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太空探索》1995,(2):26-27
1990年10月6日,航天飞机“发现者”号将“尤利西斯”太阳探测器发送上天。1994年10月6日,“尤利西斯”飞越太阳南极区上空,俯瞰前人从未见到的太阳极区景观。它在轨道上,边飞行,边考察,每天以6千万字节的速度向地球发送信息。1995年2月,它穿越黄道面。将在6~9月,飞临太阳北极区上空,探  相似文献   

2.
2008年7月1日美国航宇局和欧洲空间局宣布,“尤利西斯”太阳探测器在服役17年后终结了工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南大西洋异常区的辐射环境及其特点,重点研究了发生于2000年7月14日的太阳质子事件对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环境造成的影响,太阳质子事件期间,抵达近地空间的高能电子、质子及重离子对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环境造成剧烈地扰动,并且不同种类不同能量的粒子扰动特征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在历时20余年的立项和研制进程后,2020年2月10日由欧空局(ESA)主导、美国参加的太阳轨道探测器任务在美国发射升空,这是人类首个对太阳极区成像的空间太阳物理任务。太阳轨道探测器将用约3年时间在水星轨道以内的大椭圆日心轨道开展近距离太阳观测,用7年(包括3年延寿期)时间在黄道面外开展太阳极区高分辨率成像及探测。该任务有望进一步揭示太阳磁场,太阳活动爆发,太阳风起源、加速及其行星际传播和对地球空间天气的驱动等重要前沿问题的本质,加深对太阳活动周以及日地联系的理解。该任务启示中国空间科学要重视太阳深空观测任务的前瞻布局与立项实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类对彗星越来越感兴趣,2004年1月2日,飞行已久的美国星尘号彗星探测器与怀尔德2号彗星交会。2004年3月2日欧空局发射了第1个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它将经过10年的长途跋涉进入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轨道,并向该彗星释放着陆器。现在美国人又把“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送上太空,为的是“上演”惊心动魄的太空大撞击。那么,如此频繁的发射彗星探测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彗星曾被人描述为“脏雪球”。它生成于比海王星轨道还要远的、环绕太阳运行的一个由神秘天体构成的带,是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构成的。由于它自身的温度极低并处…  相似文献   

6.
□□2008年6月12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表示,经过17年多的太空飞行,"尤利西斯"(Ulysses)太阳探测器在7月1日结束了探测使命.  相似文献   

7.
最近,美国宇航员正在完成这样的设想:“我们把卫星拿在手中,修理它,再把它送入轨道。”今年4月11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功地对卫星进行了修复工作,并使其重新进入轨道,在距地球308英里的太空中绕地球运行。一种与强大的太阳耀斑有关的阻力,不断地作用于“太阳峰年”卫星;因此,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卫星轨道会变得越来越靠近地球。倘若它距地球的距离减少到大约230英  相似文献   

8.
4日独联体在哈萨克斯坦的拜克努尔航天中心的一次发射中,“天顶号”运载火箭再次遭到失败。这是1990年10月以来的第3次发射失败。此次故障发生在第二级。 8日美国航宇局于1990年发射的由欧空局研制的“尤利西斯号”太阳探测器掠过木星,并改变方向朝太阳飞去。格林威治时时间12时01分,尤利西斯号探测器距木星最近为38万公里,位于木星北纬30度上空。然后,探测器在木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改变方  相似文献   

9.
航天简讯     
美国再次考虑太空发电计划据法新社华盛顿10月26日电,美国航宇局正在重新考虑向太空轨道发射太阳能发电卫星,以满足世界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其有两个卫星计划设计蓝图,20年后可付诸实施。一个名为“太阳塔”,它由一组在距赤道上空约12000km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构成,每颗卫星发电功率为200~400MW;另一个名为“太阳圆盘”,它由一组轨道高度高得多的卫星组成,虽形状与“太阳塔”卫星相似,但成本比“太阳塔”卫星高,每颗卫星发电功率500MW。这些卫星将把能量输送回地面。加拿大、德国和法国的科学家正在研究用无线电传输能源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2004,(9):F002-F002
价值连城的美国大型空间探测器“卡西尼”(Cassini)在经过长达约7年、航行几十亿千米的星际历程之后,终于在2004年7月1日进入土星轨道,开始它4年的环绕飞行。大约6个月后.该探测器将释放所携带的子探测器“惠更斯”(Huygens).它穿过浓密的大气到达土星的一个叫“泰坦”(Titan.又叫土卫6)的卫星,它们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土星光环的三维结构和动力学状态.分析土星卫星的表面成分和地质史等。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将借助“卡西尼”携带的两架相机对土里的特征,卫里和光环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有人指出 ,本文标题中的“浮出水面”应改为“升入太空”。但还是不改为好 ,因为当前谈论空间太阳电站何时能升入太空尚为时过早 ,只能期望它早日列入计划 ,开始地面研制。本文将简要回顾空间太阳电站概念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的历史 ,述评其发展前景 ,探讨何时能出台一个研制计划向世人公布 ,故标题中借用一个时髦的词儿——“浮出水面”。1 引言人类已经进入了 2 1世纪。在新世纪中人类要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人口膨胀三大问题。其中环境和资源这两个问题都与发电有着密切的关系。迄今 ,人类发电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是来自地下的…  相似文献   

12.
地球同步轨道长寿命卫星热控涂层太阳吸收率性能退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介绍了15年地球同步轨道环境对卫星表面太阳吸收率性能影响的试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为长寿命卫星热设计及热控涂层选择和研制提供可靠依据;介绍自行研制的空间低能综合环境试验设备、太阳吸收率原位测试系统和空间低能综合环境模拟试验方法,并对航天器常用的S781白漆、SR107ZK白漆、F46镀银和OSR二次表面镜热控材料进行空间低能综合环境模拟试验,获得了这些热控涂层在地球同步轨道15年期间太阳吸收率性能退化模拟数据,与已有的飞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了探索太阳空间探测活动的发展方向,在广泛调研太阳空间探测任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任务实施年代、轨道设计、探测要素、技术特点和成果影响力,选取了10个典型空间太阳探测器,对其科学目标、有效载荷、卫星平台特性和科学发现进行了分析,提炼总结了太阳空间探测的进展和发展趋势。总体而言,太阳探测器运行轨道逐步多样化,有效载荷探测要素更加丰富,探测精度、时空分辨率等显著提升,但仍存在大量问题待解决。在分析现阶段成果和待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太阳空间探测的发展展望,指出了全方位、多要素探测是破解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预报发展瓶颈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法国将分别在1985年和1987年发射“斯波特1和2”太阳同步轨道观测卫星。“斯波特”图片公司要使用这两颗卫星服务到1990年,然后需要接续第三、四颗。故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目前在研究1991年发射的第二代“斯波特-3”及1994接着发射的“斯波特-4”,以服  相似文献   

15.
空间扫描     
欧空局于 10月 13日批准未来空间计划 将在 2 0 0 8~ 2 0 13年实施 5个航天项目 ,即 2 0 0 9年发射 Bepi- Colom bo水星探测器 ;2 0 12年发射用于研究银河系结构、形成和进化的 GAIA探测器 ;与美国航宇局合作研制“激光干涉仪空间天线” (L ISA) ,它将首次对重力波进行空间观测 ;与美国航宇局合作研制“新一代空间望远镜”(NGST) ;研制“太阳轨道飞行器”,从而取代“太阳和日球层观测台” (SOHO)与“尤里西斯”(Ulysses)太阳探测器。我国定于 2 0 0 1年第 4季度发射第 2颗中巴资源卫星 与第 1颗中巴资源卫星相比 ,第 2颗中巴资源…  相似文献   

16.
每期十星     
《太空探索》1996,(4):25-27
△“先驱者6”号探测器 美国航宇局1965年12月16日发射,重65.3千克,在绕太阳飞行的轨道上对太阳风、太阳磁场等进行探测,研究行星际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官网宣布:美国旅行者-1(Voyager 1)正式成为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旅行者”项目首席科学家斯通(Stone)说,“旅行者-1已经离开太阳风层,在宇宙海洋各恒星间遨游。”这个飞行了36年的空间探测器目前距离太阳大约为1.9×1010km(截至2013年9月9日,约126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为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108km)。其实,新的数据显示,旅行者-1已于2012年就进入了星际空间。虽然它仍受太阳引力等影响,但美国权威专家认为进入星际空间是历史性飞跃,其意义堪比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或阿姆斯特朗首次载人登月。  相似文献   

18.
在:未来的几十个世纪内,人类将开始进行恒星间旅行,冲出太阳系,在银河系中“邀游”。建造人造行星恒星间旅行需要建造一艘巨大的飞船,它要在没有太阳的环境下至少生存10000年。这艘飞船的建造大约需要花费150年的时间。在建造期间,数千亿吨燃料和建筑材料需要运送到地球近地轨道,并在那里进行安装。飞船最初的质量必须在1000亿吨左右,相当于2000万艘超级油轮。  相似文献   

19.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STS-58)最近携带“空间实验室”(Spacelab)专门执行了第二次空间生命科学研究任务(SLS-2),获取了大量有关人体如何适应空间失重环境的知识。在地球轨道上,几乎人体的每一生理系统均有某种形式的适应问题。认识和了解这些适应变化的原因有助于NASA执行更长时间的载人航天计划及使研究人员更深入研究人在地面遇到的医学难题。STS-58乘员组就人体的心血管系统、调节系统、神经系统和肌骨系统进行了实验,乘员组成员和实验动物是受试者。此次研究结果加上1991年6月“空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20.
“嫦娥1号”(CE-1)、“嫦娥2号”(CE-2)都安装了1台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High-energetic ParticlesDetectors,HPD)和2台太阳风离子探测器(Solar Wind Ion Detectors,SWIDs),进行了月球轨道200 km和100 km空间环境探测,获得了月球轨道空间高能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和重离子)能谱随时间的演化特征、等离子体与月球相互作用特征以及太阳风离子速度、密度和温度参量。空间环境探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太阳活动低年、空间环境扰动水平相对较低、月球处于太阳风中时,近月空间带电粒子环境的基本特征与行星际空间相比变化不大。CE-1、CE-2在轨运行期间,发现了多起0.1~2 MeV能量电子急剧增加事件,这些事件发生在月球从太阳风运动到磁尾的所有空间区域,其中20%的事件伴随着卫星周围等离子体离子加速。模拟和统计研究表明:能量电子急剧增加使得绕月卫星和月球表面电位大幅下降导致了离子加速现象的发生;能量电子总流量大于1011 cm-2时,绕月卫星和月球表面充电电位可达负的上千伏。此外,月表溅射与反射太阳风离子、太阳风“拾起”离子等空间环境事件的发现,揭示了太阳风离子和月球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