型航空发动机低压柔性转子为对象,结合梁单元法提出了此类复杂转子在碰摩约束下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将谐波平衡思想与频域的自由度缩减技术结合,提出了相适用的非线性模态求解方法;在此之上基于ANSYS和MATLAB平台,建立了含碰摩约束的复杂转子非线性模态分析的一般流程。将方法应用到某型柔性转子系统,成功获得其模态特性,结果表明:碰摩约束使转子模态频率增加,且随转子振幅增加而增加,尤其是对风扇碰摩较为敏感的一阶弯曲模态,正/反进动模态频率变化率可达16%和29%,但模态频率的变化始终在特定区间内;碰摩对转子模态频率的影响程度与陀螺效应、转子振型及机匣刚度密切相关,但对摩擦系数不敏感。由于接触点处摩擦力做功影响,柔性转子各阶反进动模态阻尼在碰摩严重时小于0,反进动模态能发生失稳。  相似文献   
75.
The theoretical channel capacity of a switching device is far in excess of that utilized in a binary-coded system. One of the motivations of our research has been the attempt to increase the channel capacity by representing information by the interval between pulses instead of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ulses. A second motivation is the desire to find a practical use for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now under development which may encompass a billion gates in a cubic inch. The third motivation is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nervous system and a Time Interval Modulation Information Coding system (TIMIC). In our initial studies we have utilized an operational element, called "sumister," which is essentially a model of an artificial neuron interpreted as a decision-making threshold device with the ability of temporal and spacial summation and short-term memory. Five basic component networks have been designed, the ON cell, the OFF cell, a conjunctive network, an object-detection network, and an autocorrelation network. These are combined into moving-object detection networks and a metaphase-chromosome detection network.  相似文献   
76.
基于旁路溢流原理的流体脉动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飞机液压系统向高压、大功率方向发展,周期性流体脉动更容易在液压能源系统中产生流固耦合振动,导致液压管路疲劳破坏。针对被动式流体脉动抑制方法不具备自适应性、对低频脉动抑制效果差等缺点,提出了基于旁路溢流原理的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方法,即在与能源主管路连通的分叉管路上安装压电陶瓷驱动伺服阀主动消振器,通过主动消振器的溢流产生次级脉动波与主管路中原有压力波相互抵消,使管路中流体脉动减小。并针对流体脉动周期性特点,提出一种在线频率估计的自适应前馈控制方法,利用参考传感器测量泵源脉动信号,在线获取脉动频率,并以此频率构造控制器的参考输入信号,实现对流体脉动的主动控制。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主动消振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脉动主动控制方法具备很强的自适应性,能对流体脉动进行很好的抑制。  相似文献   
77.
化学非平衡高超声速电离流动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非平衡化学区应高超声速绕流零攻角轴对称钝头体电离空气粘性流动进行了研究,通过带有化学源项的Navicr-Stokes方程对流动作数值模拟,总的连续方程由单个组元守恒方程代替。高温电离空气中存在7个主要的组元,它们依次为N_2,O_2,NO,NO ̄+,N,O,和e ̄-。化学动力学模型由7个组元和这些组元之间6个可能的反应来描述。发展了一种数值方法以求解这组完全耦合的与时间有关的偏微分方程组。利用一类新的有限差分方法来求解这组以守恒形式表示的控制方程。这是一种以TVD格式来离散粘性流通量的方法。在数值实验中采用了TVDYee-Harten格式,对全部算例都是用激波捕捉法。关于化学组元,我们试图处理完全催化壁、非催化壁和有限催化壁等三种不同的表面边界层条件。计算是对RAMC-Ⅱ试验条件进行的,得出了71km高空情形的典型流场数值解。对表面压力,Stanton数和热流率给出了化学反应气体结果与完全气体结果的比较。计算的流场电子密度与RAMC-Ⅱ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是相当好的。  相似文献   
78.
货舱门锁机构系统磨损可靠性分析和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Y8C货舱门锁机构系统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引起锁机构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各部件之间的磨损。根据货舱门锁机构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分析和评估锁机构磨损可靠性的数学模型,导出了锁机构的磨损失效判据,给出了货舱门锁机构系统磨损可靠性分析和评估的一般方法。根据Y8C货舱门锁机构的磨损可靠度函数。最后,提出了货舱门锁机构系统可靠性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9.
讨论了PWM式变压整流器和谐振式变压整流器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零电压开关PWM变压整流器。它是PWM技术和零电压开关准谐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特点是功率开关器件的开关转换过程中采用零电压开关准谐振技术,即功率开关器件工作于零电压开关状态──软开关状态下,而能量传输的主要形式采用PWM技术,故具有PWM式变压整流器和谐振式变压整流器的优点。文中介绍了该变压整流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着重分析了其关键部分──全桥零电压开关PWMDC-DC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和设计方法。该变压整流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性能好、输出电压稳定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80.
表面疲劳裂纹监测系统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介绍了直流电位法-裂纹扩展片检测裂纹的方法和原理。根据直流电位法原理,采用裂纹扩展片测试裂纹的方法。研制了表面疲裂纹监测系统。通过监测系统软件设计,实现对采样数据,波形和图形进行实时屏幕显示,对表面疲劳裂纹扩展进行动态监视。对于不同应力水平作用下的循环时间可计时累加并再现,可为疲劳裂纹形成寿命的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