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142篇
航天技术   11篇
综合类   22篇
航天   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离心载荷作用下平板叶片鸟撞击响应计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陈伟  宋迎东  尹晶  高德平 《航空动力学报》1997,12(2):122-124,215-216
在航空发动机工作状态下发生叶片鸟撞击时,由于离心载荷的作用,使叶片的局部刚度与整体刚度都得到加强,此时的叶片响应不同于不计算离心载荷时静止叶片的响应。本文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不同离心载荷的作用下的叶片鸟撞击瞬态响应。计算结果表明,离心载荷的大小对叶片瞬态响应中叶片的局部变形、整体变形及响应特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2.
肋片扰流对柱肋通道传热和压损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涡轮叶片内部通道上、下游不同冷却结构的相互影响,采用瞬态液晶实验方法研究了上游90°、60°,V形和W形四种肋片诱导产生的入口条件,对柱肋通道传热分布、强化传热水平和压损的影响,并与无肋片(均匀入口条件)的柱肋通道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无肋片情况的均匀入口条件,肋片诱导的涡流使柱肋通道底面的传热分布在展向变得不均匀。肋片在增强柱肋底面传热的同时降低了通道压损,从而提升柱肋通道的综合换热效率(但整体通道的流动损失增加了)。其中,W形和90°肋片使柱肋通道具有最高的传热效率,其次是V形和60°肋片,不带肋片的情况的综合传热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183.
利用高速连续冲蚀试验系统,在不同的冲击角及供砂量下,对有无TiN/Ti强韧涂层的不锈钢试件进行了砂尘高速冲蚀试验,获得了试件的质量冲蚀率。采用扫描电镜(SEM)对涂层损伤表面及断面形貌进行观测与分析,研究TiN/Ti涂层在不同冲击条件下的失效机理。结果表明:TiN/Ti涂层质量冲蚀率随冲击角及供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低冲击角下,砂尘粒子的切削作用是导致涂层材料剥落的主要原因;高冲击角下,砂尘冲击引起的裂纹萌生及扩展致使涂层材料块状破碎而剥落。TiN/Ti涂层显著提高了不锈钢的抗冲蚀性能,尤其是在低冲击角下。低冲击角下,涂层能将不锈钢的冲蚀性能提高约5倍;高冲击角下能提高约2倍。   相似文献   
184.
基于打靶试验的风扇机匣包容能力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障飞行安全,航空发动机机匣需具有足够的抗冲击能力以包容高速旋转状态下丢失的叶片。针对某型涡扇发动机对开式风扇机匣包容性评估需求,提出了1种结合真实机匣打靶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评估机匣包容能力的方法。通过使用真实机匣和真实叶片进行打靶试验获得风扇机匣的冲击损伤情况,并基于ANSYS/LS-DYNA进行了瞬态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Johnson-Cook模型预测的机匣伤形状、尺寸以及叶片残余速度均与试验结果接近,验证了数值分析方法的准确性。采用验证过的数值分析方法开展旋转状态下机匣的包容性评估,发现由于撞击姿态差异和失效模式转变,风扇机匣可以包容以100%工作转速飞出的叶片,但机匣出现长裂纹,接近临界包容状态。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在不具备部件包容试验条件的情况下,以较方便的形式对机匣包容能力可靠评估。  相似文献   
185.
涡轮叶尖间隙影响发动机的性能,涡轮典型部件的冷、热态尺寸换算是间隙设计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涡轮部件冷、热态尺寸换算原理,并应用优化设计方法对某涡轮叶片的冷、热态尺寸换算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优化算法与简化算法的结果。比较结果表明,优化算法的结果是合理的,此方法是可行的。最后,将优化算法应用于某涡轮盘的冷、热态尺寸换算.成功地解决了该部件的冷、热态尺寸换算问题。  相似文献   
186.
一种鸟撞击叶片的切割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鸟撞击风扇/压气机叶片进行响应分析,首先必须确定鸟体撞击叶片时的切割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更接近于鸟形状的椭球体模拟鸟撞击叶片的切割模型,给出了计算最大切片尺寸和质量的表达式。计算了3种不同质量的椭球体模拟鸟撞击叶片时的最大切片的尺寸和质量,并与圆柱体模拟鸟撞击叶片切割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7.
鸟与航空发动机叶片相撞时,叶片的是在高应变率下变形的。由于材料的性能随应变率的变化发生变化,因此在计算叶片的瞬态响应时,应当考虑这一材料性能的变化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不同应变率下鸟正撞击时模型叶片的瞬态响应。结果表明,在高应变率下,叶片的弯曲变形与局部变形都偏小;叶片受撞结束后的振动周期增大。  相似文献   
188.
基于滚动时域优化的变后掠角飞机修正控制律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确保飞机在变后掠角过程中的飞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滚动时域优化(Receding horizon optimal,RHO)的修正控制方法。首先,采用反步方法进行标称控制律设计,提供基本的飞行稳定性和跟踪性能。其次,将指令滤波器表示成状态空间的形式,基于指令滤波器、飞机和积分跟踪误差的状态方程得到一个增广状态方程。然后,采用RHO方法进行修正控制律设计,在有限滚动时域内计算得到修正控制量,对标称控制器输出进行在线补偿,确保快速变后掠角过程中的飞行稳定性。最后,通过变后掠角飞机航迹倾斜角控制系统仿真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9.
为研究受到鸟撞前后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变化,提出了鸟撞叶片结构-气动分析几何模型的转化流程,基于NASA Rotor37 转子得到了鸟撞变形叶片几何模型,分别建立了鸟撞前后的全通道气动性能CFD计算分析模型,在设计转速下开展了全3维黏性 流场数值模拟,并与Rotor37转子部件气动性能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非常接近,证明了该数 值模拟方法有效;鸟撞后叶片变形区域攻角增大导致的局部气流分离及并发的气流低速流动的耦合是转子气动性能恶化与转子 进入失稳工况的主要原因,含鸟撞变形叶片的转子压比、效率等气动性能参数明显降低,稳定工作边界明显缩小。所发展的气动 性能数值模拟方法与流程可有效地预估含变形叶片的压气机稳态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90.
邓甜  李佳周  陈伟 《航空学报》2022,43(3):163-174
航空发动机中液体燃料雾化过程十分复杂,特别是雾化初始阶段,至今无法建立准确的雾化模型。本文利用线性不稳定性分析法研究均匀气场和二维剪切气场中,不同黏性液体横向射流破碎过程。在圆柱坐标系下,建立有黏液体横向射流色散方程,利用Muller法求解得到射流表面表面波的不稳定增长率随波数的变化情况。当来流为均匀气流时,考虑液体黏性影响,射流表面扰动波增长率的减小量与增长率的比值较不考虑黏性时的至少增大1 000倍。黏性对Kelvin-Helmholtz (K-H)和Rayleigh-Taylor (R-T)不稳定性均起到削弱作用,抑制了射流破碎,且表面波波数越多,黏性对破碎的抑制作用越强,但并不影响射流的不稳定波数范围。当黏性系数增大500倍时,表面波最大增长率降低80.37%,最佳波数减小40%,黏性力对表面波的抑制作用十分明显。横向来流为二维剪切气流时,横向气动力和剪切速度促进液体射流表面波生成进而产生破碎,而液体的表面张力和黏性力则会抑制表面波生成。液气动能比越大,气流剪切作用对射流不稳定性的影响越大,K-H不稳定性主导射流表面波的生成。进一步研究液体黏性对射流不稳定性的抑制作用,发现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