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2015年10月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开发布了《火星之旅:开拓太空探索新篇章》报告(以下简称《火星之旅》报告),全文35页,概要介绍了美国分3个阶段实施载人火星探索系列任务的规划,重申将在21世纪30年代实现载人登陆火星的终极目标。NASA规划载人火星探索活动已有数十年时间,此番报告的发布是最新举措,意在向公众和国际社会“传达其探索策略并分享进展”。  相似文献   

2.
卢波 《国际太空》2009,(3):17-21
1美国 美国太空探索的长远目标是在2020年使航天员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并以此为跳板,在2035年左右进行载人火星飞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太空探索新构想”中规划了“火星研究、试验台及任务”: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的载人火星航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毅麟 《国际太空》2000,(10):18-21
21世纪的头 2 0年里 ,人类将完成 2项世界性的大型航天工程——重返月球和载人火星航行。早在 30多年前 ,人类就已经多次成功地登上月球。从技术上来说 ,重返月球已经没有任何障碍。载人火星航行则是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 ,还需要解决因长期星际飞行产生的若干难题 ,因而需要继续进行多次无人火星探测 ,为人类登上火星提供依据 ,创造条件。怎样才能安全可靠地把人送上火星并返回 ,实现载人火星航行的伟大理想呢 ?让我们从行星航行的最基本问题——速度说起。1 需要大于 11.6 km/s的速度载人飞船要飞往火星 ,首先必须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正NASA估计太空探索公司花在"红龙"火星着陆器任务上的费用约为3亿美元,而这只是该公司为其远期载人火星探测任务支付的"首付"。这次不载人火星登陆任务最早可在2018年5月发射。NASA估计其自己将在4年里为此花费3200万美元,主要是为太空探索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人员费用,其中本财年将花约600万美元。作为回报,NASA将取得着陆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的使用权。  相似文献   

5.
早在 2 0世纪 5 0年代 ,Wehnev VonBraun就提出过宏伟的载人火星航行方案设想。当然 ,当时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离实现他的方案相差太远。70年代以来 ,无人自动化探测器对火星的近距离探测和软着陆的实现 ,以及“阿波罗”飞船载人登月的成功 ,为载人火星航行理想的工程实现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1989年 ,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将大力支持火星探测计划 ,并提出 2 1世纪初实现人类登上火星的目标 ,此举促进了人们对载人火星航行方案的深入研究。此后 ,美国航天专家先后提出了多种方案。随着载人航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 …  相似文献   

6.
早在20世纪50年代,Wehnev Von Braun就提出过宏伟的载人火星航行方案设想.当然,当时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离实现他的方案相差太远.70年代以来,无人自动化探测器对火星的近距离探测和软着陆的实现,以及"阿波罗"飞船载人登月的成功,为载人火星航行理想的工程实现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奥巴马政府中止了重返月球的载人航天计划以后,其提出的载人登火星构想给美国载人航天出了一个大难题。虽然咬住了低地球轨道以远的大方向未曾放松,但遥远的火星如何去,美国经历了关于未来载人航天的争论和艰难抉择。现在,以载人登火星为背景的小行星探索计划又遇到了新问题—2016年4月提出的"太空复兴"法案对该计划提出了质疑,特朗普政府的决策仍很艰难。1"灵活性途径"显示美国低地球轨道以远载人航天的无奈过渡  相似文献   

8.
火星探险新设想本林人类为寻求载人火星航行途径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当然,至今仍没有找出登上火星的理想方法。我认为,根据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人类登上火星途径要点在于利用火星上的材料建立火星探险营地。并以这个营地为依托,准备返航的推进剂,补给返航的食品,愉快...  相似文献   

9.
□□自2004年年初美国总统布什提出轰动全球的"太空探索新构思"后,新一轮太空探索竞赛的帷幕渐渐拉开.目前,美国正在"星座计划"的框架下,加紧研制新的载人宇宙飞船--乘员探索飞行器(CEV),洛马公司成为主承包商后,新飞船被命名为"猎户座"(Orion);而俄罗斯也推出了自己的联盟号载人飞船的接替者--快船号(Kliper).有关专家指出,Orion和Kliper能否承担起美俄各自未来载人探月和奔赴火星的重任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俄美新一轮的太空探索竞赛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正在2017年国际宇航大会上,美国人把载人火星探索的设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洛·马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都拿出了自己的火星探索具体方案。不得不说,这两份方案是迄今为止最靠谱的。而且还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洛·马还是马斯克,都认为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探索进度表太保守了。洛·马公司在重返月球上没有发出太大的声音,是因为该公司的猎户座飞船已经钦定为下一代载人飞船的标准版,而且地月轨道空间站的研制也少不了洛·马来分一杯羹。因此,  相似文献   

11.
正火星的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似,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经改造后适合人类长期居住的天体。20世纪,我们实现了载人登陆月球,人类第一次有能力登陆另一个天体。21世纪的上半叶,我们将实现载人登陆火星的梦想,这是人类航天史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太空计划,将对人类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由马特·达蒙主演的年度太空大片《火星救援》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坚实的技术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载人登陆前的火星生存手册。  相似文献   

12.
虽然人类在50多年前就成功地进入太空,但载人火星任务的规模比以前的任何航天项目都要大。目前还没有火箭能够让携带宇航员和到达火星必需的所有供给与燃料的巨型航天器摆脱地球引力到达太空,可能需要用火箭分批将零件送入近地轨道,宇航员在太空中组装好航天器和给养再飞往火星。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月布什政府发布"太空探索新构想",提出了"国际空间站"发展新的时间表,明确了载人登月球、登火星和开发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新目标.欧洲航天局(ESA)、俄罗斯、中国、日本和印度等纷纷提出行星探测新计划.世界上出现了将载人航天嫁接于行星探索和太阳系开发的重大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
苏联时期曾把月球作为探索太空的一个重点,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一度搁置了月球探测开发计划。进入21世纪后,随着欧盟、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重返月球计划,俄罗斯也启动了探月计划。根据俄罗斯载人航天发展战略,2026-2040年俄罗斯将实施载人登月任务和载人火星考察,将于2032年前在月球建立长期考察站,在2035年以后进行载人火星考察,同时建立防止小行星撞地球的保护系统。新修订的《2016-2025年俄罗斯联邦航天计划》明确了探月、载人登月和驻月是俄罗斯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据英国《泰晤士报》2001年4月21日报道,俄罗斯太空科学研究所负责人格里戈里耶夫教授宣布,俄罗斯太空科学家已经克服了星际载人飞行的大部分难关,并且准备在2020年左右派航天员登陆火星。 格里戈里耶夫认为,人类登陆火星最大的困难是航天员如何长时间在太空中生存的问题,目前,俄  相似文献   

16.
美国航宇局(NASA)探索办公室最近发表了一篇报告,提出了四项载入航天探索计划: 1.载人探索火星计划该计划包括3次远征火星探索行动,运货与运人分开进行,货运飞船先行,载有在火星着陆所必需的全部设备和返回地球用的推进剂,它沿着耗能最小,或者说是低速的轨道飞向火星。货运飞船到达火星后,便停留在轨道上,等待着载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载有8名宇航员,到达火星后,便与货运飞船对接,其中4名宇航员乘着陆装置降落在火星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创太空探索的新纪元,在太阳系深处留下人类的足迹,美国航字局在继续开展国际空间站科研合作的同时,正在开发以猎户座多功能载人飞船、新一代运载火箭和先进探测系统为代表的一系列航天新项目。以掌握人类远征月球、近地小行星和火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对美国航宇局(NASA)的载人火星探索任务的评估报告中,将"进入、下降与着陆(Entry,Descent,and Landing,EDL)"技术,列为载人火星探索任务的第一项关键技术。其余两项分别是空间推进及能源和辐射安全。对于载人火星探索任务,为何EDL技术会显得如此重要?为了问答这个问题,就让我们首先从"好奇"火星探测器的EDL过程说起。  相似文献   

19.
<正>从2004年美国政府"太空探索新构想"的提出到可具体实施的星座计划的出台,美国上下不断对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ISS)的使用期限和重返月球、飞往火星战略目标等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目前,"太空探索新构想"和星座计划进退维谷,奥巴马政府组织高层评审委员会进行研究,对诸多问题重新梳理和认识,以确认载人航天发展方向,提出解决方案,但该委员会提出的报告并未得出明确的结论,让奥巴马政府左右为难。本文整理了美国大学和咨询机构几种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反映出美国载人航天决策的艰难。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2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太空政策一号令",要求美国宇航局(NASA)重启登月计划,为载人登火星奠定基础,从而彻底改变了前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小行星为跳板进行载人登火星的载人深空发展战略。其实,早在2017年3月,特朗普政府就终止了奥巴马当政时NASA实施的"小行星重定向任务"(ARM)。那么,什么是"小行星重定向任务"呢?奥巴马当选总统后,于2010年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