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75篇
航天技术   21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基于RDC(轴角转换器)的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的方案进行了设计与工程实现。利用高度集成的RDC,不仅简化了测角系统的设计结构,而且还提高了测角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转台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2.
针对弹群协同编队飞行中,编队成员单独使用惯导系统(INS)时存在定位误差发散的问题,基于相同性能的多套INS在相同环境下工作时,其误差近似呈零均值高斯分布这一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成像导引头对航路上任一未知地标被动观测的弹群INS定位误差协同修正方法。首先,融合弹群中各枚导弹相对于地标的视线角量测信息及INS位置量测信息,利用最小二乘思想对未知地标进行协同定位;然后,基于估计得到的地标位置,利用各枚导弹相对于地标的视线角和方位角速率量测信息及INS速度量测信息,反过来修正弹群中各枚导弹的INS定位误差。最后,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
寇家庆  张伟伟  叶正寅 《航空学报》2015,36(12):3785-3797
很多非线性气动力模型难以精确预测系统的小扰动线性特征。针对这一局限,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分层模型,用于辨识跨声速非线性非定常气动力。分层建模需要同时提供微幅振荡和大幅振荡两套训练样本,首先通过线性模型(如带外输入的自回归(ARX)模型)对微幅振荡样本进行建模,而后采用非线性模型(如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对大幅振荡的样本与线性模型的差量进行建模,进而把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的输出相叠加,得到分层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算例表明建立的分层气动力模型与单一自回归径向基函数(AR-RBF)神经网络模型相比不仅具有更高的数值精度,可以精确预测大幅运动中的非线性特征,而且在小扰动状态下自动退化为线性模型,能够精确刻画结构微幅振荡下的线性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空调新风系统重要性的分析,指出了影响集中空调系统新风量和新风品质的原因,提出了运用预埋法兰连接风管来保证新风量,在通风井底部设检查口清理新风竖井保证新风品质。  相似文献   
95.
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三轴转台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出该转台的谐振频率及振型。通过对三轴转台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提升了转台的谐振频率值。最后进行随机响应分析,输出转台上某结点的加速度曲线。这些相关数据和曲线为三轴转台的振动试验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6.
通过添加含卤-锑的阻燃剂、芳纶纤维和增塑剂,研制了一种耐低温无石棉的丁腈绝热层配方 (TI506)。研究了芳纶纤维和增塑剂对绝热层静态烧蚀性能和Tg 的影响,对绝热层材料力学性能、比热容、热 导率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芳纶纤维浆粕用量为10 ~15 份、芳纶短纤维用量为4 ~6 份时,绝热层烧 蚀性能最佳,线烧蚀率达到45 μm/ s,所选增塑剂DOS 用量为10 份、DBP 或ATBC 用量为20 份时,Tg 可达- 40℃,芳纶纤维制备的丁腈绝热层力学性能及烧蚀性能优良,并满足固体火箭发动机耐-40 ~60℃的环境。  相似文献   
97.
介绍了一种新型发动机用外防热材料,该防热材料在短时间高热流的条件下,通过电弧风洞试验 考核,试样的背壁温度可降低至144℃,相较于无涂层试样,背温的降温幅度高于300℃。0. 5 mm 厚涂层与0. 8 mm 厚涂层相比,试样背温并无明显优势。且室温固化涂层比高温固化涂层试样背壁温度低30℃,均低于 234℃,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的背壁温度低于350℃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98.
支柱式前起落架摆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支柱式前起落架的摆振性能,建立了双轮式摆振方程组。在线性参数方面,研究了支柱柔性和陀螺力矩对摆振性能的影响;在非线性参数方面,研究了扭转间隙和库仑摩擦对摆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支柱刚度不足时会发生"结构性摆振";支柱扭转间隙过大时会发生"间隙性摆振",这两者必须予以避免;陀螺力矩对摆振影响不大且偏安全,常可忽略;使用过程中库仑摩擦的减小会降低系统的减摆储备能力。  相似文献   
99.
对飞机前起落架在转弯控制状态下进行了摆振分析,通过主动力做功分析对转弯控制系统设计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应用耗能等效原理建立了主动力和等效粘性阻尼力间的关系。建立并求解以轮胎变形为主的摆振方程组得到主动力摆振区和摆振动态响应曲线,根据动态响应的收敛速度确定防摆所需的主动力及转弯作动器的有效活塞面积。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进一步理解双出口气膜孔的冷却特性,建立了气膜冷却效率实验台,通过红外测温技术研究了圆孔和4个不同次孔方位角的双出口孔在吹风比为0.3~2.0时的冷却效率.结果表明:和圆孔相比,次孔方位角为30°,45°,60°双出口孔能提高面平均冷却效率18%~37%.次孔方位角为30°双出口孔在低吹风比下提高冷却效率最显著,次孔方位角为60°双出口孔在高吹风比下提高冷却效率最显著.在研究的吹风比范围内,次孔方位角为45°双出口孔都能较显著地提高冷却效率,次孔方位角为75°双出口孔冷却效率低于圆孔冷却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