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9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5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1.
ENOVIA VPLM在西飞零部件属性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飞机产品设计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设计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是管理产品数据和产品开发过程的工具,保证了数据的唯一性.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选择ENOVIA VPLM作为公司产品数据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大迎角下三角翼的机动性,在北航0.6m×0.6m×4.0m水槽中对后掠角Λ为70°的三角翼模型进行流动显示实验来研究尖顶襟翼对三角翼前缘涡破裂的影响。迎角α范围为30°~50°,弯折位置为30%c,向下弯折角B为0°~30°。试验结果表明:低头的尖顶襟翼对延迟三角翼前缘涡的破裂有显著效果,且弯折位置在涡破裂点附近时,推迟涡破裂的效果较好。迎角α≤40°时,存在一个推迟前缘涡破裂最有效的弯折角度。对于迎角α=40°,当弯折角度B=20°时效果最佳,可使前缘涡涡破裂点位置推迟33%~35%c。  相似文献   
13.
基于TRIZ直接进化理论的切削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开发新型切削技术,探索切削加工的未来发展趋势,必须研究和跟踪切削技术的进化历程。TR IZ(T heory of inven tive prob lem so lv ing)技术进化理论是专门研究技术系统进化预测的重要分支。本文着重对TR IZ直接进化理论进行了评述,根据TR IZ直接进化模式,分析和总结了切削技术的进化路线。提出改进的进化潜能图,基于该进化潜能图,指出增加切削技术的可控性、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和继续增加切削技术的理想度是未来切削技术可能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多个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协调操作动力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多个FFSR协调操作动力学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多FFSR协调操作动力学模型,推导出动力学方程,其次给出了多FFSR协调操作动力学控制方案,并证明了该控制方案的稳定性,最后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抑制三角翼前缘涡破裂的发生,研究了大攻角下(30°~50°)尖顶襟翼对70°三角翼前缘涡破裂的影响.在静态实验情况下,尖顶弯折对三角翼前缘涡破裂影响的参数有2个:尖顶襟翼弯折的角度及其长度.染色液流态显示结果表明:尖顶襟翼的向下弯折减小了靠近襟翼翼面的有效攻角,从而推迟了前缘涡破裂的发生,涡破裂位置随弯折角的变化呈非线性变化且弯折襟翼越长效果越好,α=35°时两个弯折组合的效果要比单个弯折的好.  相似文献   
16.
在水洞实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尖顶襟翼对 70°三角翼气动特性的影响。实验迎角为 2 0°~ 50°,弯折位置为 30 %c,向下弯折角B为 0°~ 30°。实验结果表明 :尖顶襟翼向下弯折可以推后失速迎角约 5°;在失速迎角后 ,尖顶襟翼对升力系数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 ,而对阻力系数的影响不大 ;另外 ,低头的尖顶襟翼可以减弱三角翼的滚转力矩。  相似文献   
17.
以 <空气动力学学报>1997年至2006年十年内的41期作为统计样本,对载文的数量、内容、作者群以及引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得到了<学报>载文量逐年增大,载文质量逐步提高,第一作者分布面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核心作者群已形成等信息,为学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局部电流平衡模型,在无光照条件下,对不同表面材料、不同几何形体的航天器充电情况进行了计算.计算得到的最大负电位代表在同步轨道上飞行的航天器充电时可能达到的最坏情况.计算还得到某些航天材料可能出现多重带电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基于Euler方程,采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GRP有限差分法及算子分裂技术,对激波通过孔板系统的传播、绕射和反射,以及诱导的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结果清楚地给出了激波传播、绕射、反射、及相互干扰的复杂流场结构。与实验结果比较,早期两者吻合较好,后期由于湍流发展的影响,必需考虑粘性修正。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飞机大部件车间级运输机动灵活,基于全向移动技术,提出了一种飞机大部件全向移动运输平台,以满足大尺寸空间、重载条件的运输作业要求;为改变当前企业一车一用、专车专用现象,基于柔性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多点柔性支撑系统。结合某型飞机机翼大部件特点,实际研制了一辆全向移动柔性运输架车样车,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相应控制与离线编程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架车可以实现较高精度的全向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满足飞机部件柔性运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