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39篇
航空   358篇
航天技术   174篇
综合类   95篇
航天   1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781.
研究了一类具有变系数及状态依赖时滞或分布时滞的BAM神经网络模型的周期解存在唯一性问题,利用不动点定理获得了周期解的存在唯一性条件,并应用数例说明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82.
航空公司进行航班延误恢复时,各种资源之间会通过航班计划产生间接关联,此时各决策单元若独立地考虑本领域内的资源恢复问题,将难以保证恢复方案的整体可行性和全局优化性。为探究航空公司航班恢复过程中各决策部门的决策模型及其协同关系,本文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航班恢复协同决策仿真方法。首先,基于航空公司实际组织架构构建了航班恢复多智能体决策系统框架;其次,对部门间协同决策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将延误恢复的全过程分为了预恢复、可行解协商、均衡解协商3个阶段,构建了三阶段协同决策机制;最后,根据不同资源的恢复特性建立各决策部门的核心决策模型与部门间自动协商模型,并基于多智能体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基于多智能体的协同决策方法能够在3.8 s的极短时间内针对1天中包含3架飞机和12个航班的航班计划做出完整的延误恢复方案,并且能够在保障航空公司整体效益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地平衡各决策主体的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783.
由于星载多路输出电源工作过程对稳定性要求较高,工程上很难建立准确的环路模型,针对设计难点,提出了基于开关网络平均建模法的BUCK+半桥多路输出变换器闭环控制方案,结合具体电源指标对参数进行了验证,结果满足设计要求,该电源控制环路设计对于卫星二次电源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4.
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热电制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er, TEC)的排布方式对机载电子设备冷却舱内空气自然对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遇冷后,温度降低,密度变大,并以缓慢的速度开始下沉,其运动形式由变形运动逐渐过渡到旋转运动。在舱内顶部布置TECs更有利于流场的发展,但空气下沉到冷却舱底部时易产生振荡解,出现分岔流和二次流,流动进入混沌状态。通过6种设计案例的对比分析,给出了具有最小的温度不均匀系数和最低的平均空气温度的最佳机载电子设备冷却舱内TEC排布方式。  相似文献   
785.
某型导弹技术准备过程具有涉及操作人员多,人员间以及人与设备之间交互多的特点,系统级的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人为致因因素是导致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文章研究了一种基于行为模型的人因安全性分析方法(Extended STPA with Behaviour Model,BME-STPA)。BME-STPA方法基于行为模型思想,对 STPA控制器模型进行扩展,使其更加适用于人为致因因素分析,解决了 STPA方法对人因安全性分析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导弹加注过程中溢出灌增压作为 BME-STPA的应用案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86.
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惯性仪表的精度对零组件的尺寸变化有着极其敏感的反应。随着对惯性仪表精度及其稳定性研究的深入,发现材料的尺寸不稳定是导致精度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多种惯性仪表构件的常用材料为例,从材料学角度系统综述了微观缺陷、第二相、晶粒和织构、内应力以及环境因素对材料尺寸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如何从材料内禀特性出发改善惯性仪表精度长期稳定性,展望了惯性仪表材料与工艺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