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64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13篇
航天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基于故障树的飞机结冰探测系统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机结冰探测系统对保障飞机安全飞行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评估结冰探测系统满足安全性设计要求是飞机防护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根据结冰探测系统设计方案,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对结冰探测系统中主要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详述了建树过程和简化方法。利用建立的故障树,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通过定性分析得出飞机顶层设计需求,通过定量分析表明系统的设计可以满足失效概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2.
在LabVIEW环境下通过调用MATLAB工具包开发系统平台实现刀具的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03.
周志明  申功勋 《航空学报》1987,8(5):259-266
本文推导了航天飞机采用新型探测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Coupled DeVices)组成的星体跟踪器进行姿态稳定的公式。并提供一种适合航天飞机应用的星体跟踪器原理样机。  相似文献   
104.
高推重比、强紧凑性的设计要求迫使压气机相邻叶片排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减小,在加剧排间非定常扰动的同时,势必对叶片的气动弹性稳定性产生影响。本文针对1.5级跨声速压气机,基于谐波平衡非定常求解技术,结合单向耦合的能量法,开展排间耦合对1.5级跨声速压气机叶片颤振特性影响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非定常/定常混合模型的颤振预测结果可以发现:排间压力波反射对振荡叶排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是造成转子颤振特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上、下游静叶对转子气动弹性稳定性恶化程度并不相同,且不符合线性叠加原理。对于近失速工况,非定常压力波反射导致转子叶片气动阻尼系数减小75%,定常/非定常混合预测方法可能导致颤振特性预估过于乐观。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滑移网格技术对无轴涵道旋翼与传统涵道旋翼的气动特性进行了非定常Euler方程数值模拟。分别考察了无轴涵道旋翼与传统涵道旋翼气动特性差异,中心孔径、涵道扩散角、涵道翼型对无轴涵道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涵道扩散角变化范围为-6°~10°,涵道翼型选择NACA66、NACA0018及NACA4415三种翼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涵道翼型类型对无轴涵道旋翼的拉力分配影响较大,对称翼型能减弱旋翼上方低压涡从而涵道能产生更大的拉力;无轴涵道旋翼比传统涵道旋翼具有更优的拉力性能,转速为18 000 r/min时其总拉力是后者的1.185倍;减小无轴涵道旋翼的中心孔径能提高总拉力值,但整体耗能也将随之提高;涵道拉力占比越高的翼型,其最佳涵道扩散角越大,该状态下涵道拉力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106.
波音787飞机上除了安装许多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外,还采用了大量光纤来传输信号。本文介绍了光纤在波音787飞机上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光纤的维护方法,并对维护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7.
108.
进气道的锤激波载荷是由发动机喘振引起的,是进气道结构设计的最大载荷。为了解进气道锤激波动态载荷特性,对M2129型S形进气道模型进行了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采用了直接在进气道出口给定压力变化波形的方法模拟喘振压升现象,分析了来流马赫数为0.65,初始进气道换算流量为60kg/s(即出口马赫数为0.44)时锤激波传播过程中进气道壁面压力和进气道内部流动的动态演化过程。发现上下壁面的动态峰值压力可以达到来流静压的2.3倍以上。在锤激波下游,可观察到回流产生,并出现复杂的三维流动结构。锤激波发生0.185s后进气道流动逐渐恢复正常。进一步的研究对比了不同换算流量、锤激波超压比和进气道中心线几何形状对应的锤激波压力变化。发现在较低流量和较大超压比时进气道所受峰值压力更大,锤激波沿进气道传播速度更快。进气道中心线形状的改变会影响锤激波压力的大小和分布,曲率大的地方易产生较大的锤激波峰值压力。  相似文献   
109.
110.
由于纵列式直升机前后旋翼之间会产生复杂的干扰现象,本文针对两旋翼之间的气动干扰问题进行了流场分析。首先,建立了基于动量源模型和N-S(Navier-Stokes)方程的数值研究方法,选用k?ω SST两方程湍流模型,采用基于压力隐式求解器,并对所建立求解方法进行了算例验证。随后,对悬停状态,前向来流状态,后向来流状态的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前后旋翼干扰流场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计算结果与流场特性,对干扰流场所产生的气动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针对本文算例,悬停状态前后旋翼性能均降低,后旋翼对前旋翼的性能影响较大。前向来流状态后旋翼升力损失大于悬停状态,后向来流状态前旋翼升力损失更为明显,最低处旋翼效率损失近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