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67篇
航天技术   34篇
综合类   22篇
航天   2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美国GR系列IC测试系统采用磁带机作为系统程序的输入设备,由于磁带机故障率较高,因此使用中经常发生程序输入失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该测试系统的可靠性,本文在对GR1732M型测试系统的组成结构进入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在线仿真器对主处理器进行实时仿真,跟踪了引导程序的执行流程和系统磁带的输入过程,提出了用PC微机代替磁带机,通过RS-232串行接口传送所有软件,本文详细阐述了改进设计方法,改进成功后  相似文献   
102.
集中涡法在计算旋成体大迎角气动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集中涡法计算了尖头旋成体在大迎角时的气动特性。基于实验数据,选取了一组比较合适的自由积分参数,建立了初始分离角和雷诺数之间的经验关系式,从而在计算中较好地考虑了雷诺数的影响。马赫数的影响是通过Gthert法则进行修正予以考虑的。旋涡运动的微分方程组是用变步长的四阶龙格-库塔法来求解的。根据不同的积分位置分别选择三种不同的积分初始步长,以提高计算速度。本文对F_3A16和F3.5A7两种模型作了计算,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3.
利用高压DTA、飞行时间质谱仪、夹层燃烧、燃速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两种加入方式和不同催化剂用量与AP共晶的催化效果。发现含催化剂的AP分解机理发生变化,主要由电子转移改变为同时并存的质子和电子转移;还发现催化剂与AP接触面越大效果越好,从而得出,催化剂的主要作用部位是作用于AP晶粒上。  相似文献   
104.
阐述了我国发展新型筛选教练机的必要性;对国内外筛选训练概况进行了跟踪,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几型筛选教练机性能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筛选教练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结合发展趋势,总结了新型筛选教练机的特点,从而提出了发展新型筛选教练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5.
为了研究液体推进剂对ATR发动机的燃烧室进口油气比、排气温度、比冲等重要性能参数的影响,针对两套不同的ATR发动机热力循环参数,选择目前国内常用的液体推进剂作为燃料,对上述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表明:做功能力强的推进剂有利于减小燃烧室进口的油气比,提高ATR发动机比冲;选择合适的推进剂与ATR发动机设计参数相匹配有利于提高二次燃温,进而从油气比和排气温度两个方面改善二次燃烧性能,提高ATR发动机比冲;即使在设计状态推进剂与设计参数两者之间做到了很好的匹配,但是在非设计状态,由于油气比的变化仍然表现出推进剂与工作参数的失配性。  相似文献   
106.
振幅和差法是单脉冲雷达常见的测角定向体制。在分析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工作原理及遮盖性干扰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的遮盖性干扰评估模型,并对建立的干扰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造成足够大的角度跟踪误差时,遮盖性干扰对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具有较好的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107.
介绍了叶栅槽道内部压力测量采用的主要方式。并通过小型化结构设计和验证方法。管腔动态标定试验和特种加工工艺。对叶型面动稳态压力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8.
Empirical models for the plasma densities in the inner magnetosphere, including plasmasphere and polar magnetosphere, have been in the past derived from in situ measurements. Such empirical models, however, are still in their initial phase compared to magnetospheric magnetic field models. Recent studies using data from CRRES, Polar, and Image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empirical models for inner-magnetospheric plasma and mass densities. Comprehensive electric field models in the magnetosphere have been developed using radar and in situ observations at low altitude orbits. To use these models at high altitudes one needs to rely strongly on the assumption of equi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ines. Direct measurements of the electric field by the Cluster mission have been used to derive an equatorial electric field model in which reliance on the equipotential assumption is les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recent progress in developing empirical models of plasma densities and electric fields in the inner magnetosphere with emphasis on the achievements from the Image and Cluster missions. Recent results from other satellites are also discussed when they are relevant.  相似文献   
109.
新型整星隔振平台的被动隔振性能及星箭耦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卫星的隔振要求,提出一种新型半主动整星隔振平台,采用磁流变(MR)阻尼器作为半主动作动器。为增加平台的横向转动刚度,提出一种套筒式防摇结构。建立新型整星隔振系统的详细有限元(FE)模型,对隔振系统进行基础随机激励下的响应分析和隔振平台的振级落差分析,并建立星箭系统的详细有限元模型,分析星箭结合后对整星隔振性能的影响情况,以及加入新型隔振平台后对火箭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整星隔振平台具有优良的被动隔振性能;火箭的动态特性对新型隔振系统的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当火箭和隔振平台结合处的刚度较大时,影响较小;加入新型隔振平台后,在火箭点火时到一级分离时,火箭整体的动态特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0.
压气机三维非定常动态失速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屠宝锋  胡骏 《航空学报》2010,31(11):2124-2129
 以一台双级低速轴流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采用在压气机周向、径向和轴向不同位置处布置多个动态压力传感器的方法,获取了动态失速过程中不同位置动态压力信号的变化情况,对各截面的动态总压信号分别进行了时域、频域和时频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压气机的失速类型是单团全叶高旋转失速;失速团形成前只出现了模态波扰动;模态波式动态失速过程具有三维非定常的特征,模态波扰动和失速团首先在压气机的局部位置形成,然后沿着轴向和径向扩散至其他位置,最终占据各叶排所有叶高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