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53篇
航天技术   23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4 毫秒
91.
 纯惯性导航或多普勒导航的一个共同缺点是:一般都具有随时问或距离增长的位置误差,这就需要有一个外基准系统。为了满足现代飞行器导航所要求的高精度和可靠性,组合式导航已成为近代导航系统发展的一种趋势。文中提供的天文-惯性组合系统,在物理意义上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和比较精确的组合形式,在现代各类飞行器上有着重要的特珠用途。天文导航中的星体跟踪器是这种组合形式获得量测信息的主要设备。本文总结了国内第一台自行设计的自动星体跟踪器的研究设计方法和解决主要技术关键的措施,列出了有关公式。试验结果证明设计是合理的,达到了夜间地面能跟踪二等以上星体,白昼一定亮度背景条件下能跟踪亮星的预定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92.
利用守恒型TVD格式对8波模型磁流体方程组进行数值模拟, 对磁尾中偶极化锋面的物理和演化特性进行研究. 构建了由BBF类型通量管机制产生的偶极化锋面数值模拟模型, 该模型由磁尾平衡模型、亚暴增长相模型和亚暴触发及BBF形成模型三部分组成. 数值模拟结果很好地再现了磁尾中BBF类型通量管机制产生的偶极化锋面特性. 伴随着高速 流的出现, 磁场Bz分量呈非对称双极变化结构, 即锋面前减小为负值, 在锋面上急剧增大. 当Bz增大到极大值后回落并趋于稳定. 随着偶极化锋面伴随地向高速流向地球运动, 偶极化锋面上Bz的变化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93.
以 <空气动力学学报>1997年至2006年十年内的41期作为统计样本,对载文的数量、内容、作者群以及引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得到了<学报>载文量逐年增大,载文质量逐步提高,第一作者分布面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核心作者群已形成等信息,为学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4.
本文采用局部电流平衡模型,在无光照条件下,对不同表面材料、不同几何形体的航天器充电情况进行了计算.计算得到的最大负电位代表在同步轨道上飞行的航天器充电时可能达到的最坏情况.计算还得到某些航天材料可能出现多重带电的现象.   相似文献   
95.
周志明  申功勋 《航空学报》1987,8(5):259-266
本文推导了航天飞机采用新型探测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Coupled DeVices)组成的星体跟踪器进行姿态稳定的公式。并提供一种适合航天飞机应用的星体跟踪器原理样机。  相似文献   
96.
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滑移网格技术对无轴涵道旋翼与传统涵道旋翼的气动特性进行了非定常Euler方程数值模拟。分别考察了无轴涵道旋翼与传统涵道旋翼气动特性差异,中心孔径、涵道扩散角、涵道翼型对无轴涵道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涵道扩散角变化范围为-6°~10°,涵道翼型选择NACA66、NACA0018及NACA4415三种翼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涵道翼型类型对无轴涵道旋翼的拉力分配影响较大,对称翼型能减弱旋翼上方低压涡从而涵道能产生更大的拉力;无轴涵道旋翼比传统涵道旋翼具有更优的拉力性能,转速为18 000 r/min时其总拉力是后者的1.185倍;减小无轴涵道旋翼的中心孔径能提高总拉力值,但整体耗能也将随之提高;涵道拉力占比越高的翼型,其最佳涵道扩散角越大,该状态下涵道拉力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97.
波音787飞机上除了安装许多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外,还采用了大量光纤来传输信号。本文介绍了光纤在波音787飞机上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光纤的维护方法,并对维护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8.
进气道的锤激波载荷是由发动机喘振引起的,是进气道结构设计的最大载荷。为了解进气道锤激波动态载荷特性,对M2129型S形进气道模型进行了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采用了直接在进气道出口给定压力变化波形的方法模拟喘振压升现象,分析了来流马赫数为0.65,初始进气道换算流量为60kg/s(即出口马赫数为0.44)时锤激波传播过程中进气道壁面压力和进气道内部流动的动态演化过程。发现上下壁面的动态峰值压力可以达到来流静压的2.3倍以上。在锤激波下游,可观察到回流产生,并出现复杂的三维流动结构。锤激波发生0.185s后进气道流动逐渐恢复正常。进一步的研究对比了不同换算流量、锤激波超压比和进气道中心线几何形状对应的锤激波压力变化。发现在较低流量和较大超压比时进气道所受峰值压力更大,锤激波沿进气道传播速度更快。进气道中心线形状的改变会影响锤激波压力的大小和分布,曲率大的地方易产生较大的锤激波峰值压力。  相似文献   
99.
100.
由于纵列式直升机前后旋翼之间会产生复杂的干扰现象,本文针对两旋翼之间的气动干扰问题进行了流场分析。首先,建立了基于动量源模型和N-S(Navier-Stokes)方程的数值研究方法,选用k?ω SST两方程湍流模型,采用基于压力隐式求解器,并对所建立求解方法进行了算例验证。随后,对悬停状态,前向来流状态,后向来流状态的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前后旋翼干扰流场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计算结果与流场特性,对干扰流场所产生的气动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针对本文算例,悬停状态前后旋翼性能均降低,后旋翼对前旋翼的性能影响较大。前向来流状态后旋翼升力损失大于悬停状态,后向来流状态前旋翼升力损失更为明显,最低处旋翼效率损失近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