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4篇
航空   30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从非定常Euler方程出发,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TVD格芪,对圆柱形空腔内的气云爆炸波对壁面作用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获得圆柱形空腔内气云爆炸场的复杂的波系结构及其演化过程,壁面任意指定点的压力时间曲线。  相似文献   
22.
超声速气流中凹槽结构煤油喷射和掺混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林峰  徐胜利  郑日恒  覃正  项林 《推进技术》2010,31(6):721-729,763
针对凹槽超声速气流中的喷射掺混现象开展了实验和数值计算研究。实验中采用了高速阴影法和PLIF(Plane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方法详细地记录了实验现象。结合高速阴影得到的喷射和掺混随时间的流动变化过程,分析了其流动结构和机理。针对在凹槽内喷射的方案研究了喷射压力(1.0 MPa,3.0 MPa,4.0 MPa)、喷射角度(45°,90°)、来流总压和马赫数对掺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速气流中,煤油破碎雾化机理依赖于大速度差、强剪切气流作用。煤油雾化区和来流空气混合边界存在涡结构。对小孔(d=0.4 mm)喷射,即使在高压(4.0 MPa)垂直喷射条件下,煤油射流产生的弓形激波强度也较弱。由于剪切层的存在导致上述参数变化对煤油穿透深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一种基于蒙特卡罗表述的空间缩减策略和局部边界线搜索的序列采样算法,该算法利用已有样本点的信息缩减原有设计空间,使得在缩减设计空间上生成的新样本点能够同时具有良好的空间填充特性和投影特性.与已有的序列采样算法的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采样效率和采样质量.采用此序列采样算法结合Kriging模型和遗传算法进行轮盘减质优化,优化结果减质10%.该序列采样算法为工程结构的优化提供了一条灵活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4.
针对一种带三维导流型凹槽的煤油超燃冲压发动机,考虑两相(颗粒随机轨道方法)、湍流(Menter的SSTκ-ω模型)和多步燃烧机理(代用燃料C12H23的17组分30步化学反应机理),对飞行马赫数M0为4和6的典型工况开展了初步数值研究。结果流道壁面压强分布与试验值取得了较好的吻合,不过M0=6工况的第一凹槽组附近的存在约23%的数值误差。给出了误差原因。进一步分析表明(1)M0=6工况的分段燃料喷注对整体燃烧产生了有利影响,导致了较高的燃烧效率。(2)M0=4工况采用了不合理喷注参数,结果煤油穿透深度不足,获得了较低的燃烧效率。(3)三维导流型凹槽附近的湍流效应明显,对掺混产生了有利影响。不过超声速主流的湍流强度远大于亚声速主流情况。  相似文献   
25.
采用激波风洞-激波管组合设备对预混的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点火与超声速燃烧进行了研究。为缩短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点火延迟时间,通过激波风洞喷管入口与接触面之间的激波反射对经过雾化与气化的碳氢燃料(汽油)进行预热;此外,由燃烧驱动激波管产生的高温燃气作为引导火焰点燃激波风洞产生的预混与预热的超声速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采用纹影系统对超声速可燃气流中的火焰传播进行流场显示。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将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点火延迟时间缩短至小于0.2ms,同时还得出了火焰相对于超声速可燃气流的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26.
从非定常Euler方程出发,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TVD格式,对圆柱形空腔内的气云爆炸波对壁面作用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获得圆柱形空腔内气云爆炸场的复杂的波系结构及其演化过程、壁面任意指定点的压力时间曲线。本文还给出了同体积、不同形状的气云爆炸对壁面的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27.
雾化激波管研制和煤油点火延时测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测量雾化煤油点火延时和得到火焰自发辐射光强分布,研制了雾化激波管和燃料雾化、进气系统。采用“管外预混”思想形成煤油气溶胶,通过连续进气和抽吸方法使气溶胶均匀分布,未出现明显的液滴沉降和壁面吸附。当点火温度为1000K,缝合接触面运行的实验时间大于10ms。由压电传感器PCB和光电倍增管PMT测量指定点压力、OH基光强时间曲线。利用Mie散射测量煤油气溶胶散射光分布,采用ICCD拍摄自点火发射光强。结果表明:该雾化系统可形成粒径为2~5μm煤油气溶胶。当压力为0.1MPa、温度为1300K~1700K,测得化学计量比≠=1.0煤油气溶胶点火延时τig为0.07—6ms,In(τig)和10000/τig近似呈线性关系。与气态煤油相比,该文高温点火延时和已有文献数据接近,但低温点火延时偏大,表明了低温下煤油点火的两相效应。  相似文献   
28.
雾化燃料在超声速气流中横向喷射混合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双流体模型对液态雾化燃料在直简形燃烧室中横向喷射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气相用二阶迎负TVD格式求解三维全Navier-Stokes方程,液相用二阶预估、校正NND格式求解三维Euler方程。描述相间相互作用的常微分方程用预估、校正的二阶Runge-Kutta法求解。分别考察了喷口处气相压力、相间速度滑移、液滴直径和燃烧室入口处预置的超声速流向涡对雾化燃料混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气相较液相的扩  相似文献   
29.
为认识不同压力(p5)和温度(T5)的乙烯/空气自点火和火焰传播特征,在矩形激波管中,采用火焰自发光信号触发高速ICCD相机拍摄了反射激波后流场,得到了不同工况下乙烯/空气自点火流场序列图像。结果表明:对p5=106kPa,当T5=1210K,点火首先发生在激波管反射端面附近,向上游(右侧)传播并形成近似平面火焰。火焰面随时间推进趋于垂直激波管轴线,火焰在传播过程中厚度近似保持不变,且内部存在漩涡结构。当降低T5,自点火位置逐渐远离反射端面,初始火焰厚度增大且光强变弱,由单个平面火焰演变为多个离散的不规则火焰。当T5=1077K,初始火焰首先出现在观察窗右侧(远离反射端面)并向上下游传播。当增大p5,火焰光强增大且漩涡尺寸减小,不同p5对应的火焰产生和传播规律类似。当p5=265和419kPa,火焰内部产生局部爆炸现象,多个局部爆炸区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融合,最终形成向上游传播的近似平面火焰。  相似文献   
30.
在航空发动机叶片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叶片罩量优化来减小多种载荷引起的弯曲应力,改善其应力状况。为了提高叶片罩量优化设计效率,根据Kri gi ng近似模型和试验采样技术,提出了1种叶片罩量优化设计方法。利用序列采样方法逐步改善近似模型预测精度,然后在近似模型上进行全局寻优。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用,通过构造近似模型代替真实的物理模型,降低了计算成本,提高了优化效率。优化后的叶片最大等效应力减小了12.43%,有效地减小叶片的峰值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