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1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占学  王永杰  乔渭阳  刘文 《推进技术》2006,27(2):146-149,181
借助涡扇发动机风车特性研究的最新成果,开展了某型涡扇发动机的风车性能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基于不可压流理论,附以可压缩效应修正的指数法发展了补充慢车转速以下部件特性的计算模型和计算程序;其次,根据流量连续、压力平衡、功率平衡、燃烧室进出口总温相等及转速相等等约束条件建立了风车状态时涡扇发动机高低压转子及整机的共同工作方程;最后发展了具有一定计算精度的涡扇发动机风车状态特性计算模型和程序,并以某型涡扇发动机为例,计算分析了不同飞行条件下发动机的风车特性,从计算结果看,其趋势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2.
一种高效的多重网格三维N-S方程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基于 Jameson中心差分和 Runge-Kutta时间推进的三维 N-S方程计算的有限体积方法 ,计算点选取体积单元中心 ,为了提高收敛效率和程序稳定性 ,采用了当地时间步长和多重网格方法 ,特别是针对粘性计算中计算网格形状比高的特点 ,隐式残差光顺采用当地变系数的方法 ,并专门设计了考虑计算网格形状比的人工粘性模型。应用本文方法对收扩喷管的三维流场和NACA0 0 1 2翼型二维流场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程序具有良好的收敛能力和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3.
针对高空、低雷诺数条件下涡轮损失显著增大、效率显著降低的问题,应用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从流动控制原理、设计方法、流场数值计算等多个方面研究了“微球窝”(Dimple)流动控制技术在航空燃气涡轮中应用的问题,分析了“微球窝”表面处理控制流动分离的基本原理,数值计算表明,围绕球窝周围的气流参数具有明显的变化,球窝对叶片表面流动过程的扰动,使得流动分离点向后推移,雷诺数在12208~15611范围的流动情况,分离点分别向后推迟3%~5%的叶片弦长。  相似文献   
34.
用高低压涡轮间补燃提高双轴涡扇发动机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双轴涡扇发动机热力学模型,采用高低压涡轮间补燃的方法,实现了对发动机性能的改善,研究分析了高低压涡轮间补燃对发动机高度特性,速度特性以及转速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高低压涡轮间补燃的热力循环后,发动机的推力明显提高,耗油率基本保持原来的水平或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5.
进气畸变对发动机压缩部件气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展了一种在发动机环境下评定航空涡轮发动机压缩系统稳定工作边界的数学物理模型。压缩系统模型采用基于平行压气机理论的准一维时间相关模型方程以及激盘-滞后-容积的压气机级模型,稳定性模型则采用了对整个压缩系统统一判别的方式。计算过程与发动机非设计点性能计算相关联,使得压缩系统稳定性分析在真实的发动机运行环境(调节规律)下进行。研究了进气畸变对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压缩系统稳定工作边界的影响。对总压畸变进气条件下压气机稳定工作边界的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进气总压畸变对发动机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使得压气机稳定工作边界在压气机的特性图中向右下方移动,降低了发动机的喘振裕度。发展的数学物理模型可以正确地反映发动机压缩系统的工作状况,用它判断发动机不稳定工作点的重复性和灵敏度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36.
将基于部件匹配技术的涡扇发动机非设计点性能计算模型和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压缩部件气动稳定性评定模型有机的耦合, 实现了发动机整机环境下的压缩部件气动稳定性评定, 使得该模型成为一种实用的涡扇发动机压缩部件气动稳定性分析模型.以某型涡扇发动机为例, 计算比较了均匀进气和畸变进气时发动机整机环境和单独部件评定时风扇部件稳定工作边界的异同,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到, 均匀进气条件下, 在发动机环境下和单独部件环境下所得到的风扇部件稳定工作边界变化不大;而畸变进气条件下, 同样的进口畸变度, 发动机环境下风扇的稳定裕度损失比单独部件下风扇的稳定裕度损失都小, 即在发动机环境下评定风扇稳定性时, 风扇对进气温度畸变不敏感, 而在单独部件环境下评定时, 风扇对进气畸变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37.
为了进一步提高短舱内外流的气动性能,基于类别形状函数方法建立了曲率连续的非轴对称短舱气动型面参数化设计方法。主要思路是先设计关键截面型线,再设计纵向型线,最后通过纵向型线周向有序组合建立气动型面。为评价所建立的短舱气动型面设计方法的适用性,从曲率半径分布、主要工况下的流动特性和气动性能三个方面对所发展的方法和基于圆锥曲线的方法设计的超大涵道比(UHBPR)短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基于圆锥曲线的方法设计的短舱相比,所建立的方法设计的短舱气动型面不存在轴向曲率半径波动。由于消除了曲率波动引起的短舱壁面附近局部过度加速形成的高速低压区,在马赫数为0.8的巡航条件下外罩壁面局部阻力降低了4.5%;在马赫数为0.82的飞行工况下,外罩壁面局部阻力降低了5.5%。进气道气动型面设计方法的改进,使得大攻角爬升条件下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提高了0.41%,稳态周向总压畸变指数减小了8.82%。  相似文献   
38.
三轴承旋转喷管矢量偏转规律及流场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帅  王占学  周莉  刘增文 《推进技术》2015,36(5):656-663
基于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用三轴承旋转喷管的特殊设计要求,通过几何约束条件开展了三轴承旋转喷管型面设计方法及运动规律推导与研究,研究了非线性和线性两种喷管矢量角控制规律下的三段筒体随时间的旋转规律。根据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几何尺寸,利用发展的型面设计方法和喷管筒体旋转规律,设计了小尺寸三轴承旋转喷管,并利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喷管的流场特性进行了计算与分析。通过CFD数值模拟技术得到了不同矢量角下喷管的三维流动特性及不同落压比下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采用喷管矢量角非线性控制规律可以减少非线性控制变量,保证喷管机动性的前提下减小了喷管的设计难度和控制复杂度;基于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设计的三轴承旋转喷管0°的推力系数较理想喷管低,90°的推力系数较理想喷管高,喷管在地面最大落压比下0°比90°推力系数高约1%。  相似文献   
39.
基于燃烧室多反应器模型的民用涡扇发动机排放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燃油JetA为航空燃料,建立了简化火焰锋面模型、燃烧化学平衡模型、燃烧动力学模型、燃油雾化模型、燃油蒸发模型及污染排放生成模型.采用基于燃烧室多反应器模型对发动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排放产物NOx、未燃碳氢化合物(unburned hydrocarbons,UHC)和CO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燃烧室内火焰温度越高,NOx排放量越大.在发动机工作在低转速工况下时,燃油液滴的雾化直径大,造成CO与UHC排放量增加.基于燃烧室多反应器模型计算通用性强、速度快,适合与发动机性能程序相结合,在发动机设计阶段对发动机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排放产物含量进行预测计算.  相似文献   
40.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将是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主要动力装置,针对空间运载、高速运输、远程快速打击等任务需求,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开展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技术研究必须解决涵盖了耐温、性能、匹配性、飞发一体化等诸多方面的关键技术,并阐述了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潜在的技术优势和可能的应用方向.结合未来军民用领域对高速飞行器的需求,分析了中国开展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