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163篇
航空   459篇
航天技术   252篇
综合类   84篇
航天   2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81.
多传感器遥感图像数据融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点研究了卫星遥感图像融合技术.通过在Matlab平台上实现基于颜色空间变换和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分析了颜色空间变换的融合特点,并结合高分辨率图像、多光谱图像以及SAR图像的融合结果对相关理论进行了验证;研究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融合方法在不同分解和重构级数下所获得的融合图像的特征,比较了各级融合图像的特点和相互间的差别;通过对高分辨率图像和多光谱图像的融合实例,给出了达到融合目的所应进行的最低分解重构级数与两原始图像空间分辨率指标比值间的定量关系;分析了不同小波因子对融合结果的影响,并结合颜色空间变换方法的融合结果得出了最终结论.   相似文献   
982.
星载InSAR辅星编队优化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主星—辅星编队”InSAR系统干涉测高为应用背景,研究辅星编队的优化设计问题。首先,定义优化指标———“有效观测时间比”来描述全轨道周期观测性能,以共绕飞轨道、相位均匀分布的卫星编队(构形类似于CartWheel)作为研究的重点。选取描述编队卫星相对运动的振幅比和相位差作为寻优变量,通过仿真实例用搜索法得出了寻优变量与优化指标的三维关系图,并给出了优化构形的参数区域,得到了最优的编队卫星轨道根数。进一步研究了在主要摄动因素影响下卫星编队构形保持与轨道保持的燃料预算方法,并计算了上述优化构形一年的燃料预算。最后得出有益的结论,为全InSAR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3.
航天器交会中的Lambert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Lagrange转移时间方程研究空间交会中的Lambert问题,包括经典Lambert问题(飞行弧段不足一圈的椭圆型轨道转移)与多圈Lambert问题(飞行圈数超过一圈的轨道转移),阐述转移轨道的几何特性与转移轨道类型,分析转移时间与转移轨道参数及变轨速度增量之间的关系。对航天器交会中常用的圆轨道之间的双冲量转移,给定转移角与转移时间,阐述最小变轨速度增量所对应的转移圈数与轨道参数的求解方法,提出满足最小变轨速度增量要求的轨道转移的图解法。对给定的初始分离角与交会时间,按最小变轨速度增量要求,确定航天器交会的初始漂移时间、双冲量轨道转移时间与终端停泊时间。  相似文献   
984.
固胶对保偏光纤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固胶对光纤环及光纤陀螺两个重要性能参数——温度性能和振动性能的作用和影响,针对某项目对光纤陀螺实际要求的条件进行了陀螺的全方面试验,并分析试验结果.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固胶对光纤环和光纤陀螺的影响是由涂胶工艺不当带来的,涂胶量及涂胶的均匀度是产生影响的两个主要因素,胶的温度性能及自身固化后状态对光纤环性能也会产生影响.得出结论:固胶工艺或固胶方式、方法对光纤环的性能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光纤环在温度变化时的影响表现更为明显,另外,固胶对光纤环的影响,还表现在胶固化后的状态.   相似文献   
985.
为了解决故障先验概率估算不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大熵的故障先验概率的计算模型.该模型以相关的先验信息作为最大概率估计的约束条件,并通过拉格朗日函数,将故障先验概率估算问题转化成无约束优化问题.为了实现对无约束优化问题的快速求解,提出了一种基于最速下降法和牛顿法的混合梯度算法;并且,针对大规模系统中故障变量过多的情况,依据系统分解的原则,将高维故障空间分解为多个低维故障空间,给出了低维故障空间求解的快速计算方法.通过最大熵方法和故障平均间隔(MTTF,Mean Time To Failure)方法的结果比较,证明最大熵方法更具准确性.   相似文献   
986.
本文报导了利用双像效应测相干光线分离距离的一种实验方法,使得在缺少有关光学参数情况下,仍可进行差分干涉图的定量计算。采用激光差分干涉仪对敷设在封闭槽盒中电缆群的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沿电缆表面局部 Nu 数的分布,与无限空间相同条件和相同工况时电缆表面的平均 Nu 数相比,约降低15%。  相似文献   
987.
单通道窄体客机是使用最为广泛、数量最多、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一类客机,产品发展活跃、更新快速,技术综合、带动作用明显,研制和发展窄体客机具有重大经济和技术意义。首先介绍窄体客机概念,基于典型机型技术参数和特性总结分析窄体客机的特点;根据载客量/座位数和航程参数将窄体客机分为三类。其次,分析窄体客机产品及技术的发展,回顾1960年代以来的世界主要窄体客机产品的发展历程,归纳窄体客机发展特点、持续改进和系列化发展的方式。最后,分析世界窄体客机市场需求、使用情况、产销数据及当前市场特点,展望未来市场。  相似文献   
988.
为通过数值仿真计算方法准确预测冲击响应,基于模态试验和冲击响应试验,对响应板的碰撞冲击过程进行动力学参数修正。模态试验过程,通过响应面优化的方法对响应板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厚度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固有频率计算值相对误差在±2%以内。冲击响应试验过程,冲头冲击高度6.3 cm条件下,对试验和数值仿真的响应谱曲线进行误差评价;基于响应谱各分析频率点均方根误差最小的优化目标,通过曲面拟合得到最优的质量阻尼系数和刚度阻尼系数。动力学参数修正后的模型在3个不同冲击高度条件下的冲击响应谱预测中,大部分频率段的误差在±6 dB以内,显著提高了预示精度。  相似文献   
989.
基于数值模拟和实验提出和验证了一种利用有限测点振动信息进行典型管路系统约束状态及载荷参数重构识别,进而通过精细有限元建模实现管路系统动态响应评估的管路全局振动检测预示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建立了典型发动机管路结构随机振动响应分析正问题有限元模型,提出了针对管路振动全面预示的测点设置策略; 其次,发展了激励和约束...  相似文献   
990.
Thermal comfort assessment in civil aircraft cabi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ircraft passengers are more and demanding in terms of thermal comfort. But it is not yet easy for aircraft crew to control the environment control system(ECS) that satisfies the thermal comfort for most passengers due to a number of causes. This paper adopts a corrected predicted mean vote(PMV) model and an adaptive model to assess the thermal comfort conditions for 31 investigated flights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does exist an uncomfortable thermal phenomenon in civil aircraft cabins, especially in some short-haul continental flights.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n easy way to predict the thermal sensation of passengers and to direct the crew to control ECS. Due to the assessment consistency of the corrected PMV model and the adaptive model, the adaptive model of thermal neutrality temperature can be used as a method to predict the cabin optimal operative temperature. Because only the mean outdoor effective temperature ET* of a departure city is an input variable for the adaptive model, this method can be easily understood and implemented by the crew and can satisfy 80–90% of the thermal acceptability levels of passeng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