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180篇
航天技术   48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7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7 毫秒
21.
文章从高校统计工作生成的档案资料出发,阐述了建立高校统计档案资料的重要性。对统计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22.
针对IPSec-VPN网关开发的特点,提出了PIG代理网关的概念,并就一个基于PKI的 IPSec-VPN网关开发的实例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给出了实现的框图和几个主要算法的设计。  相似文献   
23.
利用MCNP程序对450kV X光机建立模型,计算各参考辐射质下的原级谱、平均光子能量。对ISO 4037-1中已有范围的管电压与附加过滤片厚度关系曲线进行二次拟合,确定模拟厚度范围。利用MCNP计算各附加过滤组合下的平均光子能量值,并与外推法得出的平均光子能量值进行对比,将相对偏差最小时的附加过滤作为最终确定值。从部分能量点的模拟与测量结果的对比可看出,模拟得出的平均光子能量在2%以内与PTB及中国计量院测量结果保持一致,附加过滤最大相对偏差为18%。  相似文献   
24.
赵晨彦  魏佐君  倪明  任光明 《推进技术》2022,43(10):119-128
本文通过对某微型涡喷发动机的单级轴流式涡轮进行机匣设计,采用剪切应力输运(SST)模型求解定常黏性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研究了不同机匣沟槽结构对其叶尖泄漏流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说明:当全机匣沟槽结构的叶顶浸入沟槽即d/c>1.0时,封严效果较好;相较于全机匣沟槽结构,后开式机匣沟槽结构的封严效果更好, 随着沟槽前缘间隙的增大,封严效果减弱;沟槽深度a/c=1时,封严效果最佳,即泄漏流明显减弱,同时效率减小量较小。  相似文献   
25.
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波音747-200型飞机的JT9D发动机的故障诊断进行了研究,并构成了诊断装置。该研究使用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发动机性能监控数据央脱机后根据性能排队情况艇经验推定法,对发动机的一些常见故障和突发性故障进行了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首先搜集发动机的故障状态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纳选择,制成了诊断用的教师信号“故障模型”,通过神经网络系统对教师信号的学习,在一定范围内,对  相似文献   
26.
轻量化因可降低油耗、提高效率及降低成本等优势已成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铝合金与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异种焊因其高度满足轻量化需求而得到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但由于二者性质的巨大差异,不易获得高质量连接.提出了一种铆接和搅拌摩擦搭接焊复合焊的方式,实现了5052铝合金与树脂基复合材料的高质量连接,接头剪切拉伸力...  相似文献   
27.
为解决涡轴发动机退化模式多、故障样本大、分类困难的问题,将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算法应用于涡轴发动机气路健康评估.首先对涡轴发动机故障标签进行了拆解,针对每一类标签设计了一个分类器.通过特征重要度排序筛选了6个分类标签的输入特征,有效降低模型复杂度.通过遍历确定树的最优数量和深度,确保了分类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8.
从直流毫伏级小电压校准方法研究的目的出发,对如何利用现有设备开展直流小电压测量仪器的校准作了详细描述。经过大量的试验、长期稳定性考核及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证明用此方法校准直流小电压是可行的,解决了直流小电压测量仪器无法溯源的问题,并已用于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29.
自适应机翼翼型变形的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适应机翼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是未来飞机设计的必然趋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分别从自适应变弯度前缘、自适应变弯度后缘以及变厚度机翼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变形原理,并对使用的蒙皮、驱动方式、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适应机翼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兼具大变形和高承载功能的柔性蒙皮的设计、自适应驱动系统设计、协同控制系统的设计、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可为自适应机翼结构的设计与实现途径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0.
方科  张庆振  倪昆  程林  黄云涛 《航空学报》2018,39(5):321958-321958
从饱和打击任务需求出发,针对多高超声速飞行器时间协同再入制导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时间可控再入制导律和协同再入制导架构,在改善现有制导律实时性、在线约束管理等性能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再入飞行时间不可知、不可控问题,最终实现时间协同再入飞行。协同再入制导结构分为两层,其中底层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时间可控再入制导律,以实现再入飞行时间的可知性与可控性为目标;上层根据不同再入阶段特点设计相应的协调函数,生成时间协调信息。该结构适用于集中式或分布式的通讯结构,同时上层协调策略可以根据任务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与拓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时间可控再入制导律对时间的可控性和协同再入制导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