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8月17日,伊朗宣布,当天该国发射了一枚“使者”运载火箭,将一颗模拟卫星送入太空。“使者”火箭全称“和平使者”,为两级火箭,长约22米,直径1.25米,重26吨多,可将一颗轻型卫星送入250千米~500千米的低地轨道。  相似文献   

2.
6月9日,中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星9号直播卫星.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14千米、远地点高度为49887千米、轨道倾角为24.2°的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在发射前表示:"此次发射活动对集团公司拓展对外发射服务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太空探索》1994,(5):6-8
1992年12月26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和亚太卫星公司签订了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太一号”通信卫星的发射服务合同。合同规定“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于1994年7月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HS376型通信卫星送入远地点高度为42386公里,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轨道倾角27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4.
陈静 《国际太空》1996,(10):4-5
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预测,今后10年中,可能有200多颗重量小于3000千克的卫星需要发射,其中,大多数卫星的起飞重量将小于1000千克。这些卫星中的2/3将用于通信,主要是低地球轨道话音和数据通信星座的卫星,它们将由大型和中型运载火箭成组地发射。但...  相似文献   

5.
《太空探索》2013,(3):14-15
2013年1月30日下午16时零分,韩国从罗老航天中心成功发射"罗老"1号二级运载火箭,将"科学与技术卫星"2C成功送入近地点300千米、远地点1500千米、倾角80°的预定椭圆轨道。韩国卫星地面站控制人员于1月31日3时27分12秒与在轨运行的"科学与技术卫星"-2C成功建立了通信联系。  相似文献   

6.
1997年10月17日凌晨3时1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一次发射升空,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成功地送入远地点47922千米、近地点201千米、倾角24.4度的预定轨道。至此,由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承揽的亚太二号R卫星发射服  相似文献   

7.
<正>10月13日,俄罗斯呼啸KM型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欧洲的哨兵5p对地观测卫星。该卫星是"哥白尼"对地观测计划下的一颗卫星,"哨兵"系列迄今发射的第6颗卫星,由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建造,采用"宇宙客车"L250M平台,发射质量约900千克,拟采用824千米、倾角98.75度的轨道,设计寿命7年。可准确地测定臭氧层、二氧化氮、二  相似文献   

8.
9月19日凌晨,我国第14、15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改1型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升空,并被准确送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2万多千米的中圆转移轨道。这是我国第2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表示,"一箭双星"对于加快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进程、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意义重大。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也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顺利进入收官阶段。2007年4月14日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此后,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阶段的5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2颗中圆轨道(MEO)卫星的发射。  相似文献   

9.
6月16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零窗口把作为追踪飞行器的神舟九号飞船精确送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30千米、轨道倾角为42°的运行轨道,与天宫一号的距离为10000千米左右。"从神舟一号到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长征二F火箭已经成功发射9发,一次比一次精度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说,"这是她第10次在载人航天中执行发射任务,完成了‘十全十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月15日,在日本鹿儿岛内之浦发射基地,由M-3S-Ⅱ运载火箭将德日联合研制的快车号返回式卫星发射升空。起飞后103秒钟时,第二级运载火箭制导系统开始出现故障,将卫星送人高度为120千米X250千米的错误轨道,而设计轨道为2I0干米×400千米。根据测控数据判断,卫星绕地球飞行5圈后,坠落在太平洋中。“快车”(EXPRESS)是EXPerimentRE-entrySpaceSystem的缩写,是德国和日本的一个合作科研项目,于1990年10月开始。日本主要负责制造运载火箭,即采用日本宇…  相似文献   

11.
正2月17日,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名为"瞳"的"天文"H天文卫星,并搭载发射了3颗微小卫星。"天文"H又称"新X射线望远镜"(Ne XT),为日本下一代X射线天文卫星,配备4台观测仪器和2台望远镜,设有孔径10米的大型展开式天线,重约2700千克,设计寿命3年,采用高575千米、倾角31度轨道,用于开展软X射线、硬X射线和伽马射线观测,通过研究黑洞、超新星遗迹和  相似文献   

12.
欧空局已选定由阿斯特里姆英国公司来建造“哨兵5前驱”对地观测卫星,合同价值6100万美元。卫星将采用“宇宙星”250平台,发射重量预计约500千克,定于2015年发射到800千米的极轨道,用于研究大气化学。  相似文献   

13.
2007年4月1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黎明前的夜幕下,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屹立在经过改造后首次启用的3号发射塔架的怀抱,静候出征的号角。4点11分,伴随着激动人心的巨大轰鸣和眩目的火焰,长三甲火箭踏上了新的征程——将一颖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4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实时发来的监测数据表明,星箭分离,卫星准确进入飞行高度为21500千米的预定中圆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4.
长征2号火箭 为了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七机部一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于1970年开始研制长征2号运载火箭。它是在洲际地地导弹基础上进行改型设计的串联式两级液体火箭,全长约32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190吨,起飞推力2774千牛,可将1800千克重的有效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在总设计师屠守锷的主持下,研制人员解决了大推力火箭  相似文献   

15.
2012年4月26日5时47分,印度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XL成功发射了首颗国产雷达成像卫星——雷达成像卫星-1。卫星运行在高609千米、倾角97°的太阳同步轨道,设计寿命5年。卫星重约1858千克,其中自主研发的星载C频段合成孔径雷达等有效载荷质量约950千克,此星载合成孔径雷达采用5种扫描模式和多种极化系统设计,分辨率为2米~50米、幅宽30千米~240千米。卫星能够穿透云雾,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2月16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CA型运载火箭在斯里哈里科塔岛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了新加坡的6颗卫星。这次发射的主有效载荷是由新科电子公司建造的"铁洛斯"1。这是新加坡首颗商业对地观测卫星,发射质量约400千克,采用高550千米、倾角15度的近赤道轨道,地面分辨率1米,幅宽12千米,平均重访时间12小时~16小时,设计寿命5年。新科电子已同韩  相似文献   

17.
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日前披露,M—5运载火箭将从1996年起用于发射科学卫星。M-5火箭是由日本东京大学航天与航空研究所负责研制的,火箭高31米,有3级,用于下世纪发射日本的大型科学研究卫星。M-5火箭可以将重4000磅的有效载荷送人150英里高的轨道,也可以使重880磅的有效载荷摆脱地球的重力场。它的运载能力是目前用于发射科学研究卫星的M—3S-2运载火箭的3倍。目前,正在研究怎样解决其第2级和第3级的可伸缩喷管研制的难题。M-5火箭重128.4吨,第一级长14.5米,第2级长6.4米,它们的直…  相似文献   

18.
在欧空局1973年决定研制“阿里安”火箭之前,法国已独立研制了“钻石”(Diamant)运载火箭。 “钻石”运载火箭由三级组成,有“钻石A”、“钻石B”和“钻石BP4”三种型号。500公里高空轨道的有效载荷分别为80、115、150千克。 “钻石A”运载火箭的发射质量为18.4吨,带有效载荷长19米,最大直径为1.4米,稳定尾翼翼展2.7米。第一级(绿宝石)发射质量为14.7吨(其中推进剂12.8吨),长10米,直径1.4米,结构材料用的是钢,采用了“Vexin”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为硝酸和松脂油,地面推力为274千牛,工作持续时间为95秒,采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2014,(5):13
<正>4月3日,由阿里安航天公司经营的俄制"联盟"STA/"弗雷盖特"M型运载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的圭亚那航天中心发射了欧洲"哥白尼"对地观测计划下"哨兵"系列卫星的首星"哨兵"1A。这是"联盟"号火箭在库鲁进行的第7次发射。卫星被送入高约700千米、倾角98.2度的一条太阳同步极轨道,将用于为"哥白尼"项目提供基础数据。从这条轨道上,卫星将能每12天重访任何一个给定区域。  相似文献   

20.
宗合 《太空探索》2007,(12):4-7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日05分,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火箭点火24分钟后,星箭分离,将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5千米,远地点高度50900千米,周期约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实现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的目标,取得了发射阶段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