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239篇
航空   862篇
航天技术   311篇
综合类   210篇
航天   3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满足卫星在上升段持续时间长、外热流复杂、能源紧张等不利因素下的温度控制要求,需采取相应控温策略并进行预示。针对采用上面级"一箭双星"直接发射入轨的北斗三号中轨道导航卫星,进行了上升段期间的热分析并阐述了地面段和上升段的控温策略,通过仿真分析预示双星在上升段的温度变化,结合飞行数据,验证仿真分析的准确性以及控温策略的有效性,并获得星上各区域设备上升段的温度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发射前整流罩内的初始温度以及采用延时指令开启相应区域固定功率加热器,上升段期间未开机设备均能保持缓慢的温度下降速率,所有星上设备温度均在要求的范围内。采取的控制策略对其他需保持较长时间低温储存状态的高轨航天器,以及深空探测器温控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92.
高轨空间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信号可用性严重变差,对GNSS接收机的跟踪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利用GNSS信号传播链路模型分析了高轨空间GNSS信号特点,对比了标量跟踪和矢量跟踪这2类典型跟踪环路在高轨空间的适用性,进而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高轨空间的GNSS矢量跟踪方案。该方案通过估计载噪比确定量测噪声方差阵,以对各通道量测信息进行加权处理来获得高精度的导航参数;并根据高轨航天器的动态性能确定过程噪声方差阵,利用轨道动力学模型对导航参数进行一步预测,从而实现了对各通道信号跟踪参数的准确预测及联合跟踪。仿真验证表明:所设计的跟踪方案可实现高轨空间中强信号对弱信号的辅助跟踪,从而提高了高轨空间中弱信号的跟踪性能及可用性,并对中断信号具有一定的桥接能力。   相似文献   
993.
刘奇  向开恒  赵书阁  贺泉  李小玉  张楠 《宇航学报》2021,42(11):1377-1384
针对大型低轨星座在轨运行的高精度构型保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极限环的高精度相位保持方法。首先,推导了实际轨道与参考轨道的平相位角偏差与半长轴偏差的关系;然后,建立了基于极限环的相位保持周期以及半长轴改变量计算方法;最后,基于推导的半长轴偏差与相位偏差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相位保持实施方法。考虑地球非球形和大气阻力的数值仿真表明:本文提出的相位保持方法能够在卫星定轨数据精度不高、数据采样间隔较大的情况下,实现低轨星座系统的高精度相位保持。  相似文献   
994.
张凯  熊家军  李凡  付婷婷 《宇航学报》2018,39(11):1258-1265
为解决高超声速滑翔目标机动给探测防御造成的困难,研究基于意图推断的贝叶斯轨迹预测方法。首先对目标进行动力学建模,利用气动参数设计机动模式集。假定高超声速滑翔目标必定攻击某目标,结合飞行意图合理构造意图代价函数,借鉴贝叶斯理论迭代推导机动模式和运动状态递推公式。通过蒙特卡洛采样实现轨迹预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提高目标机动不确定条件下轨迹预测的精度,当多目标可能被打击时,通过对预测轨迹进行在线重新规划,降低目标误判给轨迹预测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周志  刘至  林舒  孙凯 《洪都科技》2021,(3):47-50,54
通过建立初教6飞机的目视飞行场景模型,对该机型飞行员操作的各阶段通用场景进行梳理,捕获初教6综合航电系统的功能需求,结合飞行员操作程序阐述了民机初教6航电系统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996.
陈志龙  刘鹏  舒凯  黄鸣  于庆奎 《宇航学报》2020,41(3):362-370
依据振弦式陀螺的工作原理提出一种振弦式陀螺电磁驱动方案,分析了振弦式陀螺电磁驱动电学模型与动力学模型,初步设计了振弦式陀螺电磁驱动结构,运用MATLAB数值软件设定目标参数和初始值计算得到初始结构尺寸;应用Maxwell电磁软件分析了振弦式陀螺电磁驱动系统中永磁体尺寸、永磁体间距、背磁片、Halbach永磁体阵列等因素对电磁驱动模型气隙磁感应强度的影响;最后优化了振弦式陀螺结构模型并进行了电磁驱动结构模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电磁驱动整体结构模型气隙磁感应强度得到很大提升,可以很好地降低陀螺功耗,提高陀螺框架驱动力,优化陀螺结构尺寸,从而验证了振弦式陀螺电磁驱动方案模型的可行性,为振弦式陀螺的结构优化设计与实际产品试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7.
周凯  魏瑞轩  张启瑞  丁超 《航空学报》2020,41(z2):724285-724285
现有的机器学习方法大多是交互式的学习模式,这类方法在训练过程非常依赖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数据。空战对抗任务是一种奖励非常稀疏的训练任务,智能体在学习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探索能够获得奖励的动作。如果每一个新的任务都重新训练,是非常浪费计算资源的。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经验移植的学习方法,使得经过训练的智能体能够将知识分享给新的智能体,提高其在新任务上的学习效率。首先,借鉴人类通过经验进行快速学习的现象,构建了基于经验移植的学习的模型;其次,兼顾知识分享和新任务的特征,明确了经验的内涵,建立了"知识+任务→经验"的融合认知方式;再次,设计了借鉴学习方法,将外部经验与任务相结合,进而转化为新个体的知识;最后,使用经验适用度作为筛选指标,分析了经验适用度对借鉴学习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执行借鉴学习的筛选边界。新个体通过借鉴学习后能够获得关于新任务的初步知识,在新任务中更快地找到能够获得奖励的动作策略,从而提升在新的任务中的学习速度。  相似文献   
998.
The spread-F echo of ionograms and scintillation of satellite signal propagation along the Earth-space path are two typical phenomena induced by 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In this study, we obtained spread-F data from HF (high frequency) digital ionosonde and scintillation index (S4) data from L-band and UHF receivers at low- and mid-latitudes in China during the 24th solar cycle. These four sites were located at Haikou (HK) (20°N, 110.34°E), Kunming (KM) (25.64°N, 103.72°E), Qingdao (QD) (36.24°N, 120.42°E), and Manzhouli (MZL) (49.56°N, 117.52°E). We used these data to investigate spread-F and scintillation occurrence percentages and variations with local time, season, latitude and solar activit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pread-F and scintillation occurrence rates has been made.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a) FSF occurred mostly during post-midnight, while RSF and scintillation appeared mainly during pre-midnight at HK and KM; (b) FSF occurrence rates were larger at QD and MZL than expected; (c) the FSF occurrence percentages were anti-correlated with solar activity at HK and KM; meanwhile RSF and scintillation occurrence rat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lar activity at this two sites; (d) the highest FSF occurrence rates mostly appeared during the summer months, while RSF and scintillation occurred mostly in the equinoctial months at HK and KM; (e) the scintillation occurrence wa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earance of RSF, probably due to a different physical mechanism comparing with FSF. Some of these results verified the conclusions of previous papers, whereas some show slight difference. These results are important in understanding 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variations characteristic at low- and mid-latitud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进一步挖掘上游端壁气膜冷却的潜力,在低速叶栅风洞的静叶片上游端壁上,实验研究了双射流构型的气膜冷却特性,并与双排圆孔进行了对比。探究了吹风比(M=0.5,1.0,1.5,2.0)、密度比(Rd=1.0,1.5)的效应。端壁表面的气膜冷却效率通过压力敏感漆(PSP)测得。结果表明,吹风比的增大虽然会加剧吹离现象,但同时也会促进叶栅通道中、后段的气膜覆盖。密度比的增大会抑制气膜吹离,促进气膜横向覆盖和提高平均冷却效率。双射流孔相比于圆形孔,冷却气流在孔下游形成了反肾形涡,较好抑制了气膜吹离;但从双射流孔喷出的冷却气流对于叶栅通道内的涡系也更加敏感。在高吹风比下,双射流孔的冷却效率相对于圆形孔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双射流I构型。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