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58篇
航空   658篇
航天技术   106篇
综合类   197篇
航天   3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分析研究了航班串编制问题,考虑了飞机载客量与航班平均客流量的关系,构造了航班旅客溢出成本指数因子,建立了改进后的基于最小成本的航班串优化模型,并构造了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利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进行仿真研究.应用航空公司实际航班数据对上述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所得优化结果良好,证明该航班串优化模型及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82.
研究TA15和TA2两种α型钛合金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富氧α层的形成。讨论合金中富氧α层的生成动力学和热力学。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富氧α层并测量其厚度。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均影响钛合金中富氧α层的形成,且温度为主要因素。富氧α层的厚度生长动力学曲线呈抛物线型,受氧扩散控制。计算出TA15和TA2钛合金富氧α层的生成激活能,分别为146.48 kJ/mol和59.97kJ/mol,说明TA2钛合金更易生成富氧α相。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TA15的合金类型及合金元素的添加有助于阻止氧元素在α相中的扩散。建立TA15钛合金富氧层厚度-温度-时间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983.
针对管材的近净下料问题,给出一种基于疲劳断裂机理的新型近净下料工艺。完成了近净下料机和控制系统的实验平台搭建,利用径向循环偏心加载和管材表面缺口的应力集中效应,通过变频调速改变下料模具加载速度,控制在不同下料阶段对管材的加载频率,实现管材的疲劳断裂,完成近净下料。实验结果表明,该近净下料方法切实可行,能满足工业生产中中小直径厚壁管的下料要求。  相似文献   
984.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Ti-6Al-4V合金板料热压弯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和工艺参数对成形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压弯过程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大厚度区域中间位置;当板料表面与模具多点接触后,板料由自由弯曲变为校正弯曲,成形力急剧增大;保压600s时板料最大回弹量和上模成形力分别降低84%和94%。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的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85.
合成孔径聚焦技术(Synthetic aperture focusing technique,SAFT)通过叠加邻近多道通的回波信息,可增强目标缺陷的信号特征,被广泛应用于超声无损检测领域。对于大深度混凝土结构的无损检测问题,由于超声波的衰减作用明显,传统B扫描及SAFT方法的成像效果均不理想。为提高混凝土超声成像的质量,测定了混凝土中超声波传播的相对衰减系数,引入幅度补偿技术对微弱回波信号进行幅度补偿,然后再对补偿信号进行SAFT成像处理,进一步增强了超声成像效果。人工混凝土块实验表明,本文所提方法比传统成像方法具有更高的成像分辨率,底部缺陷反射更加清晰,同时内嵌铁管及木块的实验均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6.
针对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均衡磁链控制和转矩控制的权重系数设计方法,将磁链控制和转矩控制转换为相对误差率的成本函数,从而无需权重系数设计。仿真结果验证以上2种成本函数运行效果良好,但前者对电机参数依赖性较强。由于上述2种成本函数均不含磁链约束项,转矩动态下磁链出现较大的脉动。因此提出了一种含磁链控制约束的成本函数,仿真结果表明,可有效消除磁链脉动。同时,还设计了使用磁链约束项代替磁链控制项的成本函数,但仿真结果表明,虽也可有效消除磁链脉动,但控制效果不及前3种成本函数。  相似文献   
987.
988.
989.
基于辐射传递求解的改进二流近似和全局智能优化的遗传算法,结合材料的法向-半球反射率和透过率,构建了纳米隔热材料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的辨识模型。采用文献中报道的两种玻璃的辐射物性参数数据数值验证了辨识方法的可靠性。实验测量了纳米隔热材料法向-半球透过率和反射率数据,辨识获得材料在0.4~7.0 μm波段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研究表明:(1)构建的辨识方法能准确辨识材料的吸收和散射系数;(2)在0.4~7.0 μm内,材料的吸收系数介于70~3 900 m-1,散射系数在180~3 000 m-1之间,不同波长下数值差异大,呈现强烈的光谱选择性;(3)在2.5 μm以下材料内散射所占份额较大,在2.5 μm以上吸收明显占优,整体上呈现出强吸收、弱散射特征。  相似文献   
990.
为探究上游尾迹影响下的涡轮动叶表面换热特性,采用热色液晶技术测量了尾迹对光滑叶片表面换热分布的影响,获得了高低湍流度(2%,20%)来流时不同尾迹斯特劳哈尔数(0,0.12,0.36)条件下光滑动叶表面换热系数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当湍流度为2%时,随着尾迹斯特劳哈尔数增加,压力面换热系数增高幅度最大为142%,前缘区域增高幅度最大为7%,吸力面增高幅度最大为186%。当湍流度为20%时,尾迹对换热系数的影响相对减弱,随着尾迹斯特劳哈尔数增加,压力面换热系数增高幅度最大为10%,前缘区域增高幅度最大为10%,吸力面增高幅度最大为26%。尾迹导致吸力面转捩点提前,过渡区延长。整体看来,尾迹导致光滑叶片表面换热系数升高,对吸力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大于压力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