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170篇
航天技术   36篇
综合类   13篇
航天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杨顺凯  张堃元  王磊 《推进技术》2015,36(11):1633-1639
针对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探索了一种在Ma=4.0~6.0,弹性可调压缩面自适应无源控制的设计概念。采用流固耦合的计算方法,研究弹性变厚度压缩面随来流静压改变的变形和气动性能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与定几何进气道相比,这种新概念的自适应无源控制方法,可显著提升进气道在Ma=4.0~6.0的气动性能。在非设计点Ma=4.0和Ma=5.0下,流量系数可增加11.8%和14.6%,出口总压恢复系数也有所提升。由此证明,所提出的弹性压缩面自适应无源控制的概念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且有助于提高非设计点进气道性能。  相似文献   
222.
环境水质远程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监测现场采用ADAM5510数据采集器,将PH值、溶解氧、温度和浊度等分析测试仪器的数据通过MODBUS现场总线采集并储存,主监控室通过电话线或卫星实现与各个监测现场ADAM5510数据采集器的通讯,完成各个流域不同监测端面的水质数据的记录、曲线显示、查询、报表和打印,同时,主监控室可对某些现场检测设备远程操作。  相似文献   
223.
在飞行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半实物仿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转台模型作为整个系统的重点和难点,其性能直接反映了仿真系统的精确度和置信度;三轴仿真测试转台起着很大的考核与验证作用,它有别于传统的三轴转台仿真.本文对三轴仿真测试转台的技术指标,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与实际应用进行了详述.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空间飞行器姿控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中.  相似文献   
224.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的技术构成、测量原理,并简要地介绍了法国MENSI三维激光测量系统的技术特点;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在航空、航天工程中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5.
疲劳机动负荷检定"静标动用"方法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晶  王磊  王中华 《航空计测技术》2002,22(5):33-34,37
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力传感器的动力学方程,利用该模型就各因素对传感器动载输出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从而对检疲劳机动负荷用力传感器“静标动用”检定方法的误差有了定性和定量的认识。  相似文献   
226.
在小说<喧嚣与愤怒>中,福克纳通过多种叙述技巧揭露了美国南部的日趋衰落.本文的主要论述点在于杰森叙述的不可靠性及这种不可靠的叙述揭露并增强了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227.
服务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在理论研究层面已初具形态.而服务企业绩效问题因为其研究层面的特殊性、重要性和空白点而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本文选取某民用飞机客服部门为验证对象,分析了企业绩效的基本情况,并探讨了基于平衡计分卡(BSC)与关键绩效指标(KPI)结合的民用飞机客户服务绩效体系.  相似文献   
228.
基于CCD的叶片气膜孔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套基于CCD的叶片气膜孔快速检测系统,采用机器视觉的方法,配合四轴测量机构,实现在叶片围绕轴线旋转的同时采集气膜孔的图像,然后利用Halcon图像处理算法库实现图像处理,并计算出气膜孔的尺寸参数。通过对某厂的叶片进行了测量实验,实现了对气膜孔轴线方向和直径的测量,弥补了气膜孔无法定性检测的技术空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9.
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技术与方案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原  厉彦忠  王磊  朱康  徐孟健 《宇航学报》2016,37(3):245-252
为了探究适用于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的相关技术与方案,通过文献调研与对比分析,介绍国内外在轨加注技术的研究现状,梳理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的关键技术,研究现有加注技术与方案对低温推进剂的适用性,并提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思路与方向。研究表明:1)气液分离、蒸发量控制、质量测量和流体驱动循环等技术是直接影响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结构与加注性能的关键技术;2)低温推进剂具有沸点低、表面张力小等特殊性,对气液分离、系统热防护等技术的性能要求更高;3)表面张力式气液分离、纤维镜或射频质量检测、多层隔热材料、热力学排气系统(TVS)以及无排气加注等先进技术方案对低温流体和微重力环境均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将成为实现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的关键突破口。  相似文献   
230.
为了研究民用飞机进气道在起飞低速大迎角状态下的流场特征和性能,对设计马赫数为0.785的进气道进行了风洞实验和数值计算,来流马赫数为0.2,迎角变化范围为0°~25°,流量系数范围为0.29~2.07。研究结果表明:在起飞工况条件下,进气道正常工作迎角范围可达到25°;在起飞单发失效工况条件下,进气道外罩上流动分离迎角在13°~16°;在大迎角工作条件下内流未产生分离时,出口气流畸变受发动机流量变化影响较小。通过研究结果分析了进气道在低速大迎角状态下的流场特征及其随迎角、流量的变化规律。数值计算和风洞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在没有流动分离时两者基本一致;但是对于外流分离迎角的预测,两者有3°差异,表明风洞实验依然是考核进气道性能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