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巴西空间研究院合作研制的资源 -1卫星 ,自 1 999年1 0月 1 4日升空入轨后 ,经过 1 0 0多天的在轨测试 ,资源 -1卫星各系统工作正常 ,各项指标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于 3月 2日在北京正式交付使用。此举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先进的地球勘测手段 ,我国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国资源卫星研制技术达到 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该星成功运行创数项第一 ,表明我国航天遥感器研制实现历史性跨越 ,我国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空间事业。国防科工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我国卫星的发展道路。指出20年来我国卫星的发展主攻方向是应用卫星,主要目标是高中低三类轨道的通信、遥感和科学实验卫星,发展的步骤采取了步数少、步距大、起点高的途径,发展方针是依靠自力更生和全国大协作。文章扼要介绍了自80年代我国卫星转入应用后的情况,已在教育、广播、通信、资源、测绘、气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等领域应用并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最后指出了我国90年代卫星应用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3.
日将发射ETS-6技术试验卫星技术试验卫星是人造卫星中的一大类,专门用于卫星新技术、新材料、新部件等的试验。这些新的项目经过空间飞行考验后,再用于应用卫星。这不仅能提高卫星性能,而且对于保证应用卫星的质量和可靠性,缩短卫星研制周期都具有重大的作用。日...  相似文献   

4.
航天技术是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尖端技术,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群体中对现代社会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之一。半个世纪以来,航天技术的发展,各种应用卫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广播电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1 979年3月12日报道] 日本政府已决定1979财年的空间经费要比1978财年增加3.6%,达到七亿三千六百万美元,并批准宇宙开发事业团和东京大学宇宙航空研究所研制九颗先进卫星。其中,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四颗应用卫星,两颗试验卫星;东京大学宇宙航空研究所研制三颗科学卫星。  相似文献   

6.
<正> 兹定于1982年9月在上海召开应用卫星的优化设计和可靠性以及评价标准和我国应用卫星发展方向讨论会. 征文内容: 1.空间飞行器工程系统优化设计. 2.卫星总体设计的系统工程方法. 3.卫星总体优化设计标准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卫星无论是在国民经济领域还是在军事方面,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巨大的帮助作用,但其技术更为复杂,且价格昂贵。世界第三中国最早研制的应用卫星是返回式卫星。中国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是从1966年开始的。在攻克了卫星姿态控制与轨道控制技术、卫星再入防热技术和卫星  相似文献   

8.
初春 《国际太空》1989,(3):16-19
实用卫星是指投入实际应用的卫星,也称应用卫星。它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以及海洋卫星等。应用卫星要求可靠性高、大型化、高性能、长寿命和研制费低。如果一颗卫星入轨后达不到长寿命,主要归咎于质量差和工艺水平低,或者材料不过关。目前应用卫星造价仍然昂贵,如达不到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确实是浪费。本文介绍日本应用卫星的可靠性和质量管理经验,值得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在轨卫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这些卫星分属于60多个国家或组织,为几乎所有的国家提供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等应用服务。美国依然在卫星技术领域保持领  相似文献   

10.
卫星减灾前景广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8年的我国抗洪救灾中,各种应用卫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租用了美国、日本和欧洲共6颗遥感卫星,对洪灾地区进行了全天候、全天时大面积监测。移动通信卫星和GPS导航卫星也在抗洪中大显神威。这些事实都再次充分证明,卫星减灾前景广阔。为此,我刊从这期起将陆续登载有关文章。  相似文献   

11.
地面应用系统是月球探测数据传回地球的唯一通道. 我国航天工业的历史已有50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为各种不同的应用卫星建立了地面数据接收站,但这些地面接收设备都是针对人造地球卫星建立的,多是针对1000千米以下的应用卫星,或大约4万千米高度的通信卫星设计的数据接收设备和地面站,天线口径较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有40万千米之遥,比人造地球卫星远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揭开了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各类应用卫星的序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方红一号这个生机勃发的嫩芽,已长成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13.
应用卫星无论是在国民经济领域还是在军事方面,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巨大的帮助作用,但其技术更为复杂,且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14.
人造地球卫星分为3类,即科学卫星、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其中前2种卫星对科学研究和卫星研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提高航天技术水平,在太空进行空间物理探测和新技术试验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实践”卫星肩负着这两重使命。1971年3月3日,中国第2颗人造地球卫星实践一号发射成功。它不仅测量了高空磁场、X射线、宇宙射线和外热流等空间环境参数,还进行了硅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主动无源热控制系统等长寿命应用卫星的一些关键技术的试验。它在轨运行了8年,大大超过设计寿命,为中国设计和制造长寿命卫星提供了宝贵经验,尤其…  相似文献   

15.
江澄 《国际太空》2000,(6):16-18
中国从1985年起利用通信卫星向全国传送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通信卫星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央广播电视节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过去完全依赖传统的地面无线传输方式(微波、差转和短波等)的困惑。15年来,中国卫星广播电视传送的领域愈来愈大,技术上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已跻身到世界上应用卫星数字压缩技术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的先进行列。卫星在中国广播电视传送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各地转播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源的质量,对迅速扩大广播和电视的人口覆盖率作出了突出贡献。1 中国卫星广播电视应用的情况至1999年10月,…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总体思路之下,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首次工作会议还提出到2000年实现“五化”的发展目标。即武器装备现代化——导弹武器的技术性能上一个新台阶,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空间技术产业化——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有大发展,并实现产业化,研制成功新一代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为国家  相似文献   

17.
在新兴的空间科学技术领域中,通信卫星已成为一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经济效益最高的应用卫星。据不完全统计,从1963年到1984年5月底,全世界已发射了172颗同步通信卫星。如今,商用卫星通信已成为一个年投资接近30亿美元(1983年美元值,下同)的巨大国际市场。为了迎接信息社会的到来,当今世界上正在出现加速发展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18.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成立于1969年10月1日,它取代了科学技术厅的前国家宇宙开发中心。按照总理大臣决定的宇宙开发基本计划,NASDA 承担以下任务:应用卫星及其运载火箭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卫星的发射;担任日本卫星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19.
2011年6月10日,美国德尔它-2火箭成功发射了价值2.78亿美元的"宝瓶座"/科学应用卫星-D,它是美国和阿根廷宝的合作项目,美国称它为"宝瓶座",阿根廷称它为科学应用卫星-D,下面简称"宝瓶座"卫星。它载有美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多种科学探测仪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月1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荣膺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中国航天史上,孙家栋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总技术负责人,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系统的总设计师和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可以说,孙家栋的传奇人生与中国航天发展中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为此,记者对孙家栋院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