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126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在前期单/双平台问题研究的基础上[1],就学术上和工程应用中关注的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快反应"和"慢反应"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被广泛使用50余年的"慢反应"并不存在,而被弃置的"快反应"则真实存在,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采用"快反应"动力学数据,同时考虑CO、CO2两个烧蚀产物,得到的无量纲烧蚀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存在两个平台,其中,温度稍低情况下出现的第一平台对应的主要烧蚀产物为CO2,温度稍高情况下出现的第二平台对应的主要烧蚀产物为CO,且第一平台对应的无量纲烧蚀速率恰好是第二平台的1/2。过去常被忽略的CO2扮演了重要角色,由它产生的第一平台,将以往文献中看似完全独立、毫无关系的"快反应"和"慢反应"曲线建立了联系。理论分析表明:第一平台之前的快速上升段属于从速率控制区到扩散控制区的过渡区,第一平台及其以后的区域都属于扩散控制区(包括两个平台之间的连接线),它是由反应生成物CO与CO2的分压比δ从0到∞的变化引起的,与表面化学反应动力学条件完全无关。由"双平台"理论得到的从低温到高温、由速率控制区经由过渡区到达扩散控制区的整条烧蚀速率曲线,与实验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12.
发射飞行器头部锥柱连接点后,随M∞的变化,存在分离和附着两种流动状态.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在跨声速零攻角得到了这两种流态;其后通过分析阐明了流动结构,并得到了计算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3.
MF-1模型飞行试验转捩结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于2015年12月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实施了MF-1航天模型飞行试验,试验模型为锥-柱-裙轴对称体,半锥角为7°。这是我国首次针对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基础问题研究的航天模型飞行试验,飞行最大马赫数5.3、最大高度63.4km,飞行迎角上升段0.5°、下降段5°。采用薄壁测温技术测量了锥面上50个点的温度数据,并采用三维热辨识方法给出了热流数据,从而判别转捩。初步分析表明,所获取的真实飞行条件下的上升段和下降段的转捩数据是可靠的,可用于验证与标定转捩预测模型;同时验证了现有转捩预测模型对于超声速/高超声速小攻角圆锥转捩起始点预测的可行性;发现了上升段湍流-层流的再层流化与下降段层流-湍流转捩的临界高度差别,以及约0.2mm的阶差即有可能诱发强制转捩。  相似文献   
114.
跨,超声速三角翼背风区旋涡运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杂交通量分裂的NND格式模拟了跨,超声速三角翼背风区的旋涡运动结构。结果表明,旋涡的截面结构依赖于涡轴上的速度与密度的乘积沿轴向的导数λ=「(1/ρ)(δρu1/δl)」,当它大于零时,涡心附近的截面流线向里转,而当它小于零时,涡心附近的截面流线向外转,λ由大于零变到小于零,涡心附近将出现一个稳定的极限环,多一次变号,将多出现一个极限环。  相似文献   
115.
对电弧加热器试验条件下端头的烧蚀外形进行了数值仿真,考察了碳-碳端头烧蚀外形随来流条件的变化规律,重点研究了将碳-碳端头体轴附近材料换成由另一种烧蚀速度较快的材料制成的芯子后的匹配烧蚀问题,揭示芯子对烧蚀外形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6.
旋涡沿轴线的非线性分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研究了低速旋涡沿其轴向的演变,发现涡轴上λ=(1/ρ0)是决定其演变规律的重要参数。如果λ>0,涡轴附近横截面的流线是由外向内转的稳定螺旋点形态;如果λ<0,是由内向外转的不稳定螺旋点形态。如果沿涡轴,λ变号,则由变号点起出现Hopf分叉,产生极限环。λ分叉,产生极限环。λ由正变为负,极限环是稳定的;λ由负变为正,极限环是不稳定的。一个稳定的旋涡要演变为破裂,一定要伴随先出现Hopf分叉。旋涡  相似文献   
117.
分离流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分离流的数字模拟,指出用NS方程进行模拟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应用微分拓扑学对流场进行定性分析,并对三维分离和涡的产生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8.
双重加权实质无波动激波捕捉格式的改进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重新研究了双重加权实质无波动(DWENO)激波捕捉格式的构造过程,对模板光滑系数的定义,以及两重权值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通过一维Riemann问题测试了这些改进,确定了参数的选择范围。最后,本文将改进后的DWENO(r=3)格式进一步应用于一维、二维典型问题的数值模拟,并比较了DWENO格式和WENO格式的精度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19.
钝锥高超声速绕流空间分离形态的数值模拟及拓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系统研究了钝锥高超声速有迎角绕流时垂直于物面的截面流态沿轴向的演变过程。得出了高超声速情况下,背风分离区内的流态在大多数情况下貌似对称,其实是非对称的这一重要结论。考察了周向网格疏密程度对流动结构分辩率的影响,发现对分离流动的数值模拟,必须在分离区内布置足够密的网格才能给出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0.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系统研究了钝锥高超声速有迎角绕流时垂直于物面的截面流态沿轴向的演变过程。得出了高超声速情况下,背风分离区的流态在大多数情况下貌似对称,其实是非对称的这一重要结论。考察了周向网格疏密程度对流动结构分辨率的影响,发现对分离流动的数值模拟,必须在分离区内布置足够的网格才能给出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