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6篇
航空   206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4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8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涡扇发动机部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发动机特性计算中数据插值精度不高和部件特性的小转速数据难以获得的问题.建立了对部件特性数据进行识别学习的BP神经网络,从而实现了精确插值和对未知特性数据的推测。通过对网络输出结果的分析,表明该网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2.
机载电静液作动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新型机载作动系统的发展背景与研究意义,介绍了用于功率电传的电静液作动器和机电作动器的发展现状,综述了机载电静液作动系统设计、开发和取得的技术成果,论述了机载电静液作动系统发展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开展该项研究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3.
发动机高原地面启动实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某种飞机在海拔3500m高原机场的地面启动问题。突破其规定的>2500m不能启动的限制。研制了专门的发动机启动试车台架,在海拔高度分别为400m,2800m,3650m的三个机场进行涡轮启动机单独启动带转和与发动机共同工作启动试验。分别得到了启动机单独工作和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的地面启动高度特性。实验表明:高度自400m增加到3650m,启动机功率下降的同时,压气机转速下降10 67%,带转的发动机高压压气机转速下降7 64%,但不出现排气超温。共同工作时,发动机点火成功时间延迟10s,启动过程延长28s,排气温度升高160℃。经过对启动机和发动机的初步调整试验研究,使发动机启动时间缩短6s,并改善了启动参数的变化规律。使得发动机在保证参数不超标的前提下启动成功。  相似文献   
184.
某型涡扇发动机进气总压畸变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可移动插板式畸变发生器产生进气总压畸变流场,以综合畸变指数评定流场畸变程度,分析了进气总压畸变对涡扇发动机气动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稳态总压场不均匀度与总压紊流度随插板深度及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关系,确定了该型发动机的最大(或临界)综合畸变指数和总压畸变敏感系数。  相似文献   
185.
李军  谢连松  陈丽 《航空计测技术》2006,26(5):30-32,52
介绍了飞机雷达燃油液位测量系统的构成及在飞机供油系统油量数据采集和处理中的应用实例,论述了雷达燃油液位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6.
某型发动机喘振综合治理及扩稳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应红  李军  姜涛 《推进技术》2002,23(3):213-215
为了解决某型发动机旋转失速、喘振问题 ,在深入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该型发动机从生产、使用和修理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治理的方案。为了扩大发动机的稳定裕度 ,把第二级静叶的安装角加大了 2° ,并通过调整喷口面积来弥补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进行了相应的试验 ,结果表明 ,这种方法对于减少大修发动机失速、喘振是有效的 ,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7.
某型发动机压气机最先失速级判定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针对某型发动机旋转失速 /喘振问题 ,通过试验的方法 ,寻找引起该型发动机失速起始级和在叶片上的位置 ,并利用 Matlab语言编写了试验数据处理程序。根据发动机失速的机理 ,提出了失速级的判别准则 ,利用频谱分析和时域分析的方法 ,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 ,结果发现该型发动机最先在第三级叶片上发生失速 ,且为全叶高失速  相似文献   
188.
以Harten标准TVD格式为基础,结合固体火箭燃气射流的特点,以数学方法系统地推导了适合于高温、高压和高速流体流动的数值格式,给出了压力偏导数的合理计算公式;利用化学动力学知识,对火箭燃气射流流场中存在的多组分、含有限速率的化学反应问题进行了论述,阐明了化学反应质量源项的求解方法。以12组分9反应方程模型为例,利用编制的计算程序,对某火箭燃气自由射流流场进行了模拟。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肯定了数值格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9.
姜世杰  李志刚  李军 《推进技术》2020,41(5):1103-1111
为提高凹槽状叶顶气热性能,探究肋条布局对凹槽状叶顶间隙腔室内旋涡的调控作用和降低传热系数与气动损失的作用机制,采用数值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方程和k-ω湍流模型的方法研究了肋条布局对涡轮动叶凹槽状叶顶传热和气动性能的影响。基于GE-E~3涡轮级动叶凹槽状叶顶结构,在叶顶凹槽腔室内沿中弧线等间距设计了全肋条布局、吸力侧半肋条布局、压力侧半肋条结构和凹槽尾缘半肋条结构共4种肋条布局。数值模拟动叶叶顶传热系数分布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所采用的数值方法和湍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凹槽尾缘半肋条布局的叶顶平均传热系数比凹槽状叶顶结构、全肋条布局、吸力侧半肋条和压力侧半肋条布局分别低了11.3%,3.1%,11.3%和2.8%;压力侧半肋条布局与凹槽尾缘半肋条布局的动叶出口截面总压损失系数相近,比凹槽状叶顶结构、全肋条布局和吸力侧半肋条布局分别减小了1.4%,2.7%和4.0%。肋条布局能够有效降低凹槽状叶顶间隙腔室内的旋涡强度,减少叶片的气动损失;同时上游凹槽腔室强度较弱的旋涡通过凹槽尾缘半肋条布局进入下游凹槽腔室,降低了尾缘区域的传热系数。凹槽尾缘半肋条布局的动叶叶顶具有最佳的气热性能。  相似文献   
190.
为了探究整体涡和对涡旋流对跨声速转子性能的影响,利用腔室型旋流畸变发生器产生旋流,并与跨声速转子进行联合仿真研究。90%换算转速B3布局时,同向整体涡导致转子压比最大降幅为15.1%,效率最大增幅为10%;反向整体涡导致转子压比最大增幅为6.75%,效率最大降幅为17.2%;对涡P3布局时转子压比和效率的最大降幅分别为4.3%和9.3%。结果表明同向整体涡减小了叶片负荷与叶片表面及通道内的二次流分离,使转子的压比降低,效率升高;反向整体涡增大了叶片负荷,使流动分离损失增加,转子的压比升高,效率降低;对涡旋流可认为是同向整体涡和反向整体涡的叠加,对转子性能的影响取决于占主导的旋流类型,影响机制与整体涡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