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航空   19篇
航天技术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12.
目前我国唯一的一架变稳飞机IFSTA仅具有三自由度变稳功能,模拟能力不能满足对航迹角以及直接升力特性等的任务需要。根据国外变稳飞机研制和应用的结果,考虑工程上的实现容易性,采用俯仰、滚转、偏航、直接升力和自动油门的多自由度变稳控制是提升变稳能力的较为可行的方法。为此,应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自适应控制技术,开展了多自由度变稳控制技术研究,并在MATLAB和半物理试验台上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控制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空中飞行模拟的模拟精度和控制律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14.
袁东 《飞行试验》1997,13(1):22-25
本文以1994年底在俄罗斯飞行试验研究院的Tu-154M空中飞行模拟器上进行的数字式显格式评定演示飞行为依据,详细地介绍了先进民机和军机上广泛采用的数字式飞行参数下显的试飞评定,内容包括由机载数字计算机控制的下显的特点,试飞任务,试飞员评定方法,下显格式评定内容和数据处理。供从事下显飞行试验研究和飞行模拟研究的试飞员的试飞工程师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重点介绍了美国AC 120-63直升机模拟器鉴定标准的演变过程.通过现行标准与过去直升机模拟器标准(草稿)的一些对比,阐述了现行直升机模拟器标准的一些特点及今后模拟器标准的发展趋势,并对所要求的标准、试验项目、等级划分、容差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所讨论的内容涉及直升机模拟器鉴定标准的各个方面,包括视景系统、运动系统、数据及其他要求,可为国内直升机模拟器的研制以及相应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朱宇  张毅  袁东 《飞行力学》2012,30(4):310-313,327
对频域辨识求取直升机气动与操纵导数方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建立了直升机横航向运动辨识数学模型,并介绍了频域辨识原理;利用直升机模拟器横向扫频飞行测试数据,进行了直升机横航向气动与操纵导数辨识,并对辨识结果进行了时域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频域辨识方法正确、可行,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近舰区风场特点,建立了低空风场和舰尾流模型,对飞机的着舰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认为:近舰区风场影响了着舰航迹的稳定性,降低了飞机着舰的安全性和乘坐品质。为了验证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飞行员在环的地面飞行模拟试验,分析了近舰区风场对飞机着舰过程和飞行员操纵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近舰区风场的存在显著增加了飞行员的滚转操纵负荷。  相似文献   
18.
试飞员培训离不开教学专用的航空器和地面模拟设施等教学条件.这些教学条件是试飞教学实施、保持和持续提高试飞教员教学水平所必须的.教学条件的完整性和试飞教学师资力量共同决定着试飞员学校的培训水平和能力.首先分析了试飞员职业生涯的特点,介绍了国外试飞员学校的培训条件,说明了试飞员培训条件与教学体系、师资的关系,最后结合我国实际给出了试飞员培训条件建设的内容,供从事试飞员、试飞工程师培训的管理、教学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主要对俄罗斯飞行研究院20年来变稳飞机的研制情况进行了介绍,较详细地描述了文中提到的变稳飞机的特点及应用。最后指出,要发展航空事业必须重视发展变稳飞机。  相似文献   
20.
地面飞行模拟器建模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袁东 《飞行力学》2004,22(3):9-11,16
针对地面飞行模拟器在航空武器系统设计、研制、试验和研究的全生命周期内的应用及模型与建模的复杂性特点,指出了仿真数学模型及其建模的重要性。从大系统控制论的角度,提出了能够保证地面飞行模拟器仿真可信度的建模分析、实现和VV&A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