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8篇
  免费   9554篇
  国内免费   1932篇
航空   19006篇
航天技术   1420篇
综合类   372篇
航天   2506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499篇
  2021年   558篇
  2020年   619篇
  2019年   1238篇
  2018年   1432篇
  2017年   1405篇
  2016年   1392篇
  2015年   1357篇
  2014年   1180篇
  2013年   1193篇
  2012年   1183篇
  2011年   1100篇
  2010年   1147篇
  2009年   1141篇
  2008年   991篇
  2007年   831篇
  2006年   709篇
  2005年   473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301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313篇
  1990年   262篇
  1989年   294篇
  1988年   207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3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2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影响超精密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精密加工技术是衡量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从超精密加工机床、超精密加工刀具、被加工材料、超精密测量、超精密加工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超精加工精度的因素及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2.
徐晓岭  孙祝岭  王磊 《强度与环境》2005,32(2):57-63,56
给出了几何分布产品全样本场合下参数的近似区间估计,通过Monte-Carlo模拟考察了区间估计的精度,并与Bootstrap置信限作了比较,最后研究了几何分布和离散寿命分布类的统计贴近性。  相似文献   
53.
一种新的射频仿真目标位置控制方法与软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射频目标仿真系统中目标位置的控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目标位置控制的常用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通用目标位置控制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任何天线分布的面阵。利用这种新的方法编写了基于三元阵天线阵面的射频仿真目标位置控制软件,实现对多目标在天线阵面上多种轨迹运动下的高速准确的定位,并能实时监视目标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54.
惩罚函数法在发动机性能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涡喷发动机工作时遵守的气动热力学定律,建立了发动机的稳定数学模型,并针对双轴涡轮发动机性能计算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利用优化和最优控制理论中的惩罚函数法,对发动机性能进行了基于约束的最优求解程序设计,利用程序对某型发动机的稳定飞行特性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使用惩罚函数法求出的特性曲线变化规律正确,发动机平衡方程的解的精度更高,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发动机飞行特性也更准确。另外惩罚函数法对初值的要求很低,迭代运算不易发散。  相似文献   
55.
基于LabVIEW平台的数字抽取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基于LabVIEW平台的数字抽取滤波器的设计。该方法是对高采样率的数据进行低通数字滤波,然后对结果用1/K倍重新采样,将数字信号频带压缩K倍,从而实现动态测试较大的动态范围要求和划分频带要求,数字抽取滤波器的设计包含调制,数字滤波和抽取三方面,LabVIEW是一种基于图形编程语言(G语言)的开发环境,采用交互界面设计,模块化编程,该滤波器也是作者正在研制的动态测试分析虚拟仪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给出了在LabVIEW平台上所进行数字抽取滤波器的设计原理,仿真结果和在动态数字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6.
秦伟泽  李秉尚 《上海航天》2005,22(Z1):61-64
阐述了风云二号(FY-2)C星测控分系统应答机子系统的功能,以及载频中心频率、工作体制、接收机输入信号电平、馈线损耗、发射性能和功耗等主要技术指标.给出了子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了C星应答机的倍频链电路、调制器、选用固态功率放大器(SSPA),以及功率合成器放电余量增大等设计改进.试验验证及在轨运行状况表明,C星应答机工作正常,所作技术改进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57.
内喷管间隙宽度对线性塞式喷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军伟  覃粒子  刘宇 《宇航学报》2004,25(4):423-428,448
为了了解内喷管间隙宽度对线性塞式喷管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对应着同一个内喷管的三种不同间隙宽度的塞锥。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不同间隙宽度的线性塞式喷管在不同工况下的流场和性能。比较了不同间隙宽度对线性塞式喷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内喷管间隙会增大线性塞式喷管的面积比和设计压比;内喷管间隙变宽,塞锥表面的压强下降,塞式喷管的性能下降,间隙宽度增大一倍,塞式喷管性能下降1%~3%。另外在计算过程中发现,内喷管的性能是整个线性塞式喷管性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占了整个塞式喷管性能的三分之二以上。  相似文献   
58.
星光折射航天器自主定轨方案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星光透射大气发生折射时 ,用星光折射角精确地反映星光在大气中离地球表面的高度 ,并建立高度、航天器与地球的几何关系。通过对折射角进行观测 ,间接测得地平 ,从而改善了用地平仪直接测地平所造成的航天器自主导航精度低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几种利用星光折射的航天器自主定轨方案 ,并作了细致的仿真实验 ,对直接和间接两种测量地平方法以及几种星光折射自主定轨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9.
The Ariane transfer vehicle (ATV), an Ariane 5 borne, unmanned propulsion vehicle, is designed to transport the logistics needed to resupply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and the man tended free flyer (MTFF) step 2 with pressurized and unpressurized cargo and to dispose the waste. The ATV is an expendable vehicle and is disposed of by a safe atmospheric burn 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R5 schedule it should be operational in 1996 for missions toward ISS and beyond the year 2000 for MTFF 2 missions.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the proposed ATV are the modified AR5 third stage L5, an upgraded VEB steering the launcher as well as the ATV and the P/L-adaptor providing mechanical and umbilical links to the payload. The mechanical part of the RVD-kit will be placed on the payload-module, the main RVD sensors are located on the adaptor and the needed computer intelligence will be integrated on the VEB. To minimize the development, and recurring costs, the ATV concept fully complies to the idea of maximum use of existing hardware and software, mainly from the AR5, Hermes and Columbus programs thus minimizing development and recurring costs. The ATV is compatible to ISS, MTFF and OMV and is able to transport logistic modules compatible with NSTS and U.S.-expendable launchers.  相似文献   
60.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研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实现对月球的环绕探测。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是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开端,在我国航天史上将成为继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与近地卫星相比,嫦娥一号卫星面临更复杂的控制过程和环境,因此,嫦娥一号卫星必须突破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实现既定的任务目标。文章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的任务目标、主要技术方案和研制过程;概要性地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