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328篇
航天技术   27篇
综合类   23篇
航天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0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民用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如何使空中和地面的工作人员能快速有效地处理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已成为世界各国航空运输业关注的重点。为了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乘客和飞机的安全,介绍了空乘及地面工作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62.
某型民用运输机主起落架连接区结构静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机静力试验是飞机试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验证飞机结构强度和静力分析正确性的重要手段。为验证某型民用运输机主起落架连接区结构满足静强度要求,以及有限元计算分析的正确性,在静力试验飞机上进行了主起落架连接区结构静力试验。通过全机有限元模型和细节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进行加载、应力\应变、位移试验数据与有限元计算值的分析对比,计算值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3.
首先对民用飞机发动机反推力装置的出现、作用、工作原理以及最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而系统的阐述。对液压反推力装置作动系统和电反推力装置作动系统的构架和控制原理进行权衡分析,阐述了其在研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考虑的因素,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64.
对民用飞机最小离地速度( VMU )试飞实施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包含了条款的理解、试验准备、试验分工、模拟器工作准备、试飞技术和数据处理等内容,为民用飞机最小离地速度试飞提供指导。同时作为国内新兴的职业---试飞工程师( FTE),也对其在试飞过程中的分工和职责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5.
民用飞机二维增升装置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满足民机市场对飞机高效、经济的需求,飞机在巡航飞行阶段必须具有飞行速度高、阻力小等特性,具体到气动设计方面,就要求飞机的机翼具有较大的翼载荷,即减小机翼面积以减小阻力,这给飞机起飞着陆阶段使用的增升装置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进行了民用飞机二维增升装置,即多段翼型的设计,得到了良好的设计结果,并验证了在二维增升装置设计过程中采用前缘缝翼外形设计——带前缘缝翼进行后缘襟翼外形设计——前后缘增升装置缝道参数优化——起飞、着陆构型协调的设计路线图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6.
更高、更快、减阻是飞机设计三大永恒的追求。传统的固定翼飞机在进行优化设计时需兼顾各种飞行条件,寻求一个折中的最优解,而变弯度机翼的概念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符合上述飞机设计的三大追求。着重研究大型宽体客机后缘襟翼刚性变弯度对巡航气动效率及跨声速抖振边界的影响。首先基于下垂式铰链襟翼机构,编制了机构引导下带扰流板联合偏转的后缘襟翼运动仿真程序,以自动生成不同襟翼偏角的巡航构型。在此基础上对巡航构型进行非稳态气动计算,获得跨声速区机翼抖振边界。以该抖振边界作为约束条件,以襟翼偏角、迎角为双变量,获得Cl-K关系图,得到最优升阻比曲线。本文中襟翼偏角变化为0°~±3°,间隔1°;迎角范围为-2°~5°,间隔1°。计算结果表明,变弯度构型较不变弯度构型升阻比有所提高,抖振边界约提高10%;变弯度构型可提高不同设计点的气动效率,实现减阻省油;跨声速区机翼抖振边界的提高扩大了飞行包线,使得飞机能飞得更高、更快。  相似文献   
67.
针对目前各种基于Voronoi图的路径规划方法在威胁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威胁评估和扩展Voronoi图的战术飞行轨迹规划方法。建立了基于贝叶斯网络和模糊逻辑的威胁源威胁度和路径威胁度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包括路径威胁度和燃油在内的最优路径代价计算模型。结合扩展Voronoi图的路径生成方法以及Dijkstra路径规划算法,得到了从飞行起点到目标点的能够适应战场态势变化的最小代价路径。最后利用κ-Trajectory路径圆滑算法,得到了与所规划路径等长的圆滑可飞的最优路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8.
多体分离问题是航空航天等工业设计部门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目前,多体分离轨迹问题主要依托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两类。本文基于网格变形与局部重构相结合的动态网格方法,在单步小位移的情况下用Laplace算法进行网格变形;当总的位移量逐渐增大至网格质量低于设定标准时,进行局部网格重新生成;采用非结构网格、Euler方程、准定常的方法开展外挂投放数值求解,模拟了典型的多体分离标模(机翼/外挂物分离),并与AEDC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文多体分离计算技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9.
70.
详细地给出了尖锥头和椭球头细长旋成体大迎角绕流非对称侧向力的时均值和脉动值的实验结果,特别是检测了侧向力低频大振幅分量的脉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迎角0°~40°范围内时均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实验结果和由横流理论预测的结果基本一致,时均侧力系数存在的迎角范围及其最大值尖锥头明显大于椭球头旋成体。由侧力瞬时值的时间过程表明,细长体大迎角绕流非对称背涡具有明显的非定常特征(即使在中等迎角30°~40°情况下,绕流就表现为非定常的),反映在侧力系数过程线上是一个非周期的随机过程,由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分量组成。其中,低频大振幅分量由分离涡核的振动引起,中等频率分量由类似于Karman涡的脱落引起,高频小振幅分量主要由分离剪切层中的小尺度湍涡(eddies)和来流湍流度引起。实验还发现,虽然随迎角的增加,低频分量的振幅不断增大,但主频基本保持不变,对于尖锥体约1.0Hz,对于椭球体约2.0H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