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3篇
  免费   670篇
  国内免费   273篇
航空   1779篇
航天技术   351篇
综合类   213篇
航天   77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TBCs) are mostly applied to hot components of advanced turbine engines to insulate the components from hot gas. The effect of sintering on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barrier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plasma sprayed and nanostructured yttria stabilized zirconia (YSZ)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TBCs) are investigated. Remarkable increase in thermal conductivity occurs to both typical coatings after heat treatment. The change of porosity is just the opposite. The grain size of the nanostructured zirconia coating increases more drastically with annealing time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plasma sprayed coating, which indicates that coating sintering makes more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nanostructured coating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coating. Thermal barrier effect tests using temperature difference technique are performed on both coatings. The thermal barrier effects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after heat treatment and the decline seems more drastic in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range. The decline in thermal barrier effects is about 80 °C for nanostructured coating after 100 h heat treatment, while the conventional coating reduces by less than 60 °C compared to the as-sprayed coating.  相似文献   
992.
轴流压气机级内污垢沉积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三维数值方法,对具有一定典型性的真实压气机级NASA stage 35进行研究,通过与文献中实验数据的对比,校核了商业CFD计算代码的可靠性,得到的性能曲线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对污垢沉积引起的叶片厚度和壁面粗糙度的增加来模拟不同的污垢沉积程度对压气机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壁面粗糙度将显著降低压气机级等熵效率和总压比,喘点和堵点的流量均有所下降,对稳定工作范围影响不大;增加叶片厚度大幅降低堵点流量而对喘点流量影响较小,使得压气机级的稳定工作范围明显减小;动叶壁面粗糙度的增加相比静叶对级性能的影响明显要大。  相似文献   
993.
采用CFD方法分析了雷诺数效应对某运输机全机构型阻力的影响。基于对某运输机的翼/身/架/舱组合体绕流进行的计算分析,归纳总结出了一种适应于复杂构型的低雷诺数到高雷诺数的阻力修正方法。通过验证可知,该修正方法修正效果良好,为工程中的阻力预测提供了一种简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采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对某型发动机第一级涡轮转子叶片进行可靠性分析,考虑了稳定工作条件下稳态温度场对涡轮叶片的影响,忽略振动载荷及气动载荷。根据场序热一结构耦合方法对涡轮叶片进行了确定性热应力分析,然后通过大量蒙特卡罗仿真试验对涡轮叶片应力的概率分布进行了分析求解,求解过程中采用了模型数据文件与温度载荷数据文件循环调用的方法,对影响涡轮叶片应力状况的随机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以不考虑温度场情况下的分析作为对比参照,根据对比发现在温度场作用下涡轮叶片材料弹性模量的分散性对叶片可靠性较常温状况下有较大的影响,且常温状况下叶片可靠度的计算结果偏高。  相似文献   
995.
航空发动机机匣零件的外型面主要采用车铣削的方法加工,传统加工方法中刀具的轴线通过零件的回转中心,容易导致切削状态不好和加工应力较大的问题.研究采用刀具偏心切削的加工方式,可以比较有效避免刀具零转速点接触零件,从而改善加工质量,提高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996.
辅助式GPS接收机信号发射时间恢复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卉  袁洪 《空间科学学报》2012,32(4):585-591
当GPS接收机无法进行位同步、帧同步以及导航电文解调时, GPS接收机无法恢复卫星信号发射时间. 为解决该问题, 对基于迭代最小二乘的发射时间恢复算法进行了研究, 利用辅助GPS接收机中无线通信网络提供的卫星星历、卫星修正参数等辅助信息, 结合信号发射时间模糊度的遍历搜索, 完成了信号发射时间的恢复. 详细讨论了算法及其成立条件, 给出算法流程, 并推导出搜索因子的不同选取方案, 使该算法对接收机初始位置误差(150km)和初始时间误差(180s)没有限制. 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罗少华  徐晖  徐洋  安玮 《航空学报》2012,33(7):1296-1304
基于序列蒙特卡罗方法的经典多模概率假设密度滤波方法及其各种衍生方法,在预测过程中依据多个并行的状态转移模型,通过将大量粒子散布到下一时刻目标所有可能出现的状态空间实现目标状态的捕获,造成计算量大、目标跟踪精度差。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多模粒子概率假设密度机动目标跟踪方法。该方法利用最新量测信息估计目标运动模型概率及模型参数,并将估计得到的目标模型应用到粒子概率假设密度滤波方法的预测过程中生成预测粒子,从而将大部分粒子聚合在目标最可能出现的状态空间邻域中,实现粒子的有效利用。数值仿真表明,所提方法不仅显著地减少了目标丢失个数,而且提高了目标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998.
徐红瑞  成来飞  梅辉 《航空学报》2012,33(8):1547-1553
为考察2D C/SiC 复合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不可见损伤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静压痕实验引入损伤,采用红外热波成像和残余性能测试的方法,表征2D C/SiC 复合材料的损伤。结果表明:施加能量为0.75 J时,复合材料内部开始产生损伤, 施加能量为1.8 J(接触力1 700 N、压痕深1 mm)时,损伤模式发生转变;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残余压缩强度下降率约为残余拉伸强度下降率的2倍。  相似文献   
999.
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可能对天线波束指向产生影响以及星载天线在轨服务区重置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星载天线要求具有在轨指向微调功能。文章针对一种天线微调机构,利用磨损程度评估技术开展了其寿命预估,同时使用加速寿命试验完成了其寿命试验考核工作。  相似文献   
1000.
空间飞行器导航定位的精度及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雷达误差修正模型准确与否。以脉冲雷达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假设检验理论,对雷达测量数据有无野值等不同情形,分别建立了误差模型拟合优度F 检验与容错F-检验、模型分量显著性T-检验和容错T-检验算法,并且利用雷达跟踪飞行器的实测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模型拟合优度检验与模型分量显著性检验等系列算法具有良好的容错性和适应性,可用于诊断雷达误差模型是否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