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33篇
航天技术   5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CO2在航空燃油中的质量扩散规律对飞机油箱惰化系统的研究极其重要。搭建压力降法实验装置测量CO2在RP-3航空燃油中的扩散系数,实验测试了-20、0、20、40和60℃恒温条件下的CO2气相空间压力随时间变化关系。根据Fick定律建立了容器中二维扩散方程,并采用数值解法,设定扩散系数值,求解气体在航空燃油中的浓度分布,根据质量守恒和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可得到CO2气相空间压力,并与实验记录的气体压力进行比较。以扩散系数为自变量,推导了实验与理论计算误差函数,并采用Husain单一变量搜索法,使误差函数值最小,可得到扩散系数最优解。研究还显示CO2在RP-3航空燃油中的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满足Arrhenius方程。  相似文献   
42.
一种新型内啮合转子压缩机几何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内啮合转子机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阐述了其用于压缩机的可能性和优点,分析表明该压缩机能够承受高的压力和压差,并且具有无需平衡质量、吸气容积大以及加工方便等优点。以变态外摆线的等距线为内转子型线、多段圆弧为外转子型线为例,研究了这种压缩机的基本几何关系,包括型线的构成、内外转子的基本啮合关系、瞬心的位置、节圆的直径和外转子齿顶圆的有效啮合范围等。通过对上述几何理论的研究,为这种新型压缩机的实际应用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3.
运输类飞机燃油箱可燃性适航符合性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国内运输类飞机适航认证需要,系统分析了CCAR/FAR25.981条款变迁历史、内涵与指标要求;并从型号申请人的角度针对适航取证过程中拟采取的符合性方法开展了初步探讨,归纳总结出不同类型油箱可燃性指标及符合性验证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官方颁布的油箱可燃性评估应用程序。研究表明:①燃油箱可燃性适航符合性验证工作重点是可燃性暴露时间评估方法的应用;不同类型油箱,所允许的机队平均可燃性暴露水平不同,其中,机身油箱是适航审定关注的重点;②为了确定隔舱的平均燃油温度、气相空间温度和油箱壁面温度,并根据平均燃油温度计算燃油箱隔舱的热时间常数和平衡温差以用于蒙特卡洛分析,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建立燃油箱热模型;③计算机队平均可燃性暴露时间的难点在于平衡温差与时间常数的准确获取,对于该问题,可以通过遗传算法追踪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4.
张瑞华  刘卫华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0):2089-2096
为研究飞行过程中燃油温度变化规律,采用热网络法建立油箱热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上输入与飞行试验相对应的边界条件以验证模型可信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整个航程中各油箱隔舱燃油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和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试验值与计算值两者误差超过1.67 K的时间段中,模拟温度比试验温度高;多数航段内机身油箱燃油温度处于高位,为适航符合性审定重点关注对象,代表着整个燃油箱系统的可燃性暴露时间水平, 以巡航结束阶段为例,标准天长航程下机身油箱燃油温度比机翼油箱燃油温度平均高出25 K,标准天短航程下机身油箱燃油温度比机翼油箱燃油温度平均高出7 K,热天短航程下机身油箱燃油温度比机翼油箱燃油温度平均高出12 K;机翼油箱燃油温度在飞机下降阶段回升幅度较大,其可燃性暴露时间主要集中在航程结束阶段。  相似文献   
45.
根据民机燃油箱冲洗惰化过程的特点,基于FLUENT软件开发了一种用于燃油箱惰化流场数值仿真的计算方法。将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国外文献中公布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对两种采用不同喷口、通气口布置的矩形燃油箱的惰化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分别给出了惰化80 s和2 400 s时的氧浓度分布云图,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方法在优化设计喷口、通气口位置以达到最优的惰化性能方面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46.
洗涤效率对飞机燃油箱惰化过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采用微元段计算方法,建立了燃油洗涤过程的数学模型,考虑到洗涤过程中的富氮气体不能和燃油中的溶解气进行充分的传质,故定义了洗涤效率.计算结果与文献公布的实验数据对比表明:引入洗涤效率后,计算值与实验值一致性更高.研究结果显示,在同样的富氮气体流量,且气相空间惰化效果一致的情况下,洗涤效率直接影响洗涤时间和燃油及气相空间中氧的体积分数.较低的洗涤效率虽然可使洗涤时间缩短,但是容易造成爬升至巡航高度后,油箱上部空间氧的体积分数增加幅度较大,且该影响随着载油量增加而加大,故应根据载油量、洗涤时间、洗涤气流量等综合考虑合适的洗涤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机载制氮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7.
飞机供氧和燃油箱惰化技术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论述了飞机供氧和油箱惰化的必要性,并分别对飞机供氧和几种油箱惰化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论述了国外飞机供氧和油箱惰化联合系统的发展概况及不足,这样可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些借鉴。  相似文献   
48.
多隔舱燃油箱惰化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多隔舱燃油箱的特点,建立了适用于多隔舱燃油箱惰化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工程模型结果及国外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通过对各个隔舱内氧气体积分数分布的分析发现,惰化过程中,各个隔舱内的氧气体积分数趋于均匀,流出某隔舱的气体的氧气体积分数近似等于该隔舱内的平均氧气体积分数.将数值模拟得到的两种流通方式下隔舱间气体体积流量分配情况与隔舱间流通面积比进行对比发现,当通气口相对于富氮气体进口对称布置时隔舱间体积流量能够近似按照面积比分配,而不对称布置时分配情况比较复杂,不能够简单地按照面积比确定.   相似文献   
49.
单流和双流模式对燃油箱冲洗惰化过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描述燃油箱冲洗惰化工作过程的基础上,根据质量守恒方程,氧氮溶解逸出方程及气体通过孔口流动方程,建立了通用的多隔仓燃油箱数学模型,并给出了采用龙格库塔法求解的初始条件。选择一个具有4个隔仓燃油箱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国产分离膜产生富氮气体,分别设计了单流和双流两种模式,对燃油箱进行冲洗惰化仿真计算,分析了燃油箱平均氧浓度和各个隔仓中氧浓度随飞行包线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模式均可以保证燃油箱上部气相空间平均氧浓度满足低于12%的要求。虽然单流模式较双流模式简单,但是单流模式中无法避免外界空气进入燃油箱,因此某些隔仓在俯冲下降阶段氧浓度会高于12%,而双流模式可在整个飞行阶段保证隔仓氧浓度不超标。  相似文献   
50.
双两相流换热器的建模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布参数、一维均相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管壁两侧两相流体流动时的质量、动量、热量传递的耦合方程,在稳态工况下对两侧工质分别为R134a和R22的换热器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采用“假想亚稳态法”解决数值计算过程中确定流动相态的准则方程式,得出了两相流动传热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双两相流换热器性能进行评价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