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航天飞行器电气设备间连接电缆网复杂沉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无缆飞行器的电能和信息一体化无线传输技术方案,该方案能够实现飞行器舱内仪器设备间无线互联和器地间的无线互联;分析了其在飞行器型号工程应用所面临的关键技术,并阐述了其应用前景,为未来航天飞行器电气系统的快速集成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航天飞行器电磁兼容性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说明了形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和航天飞行器存在的电磁干扰问题。举例说明了电磁兼容分析方法和步骤,应用计算机作系统兼容性预测分析的原理和模型.介绍了航天飞行器的电磁环境要求,系统间和系统内电磁兼容设计技术。阐述了在单机经过 EMC 验收后为什么还要进行系统级试验的理由.提供了一个航天飞行器系统级 EMC 试验的试验配置,对测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和试验程序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两飞行器间无线数据链通信区域建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实现两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正常通信,需建立一套通信区域的计算模型.基于空地无线数据链通信,从其实现正常通信的条件出发,考虑通信链路中的发射机、接收机、收发天线、传输空间及地球曲率、飞行器姿态角以及飞行器的空间位置关系等因素,分析研究了飞行器间无线数据链通信区域,建立了两飞行器间无线数据链通信区域的数学模型,包括天线、飞行高度、两飞行器空间位置关系、通信区域模型等.该模型已成功应用于某型号,为分析建立在无线数据链通信方式基础上的空地无线传输系统通信区域提供了参考,也适用于飞船、卫星等其它空空、空地无线数据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航天飞行器铸件舱段在方案论证阶段的结构设计效率、设计质量和迭代效率,基于航天飞行器复杂曲面结构特点对铸件舱段结构特征参数进行研究,提出曲线比率法以描述纵筋参数化布局;定义骨架模型发布元素,以实现铸件舱段的Top-Down设计。提出航天飞行器铸件舱段结构快速参数化设计方法,通过定义特征命名规则和创建特征集合实现建模规范化,通过封装舱段设计知识实现设计快速化,通过创建特征参数和公式实现特征参数化。通过建立交互式铸件舱段结构快速设计环境,实现铸件舱段结构的快速实例化、快速修改,并以航天飞行器铸件舱段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TTE/TTP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时间触发网络相对传统网络在时间确定性、减少网络冲突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航天飞行器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时间调度表设计、时间同步及时间调度表动态调整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为实现时间确定性网络技术在航天飞行器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行的实施方案,从而满足航天飞行器强实时、高可靠、时间确定性等方面的需求,以支撑新型航天器发展。  相似文献   

6.
飞行器多学科优化设计中基于产品模型的数据集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飞行器多学科优化设计软件集成中不同应用领域间数据交换问题,讨论了采用集成产品模型技术来实现数据交换的方案,利用多视图的产品模型来满足不同领域的数据需求,并结合某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给了基于集成产品模型的应用间数据交换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与载人航天一期"轨道舱"相比,载人航天二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控制计算机的功能、性能和环境适应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GNC分系统对控制计算机的功能与可靠度需求,介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控制计算机的容错方案、硬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可靠性分析和试验验证情况,地面验证结果表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控制计算机设计满足GNC分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飞行器状态监测系统电缆造成的飞行器自身过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nRF24L01+的飞行器状态监测系统。系统由数据读取计算机、无线主节点和无线状态监测节点组成。介绍了系统各部分的硬件组成及软件实现方案,实现了冲击、振动、温度、湿度、气压状态量的持续监测,为飞行器的状态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不完整测量下集群飞行器协同相对定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距和测向是实现飞行器间相对测量的常用手段。通常而言,飞行器间相互测距精度远高于飞行器绝对位置导航精度。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集群飞行器间测距和对目标测向的协同相对定位方法,利用集群飞行器间相互测距和各飞行器对非合作目标测向来实现集群飞行器及非合作目标的相对定位。方法分为静态相对定位方法和动态相对定位方法两种。基于飞行器间相互测距和对非合作目标测向来实现协同相对定位的方案,不需要对非合作目标进行完整的相对位置测量,简化了对飞行器测量设备配置的要求。同时,相比基于飞行器绝对位置导航和对非合作目标测向的相对定位方案,能获得更高的相对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未来航天活动日益多样的需求,日本正在开发在可靠性和成本效益方面明显优于现有系统的航天运输系统。然而,由于近年来火箭发射接连失败,日本大范围地修订了原有的发射进度和研制计划,并停止了由H-2运载火箭发射的不载人带翼返回式飞行器——HOPE-X实验飞行器  相似文献   

11.
对载人航天器与伴随卫星间射频设备的电磁干扰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射频系统的收发参数建立了电磁干扰安全裕度模型,分析了伴随卫星发射天线对载人航天器接收天线的等效干扰。从保证载人航天器与伴随卫星在轨电磁兼容的角度,得到了航天器间能够兼容工作的最小相对距离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对伴飞任务航天器间的电磁干扰风险进行预测,可为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航天器复杂大系统的高速发展,以及器上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线电缆大量应用于复杂系统之间的功率输送和信号控制。在航天器运行过程中,电线电缆由于受到空间布局限制,交叉重叠;同时受振动、温度、空间辐射等外部环境影响,致使电缆老化进而引发其他电气故障。介绍了基于可测特征参数的寿命模型建立方法,得出电缆剩余寿命的预计模型,开展航天器电线电缆老化机制以及寿命预测模型研究,最终实现航天装备电缆寿命预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航天领域空间交会对接、航天器配电、在轨服务与维护等领域对无缆化的需求,提出了多通道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建立了多通道磁耦合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的重要参数,并对关键参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线圈高效耦合设计,实现了多通道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效率最优。所提系统解决了能量的无线传输,并实现多负载接收的问题。通过一台1 000 W多通道近场无线能量传输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多通道近场无线能量传输装置具有传输效率高的特点,解决了航天器无线能量传输的多负载问题。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表面充电研究表明充电状态与空间电环境和航天器自身情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空间电环境是导致航天器表面充电的直接客观原因,它受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的强烈影响。研究空间电环境状态是认识航天器表面充电原因的基础。本文对已提出的许多空间电环境模型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微型航天器的公用平台和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来的微型航天器将采用微型公用平台——集成公用模块。文内阐述了集成公用模块的概念和应用,分别介绍了航天器实现微型化所需的关键技术——无电缆连接、多功能结构、先进的轻型材料、自主热管理的微热控系统、高密度电子线路封装和连接、集成设计环境,最后提出以集成公用模块为基础的微型航天器的设计和研制程序  相似文献   

16.
大型航天器舱内流动与传热传质集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低流速、常温、层流假定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实现了大型航天器返回舱、轨道舱内流动与传热传质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冷凝干燥组件、净化通风组件、风扇、热控风机和其他仪器设备对航天器舱内空气流动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分析空气流场对舱内温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探讨了评价流场的质量和能量输运作用;从总体角度提出,通过一定的布局,设计出具有环流的全局流场的同时,具有流动与扩散相协调的局部流场,建立了统一流场的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PCA和WPSVM的航天器电特性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航天器电特性监测系统识别过程中存在测试数据量大、特征维数高、样本少、计算速度慢和识别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特征提取和加权近似支持向量机(WPSVM)的在线故障诊断方法.实现了对信号故障特征的主成分分析、选择和提取,并对高维特征数据实现了降维,提高了航天器电特性在线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针对PCA中的结果选取问题,提出运用数据贡献度阈值进行数据截取的方法,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与一致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充分利用了航天器电特性监测系统的有用数据特征,有效提高了识别的精度,且计算时间较短,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日地月信息的航天器全弧段自主容积卡尔曼滤波导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度全弧段航天器自主导航是航天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航天器在轨任务执行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对仅利用日、地、月等天文信息进行航天器全弧段自主导航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以航天器轨道动力学方程和航天器与日地月之间的夹角信息及地心距作为自主导航系统的状态模型和观测模型,构建了非线性导航系统模型。其次,给出了全弧段自主导航算法,在日月可见弧段采用非线性容积卡尔曼滤波实现航天器自主导航,在星蚀时段利用航天器轨道动力学模型进行高精度轨道预报。最后,给出了数值仿真算例。结果表明,基于日地月天文信息的航天器全弧段自主导航精度保持在2km以内,能够满足其自主导航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