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78篇
航空   372篇
航天技术   102篇
综合类   52篇
航天   9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GPS卫星信标信噪比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GPS卫星信标信噪比(SNR)受到卫星上的发射机增益、地面站的接收机增益、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几何距离、接收机处的仰角、信标传播路径上电离层介质衰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首先提出了一种从SNR观测数据中分离出SNR在电离层中衰减的算法,并应用于MANA接收站(273.751°E,12.149°N)2003年的观测数据,得到了一个电离层介质引起的对L波段信标SNR衰减日变化的平均情况.通过与IRI模式计算的电波垂直穿过电离层时衰减的SNR比较发现,由我们得到的SNR在电波垂直穿过电离层时的衰减与IRI模式计算的衰减随地方时的变化符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112.
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基本性能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建立了能真实反映其空间构型的"双纽线"单元体胞模型,并以此为基础,采用有限元方法对C/SiC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该材料在制备冷却阶段的热变形行为以及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变的分布状况,同时获得了制备后室温条件下该材料的等效弹性模量与等效热膨胀系数值。  相似文献   
113.
利用红外灯阵模拟空间外热流前,需对灯阵的热流密度不均匀度进行测试.文章通过实验证实利用硅光电池进行红外灯阵热流密度不均匀度测量是可行的,且负载电阻应尽量小,一般为1Ω.文章还对不均匀度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建议在使用δ作为不均匀度评价指标的同时,增加一个相对标准差指标δσ,并建议其应小于2.5﹪.  相似文献   
114.
针对飞机维修任务工作类型优化过程中的模糊与灰色问题,采用区间灰色不确定语言变量建立工作类型的评价指标和决策模型,提出了军机维修任务工作类型优化方法。对优化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工作类型排序结果和数据对比结果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在某军机上对优化方法进行了工程应用,完成192项初始维修任务工作类型优化,应用结果表明了该优化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可有效提升工作类型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5.
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分别对2008年后磁平静期印度扇区、秘鲁扇区以及CHAMP卫星的赤道电集流(EEJ)变化进行预测,其中神经网络训练数据为对应的2000-2007年磁平静期EEJ观测数据,输入参量为天数、地方时、太阳天顶角、太阳活动指数(F10.7)、太阴时以及卫星地理经度,输出参量为EEJ.对EEJ预测结果进行了统...  相似文献   
116.
视频条件下SAR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过程,在视频条件下使用VC 6.0与SimuLink结合构建了机载合成孔径雷达仿真系统软件,采用RD算法实现了点目标成像仿真,与在中频条件下相比速度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7.
针对航空发动机中央传动锥齿轮由行波共振引起的掉块故障,采用瞬态接触动力学分析方法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手段,对行波共振发生时从动锥齿轮的共振特性和应力分布开展研究。基于声测法开展了航空发动机中央传动锥齿轮行波共振试验,研究中央传动锥齿轮行波共振特性,获取了从动锥齿轮行波共振动频、危险转速以及破坏断裂特征。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试验中出现三节径共振皆是前行波共振,四节径共振是后行波共振;三节径共振危险转速范围为74.2%~76.2%,四节径共振危险转速范围为102.8%~104.2%。数值仿真与试验测试中结构静频值具有一致性,三节径误差小于2%,四节径误差小于5%,验证了仿真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仿真计算四节径行波共振时从动锥齿轮齿根处和辐板应力集中,应力分布形式与齿轮故障复现试验断裂形式基本一致,辐板正面应力值大小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误差在0.5%~9.5%,满足工程级应力预测要求,验证了瞬态接触动力学分析方法对齿轮行波共振应力预测的有效性。试验表明该齿轮结构是否存在初始缺陷是发生齿轮断裂故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8.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the thermal insulation an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for Kagome truss-cored lattice along two perpendicular orientations OA and OB. Three test conditions are conducted under forced air convection for the titanium sandwich panel fabricated by 3 D printing technology. The thermo-fluidic characteristics are further explor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reveal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rientation OB exhibits better thermal insulation than orientation OA under the identical temperature loading, while the latter outperforms the former by up to 20% higher overall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n particular, the endwalls and lattice core in orientation OA achieve 9.7% and 22.5% higher area-averaged Nusselt number respectively than that in orientation OB for a given Reynolds number. The heat transfer superiority of orientation OA comes from the unique topology which induces the large scale spiral primary flows, facilitating the heat exchange between the cooling air and the surfaces of sandwich panel. However, the complex flow mixing leads to a maximum of 20% higher friction factor in orientation OA than that in orientation OB.  相似文献   
119.
破片速度对碳纤维层合板冲击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升战斗部破片对航空复合材料结构的毁伤效果,采用空气炮冲击、数值仿真、战斗部静爆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层合板冲击损伤类型和分层面积随破片速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损伤机理。研究表明:层合板冲击损伤类型、机理和程度,与破片速度和层合板冲击临界速度(即冲击物穿透层合板的最小速度)的相对大小有关。在本文试验速度范围内,当破片速度小于层合板冲击临界速度时,造成背面裂缝型损伤,分层面积随破片速度增大而增大;当破片速度略大于层合板冲击临界速度时,造成背面炸裂型损伤,分层损伤范围最大;而更高的破片速度则造成切孔型损伤,分层损伤面积随破片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并趋近于切孔面积。为提高对复合材料结构的毁伤效果,应使破片着靶速度略大于层合板的冲击临界速度。  相似文献   
120.
一种S弯进气道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导弹总体几何尺寸的严格限制下,通过特定中心线形状和沿程面积变化规律的控制,完成了一种大偏距短扩压的亚声速进气道的设计,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导弹的气动阻力特性。本文还进行了风洞实验研究,得到了进气道的性能参数、速度特性、攻角特性和侧滑角特性,结果表明该进气道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总压恢复系数大于0.98)。进气道的出口总压图谱表明,前急后缓的中心线形状与前急后缓的面积变化规律的组合对出口总压的均匀分布不利。本研究为S弯进气道的设计和应用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