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灵神星探测任务 灵神星探测任务是美国宇航局发现级探测任务中的第14项,和露西探测器研究类似的目标——小行星."露西"已经在2021年底发射,奔赴木星轨道的特洛伊小行星带,而"灵神号"将在2022年8月搭乘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前往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简称主带),探访和它同名的16号小行星灵神星.  相似文献   

2.
2021年10月16日,NASA的Lucy小行星探测任务成功发射升空,将在未来12年探测一颗主带小行星和7颗特洛伊族小行星. Lucy是NASA发现计划(Discovery)的第13项独立任务,于2017年1月获批,主要目标是探测多个木星特洛伊族小行星.此类小天体是早期太阳系的遗迹,与木星共用轨道,分为位于木星轨道前方(L4)和后方(L5)的两群,围绕太阳运行.  相似文献   

3.
天龙 《太空探索》2007,(10):20-23
天文学家期盼已久的美国黎明号(Dawn)小行星探测器于2007年9月26日发射。它将历时8年、总计51.5亿千米,飞往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先后探测谷神星(Ceres)和灶神星(Vesta)这  相似文献   

4.
正10月31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将一次探测7颗不同小行星的"露西"任务当天通过了称为"关键决策点"(KDP)C的关键评审,从而将正式转入研制阶段。称为"露西"的这项任务定于2021年10月发射,此后12年将在太阳系内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3月6日,美国"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进入谷神星轨道进行探测。该探测器于2007年9月27日发射升空,2011年7月首先进入了灶神星轨道,对其展开了14个月的探测,采集了关于灶神星的珍贵数据和图像;然后,又飞往谷神星进行探测。之所以探测灶神星和谷神星这2颗人类以前从未尝试接触的著名小行星,因为这2颗小行星不仅是"羊群中的骆驼",在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中个头名列前茅,还因为它们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国外共发射7次深空探测任务,包括3次月球探测、1次木星系探测、1次科学观测、1次太阳探测和1次小行星探测任务。美国发射“赛琪”(Psyche)小行星探测器;欧洲发射“欧几里得”(Euclid)空间望远镜和“木星冰卫星探索者”(JUICE);俄罗斯发射近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月球探测任务——月船-25(Luna-25),但着陆失败;印度成功发射月船-3(Chandrayaan-3)和阿迪蒂亚-L1(Aditya-L1)太阳探测器;日本成功发射“小型月球探测着陆器”(SLIM)。  相似文献   

7.
本刊第二期刊登了美国已经发射的行星探测器及其探测成果的报导。本期向读者介绍美国在90年代将要发射的行星探测器及其探测任务。一项是彗星会合小行星飞越(CRAF)任务;一项是探测土星和土卫六的卡西尼(Cassini)任务;一项是火星观测者任务;一项是登上火星的漫游者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NASA网站2017年12月21日报道,NASA为计划于21世纪20年代中期发射的新前沿(New Frontiers)计划第4项任务遴选出两项任务概念,即彗星宇宙生物学探索采样返回(CAESAR)任务和土卫六登陆点探测(Dragonfly)任务,而月球南极Aitken陨坑取样返回、土星探测、特洛伊小行星探测和金星原位探测等任务落选。CAESAR任务将对ESA罗塞塔(Rosetta)彗星探测器的探测目标——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随着人类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国际上针对小行星的研究逐渐增多,小行星探测活动日益成为热点,美国和日本先后开展了多次针对小行星的探测任务,探测形式也由飞越探测发展为就位探测、采样返回等多种形式。其中,美国开展了数量最多、形式多样的小行星探测任务;日本成功实施了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取得了小行星探测的领先地位;中国的嫦娥-2于2014年首次完成了近距离飞越近地小行星图塔蒂斯的任务。目前,加快小行星探测已经成为国内学者和专家的共识,深空探测被列入了"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  相似文献   

10.
“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是日本于2003年5月发射升空的,目的是探索太阳系和小行星诞生之谜。而这对防范小行星可能对地球的撞击是非常有帮助的,它是日本深空探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更大规模空间探测和样本返回的验证机。经过两年多的飞行,“隼鸟”号于2005年9月接近了其目标——丝川小行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正"奥西里斯-雷克斯"任务是美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探测器于2016年9月从美国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前往小行星贝努开展研究并计划采集60克样品于2023年9月返回地球。任务的主要目标包括研究小行星的起源和资源,寻找生命起源的答案,以及研究提高小行星轨道预报精度的方法,保护人类和地球家园免遭恐龙的厄运。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3月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黎明"(Dawn)小行星探测器抵达谷神星,从而成为首个探测矮行星的探测器、首个探测谷神星的探测器,还成为首个探测两个独立地外天体的探测器。"黎明"于2007年9月27日由德尔他-2火箭发射。该项目由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管理,轨道科学公司(Orbital Sciences Corporation)负责探测器的设计和制造,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负责任务的科学运行。"黎明"项目的总成本预计为4.4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时残留下来的初始物质,保存了太阳系形成时大量的珍贵信息,近地小行星还存在撞击地球的威胁,因此,小行星探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迄今为止,人类已发射了10个以小天体为主要探测对象的无人深空探测器,其中有7个探访过小行星。2010年4月15日,奥巴马宣布美国最早将于2025年实施近地小行星的载人探测。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2月13日,备受世人瞩目的嫦娥二号卫星,与距离地球约700万千米的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首次实现飞跃小行星探测,我国成为第4个探测小行星的国家。从成功发射到全面实现既定的工程目标和科学探测任务;从设计寿命期满到拓展试验、再拓展试验。嫦娥二号好比一只春蚕,在生命将要完结的时刻,依然要吐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10月13日,美国“赛琪”(Psyche)小行星探测器从肯尼迪航天中心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重型”(Falcon Heavy)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赛琪”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现计划”(Discovery Program)的第14次任务,将探测金属小行星——灵神星(Psyche),帮助解答有关太阳系起源和形成等基本问题。按计划,“赛琪”将于2029年8月抵达灵神星,并开始为期26个月的科学探测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2007年9月27日,NASA黎明号(Dawn)航天器成功发射,开启了探索火星与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的两颗最大天体——小行星灶神星(Vesta)和矮行星谷神星(Ceres)的旅程。Dawn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揭示太阳系行星形成线索。NASA综述了Dawn任务成功实施10周年取得的亮点科学和技术成就。Dawn是唯一环绕太阳系两颗地外天体飞行的  相似文献   

17.
刘远 《飞碟探索》2012,(4):51-52
为了探索小行星带、木星、土星以及它们各自的卫星,同时为实施其他一系列太空探测任务,1972年和1973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分别发射了"先锋10"号和"先锋11"号宇宙飞船。上述任务在这两艘飞船升空几年后就基本完成,但这两个意气风发的小先锋继续勇往直前,目前已快要彻底飞出太阳系,一路搭载着带给可能会遇到的外星人的信息。在这两艘"先锋"的飞  相似文献   

18.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目前正围绕小行星——灶神星的轨道飞行,按计划。“黎明”号在长达8年、近50亿千米的星际探索之旅中,将远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两颗人类以前从未尝试接触的天体——谷神星和灶神星。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直观地观测小行星,这个探测器揭示的秘密将有助于科学家回答有关这个天体和太阳系里其他几十万颗小行星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行星探测科学目标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较好地保留了太阳系早期形成和演化历史的遗迹,小行星,尤其是近地小行星,已成为国际深空探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小行星的定义、分类和主要探测方式,指出目前小行星探测已进入空间探测的新时代;总结了国际小行星探测的现状,包括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小行星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科学载荷配置,以及获取的主要科学数据等;探讨了未来小行星探测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科学问题,并对我国未来自主小行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的制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NAS A网站报道,洞察号(Insight)火星探测器于2018年5月5日成功发射。Insight是首个从美国西海岸发射的行星际任务,将首次研究火星深层内部,并首次探测火震(marsquakes),与Insight共同发射的火星立方体一号(MarCO)将成为首个进入深空的立方体卫星。Insight是NASA发现(Discovery)计划的一项任务,计划于2018年11月26日登陆火星,开展为期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