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9篇
航空   10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吸热型碳氢燃料催化裂解热沉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一套高温下测量吸热型碳氢燃料催化裂解热沉的稳态热导型流动热量计,仪器常数标定结果线性关系良好,符合Tian’s方程,可以正常工作;测定了500℃和600℃下吸热型碳氢燃料RL7及NNJ-150在SAPO-34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催化裂解热沉,并与相同条件下热裂解热沉相比较,结果表明,吸热型碳氢燃料在SAPO-34分子筛催化剂上发生催化裂解能够比热裂解获得更高的热沉,燃料吸热工作温度可降低100℃。  相似文献   
2.
燃料裂解特性对供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彬  周伟星  于文力  葛旭梅  于达仁  鲍文 《推进技术》2013,34(12):1702-1707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超临界吸热型碳氢燃料供油系统的压力降型不稳定现象。为了研究稳定机理和超临界吸热型碳氢燃料裂解特性对供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零维平衡流模型,并针对不同裂解特性的燃料进行了对比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裂解反应的发生,超临界碳氢燃料供油系统存在临界区和裂解区两个不稳定区间。基于零维平衡流模型较好地复现不稳定实验现象,不稳定机理得到了详细的解释。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是系统正反馈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剧烈的变化率是导致系统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燃油裂解速率越快,其裂解产物密度相对变化率随温度变化越大,越容易引起供油系统的不稳定。   相似文献   
3.
吸热燃料裂解催化剂CuAPSO-34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Cu离子对硅磷酸铝分子筛SAPO-34进行离子改进,成功合成出CuAPSO-34分子筛。通过XRD,SEM,EDX及NH3-TPD等分析手段对改性分子筛进行结构及酸性的表征和对照分析,表明Cu的掺入较好改变了SAPO-34分子筛的微观结构及表面酸性。通过对吸热燃料模型化合物-正庚烷进行催化裂解的对比试验,获得了转化率和低碳烯烃的收率数据。结果表明CuAPSO-34能明显提高催化活性,大幅降低裂解温度;且在经济裂解温度区间500℃-600℃对低碳烯烃的选择性亦有所提高,因而吸热 燃料能够提供更高的热沉。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套脉冲微型反应色谱系统,用以研究吸热型碳氢燃料结焦性能和结焦抑制剂效果。以正庚烷为裂解原料,在所研究的四种结焦抑制剂中,首次发现噻吩效果最好,加入质量分数为1×10  相似文献   
5.
潘富敏  何龙  林瑞森 《推进技术》2001,22(3):241-244
为解决吸热型碳氢燃料裂解结焦的问题,在自制的冲微型反庆色谱系统上以吸热型碳氢燃料NJ150为裂解原料,研究了三苯基膦,亚磷酸三苯酯,二硫化碳、噻吩,乙酸钾五种结焦抑制剂的性能及抑制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调配出不同比例的复合剂三苯基膦+二硫化碳,亚磷酸三苯酯+二硫化碳和乙酸钾+二硫化碳。实验结果表明,单剂中二硫化碳的效果优于其他类型,但复合剂更具优势,能将结焦量控制在1%以内。  相似文献   
6.
吸热型碳氢燃料催化裂解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龙  潘富敏  林瑞森 《推进技术》2001,22(2):97-100
概述了吸热型碳氢燃料裂解催化剂、引发剂、抑制结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超临界流体对吸热型碳氢燃料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热裂解及混合催化裂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波  王彬成  林瑞森 《推进技术》2002,23(6):513-517
为筛选出性能优良的吸热型碳氢燃料催化剂裂解催化剂。分别以USHY,HZSM-5单分子筛和它们的混合分子筛为催化剂,考察了吸热型碳氢燃料的催化裂解性能,并与热裂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催化裂解可显著降低吸热型碳氢燃料发生裂解反应的温度,提高其吸热能效,几种催化剂中,含25%HZSM-5的混合催化剂上的裂解转化率和低碳烯烃选择性的综合性能最优良。  相似文献   
8.
碳化硅纤维增强玻璃基复合材料是一种能够在1100℃高温氧化环境中使用的新型材料。玻璃基复合材料承载后基体产生裂纹,裂纹影响了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改进了实验方法,使用不同加载-卸载循环后试样表面的照片研究了裂纹分布规律,发现裂纹的行为在同一材料,同一加载后,不同区域内有所不同,分为门槛和增长两种类型。在门槛区内,经一定的载荷后,裂纹突然出现,布满全部区域。在增长区内,裂纹随载荷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本文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各种高能气体压裂方案,提出并实施了破碎燃烧无壳高能气体压裂技术,压裂井深1000~5000m,在5ms内p-t曲线升至最大,作用时间在700~2000ms内可调,实现了多缝起裂,长时延缝的设计思想。该技术简单、可靠,增产效果显著,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淬法对原位合成与热压烧结制备的组分为ZrB2-20%(体积分数,下同)SiC-6.05%ZrC陶瓷材料的热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了不同热震温差、室温水(25℃)与沸水冷却环境、单次与五次循环热震次数以及高温氧化对原位合成试样抗热震性能的影响。计算了原位合成与热压烧结两种工艺制备的同组分试样的抗热震参数,结合试验结果探讨了材料的抗热震机理。结果表明,原位合成试样的抗热震性能优于热压烧结试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