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近20多年来,各国研究火星的科学家发现的许多迹象表明,火星上很可能存在着原始生命,于是重新燃起了人类移民火星的希望之火。为了探索人类登上火星之路,从现在开始将持续不断地发射一些航天器,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对火星进行最频繁探索的开始。美国航宇局于1996年...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的深空探测事业,是一条漫漫长途。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深空探测的重点依然是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太阳系小天体。火星探测是重中之重在深空探测领域已经取得辉煌成就的情况下,展望未来,火星仍然是人类深空探索的重中之重。由于每隔26个月才会有一次从地球到火星的理想轨道转移窗口,因此,2018年和2020年将迎来人类探索火星的又一个高峰。美国在火星探测活动中一直处于引领地位,但迄今为止人类送达  相似文献   

3.
火星探险新设想本林人类为寻求载人火星航行途径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当然,至今仍没有找出登上火星的理想方法。我认为,根据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人类登上火星途径要点在于利用火星上的材料建立火星探险营地。并以这个营地为依托,准备返航的推进剂,补给返航的食品,愉快...  相似文献   

4.
1月份,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在火星的古谢夫环形山和梅里迪亚尼平原相继着陆,它们将进行为期3个月的火星漫步,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探寻火星上水的踪迹。由于水是生命存在原必要条件之一,也是未来人类登陆火星所必需的生存基础,因而火星上是否有水对于人类的火星探测与开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到选火星.对火星进行探索、开发和改造.要有一个落脚之地。这就是火星基地.基地有大有小.开始时比较小.结构和设施都比较简单.称为临时基地,或称火星前哨站。后来随着到火星上来的人越来越多.对火星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基地结构从简单变得复杂,基地设施从不完善到完善.最后发展成为永久基地,甚至火星移民区。因此人类对火星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其实就是火星基地的发展和壮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2月2日,国际空间探索协调小组(ISECG)发布了《全球探索路线图》(第三版)(GER)。新版路线图重申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4家航天机构的共同愿景,即以火星探索作为共同目标,拓展人类在太阳系的活动范围。人类对于空间探索的兴趣与日俱增,因此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各机构的共同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新版路线图强调了月球探索对于火星探索的重要性,建议各国航天机构在取得本国及共同进展的同时,不断完善探索  相似文献   

7.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已经公布了人类及机器人探索太阳系的大致计划及时间表.该计划包括未来30年人类对火星的先期探索,并预期人类首次远征火星可能发生在2035年.第一批火星探险者应该由4~7人组成,根据他们在火星上停留时间的长短,预计整个火星之旅需要450天~2年.从目前对未来的探险队能力、冗余及社会关系的评估来看,最佳人数应该是7人;而从发射有效载荷的最小化考虑,乘员人数越少越好.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对美国航宇局(NASA)的载人火星探索任务的评估报告中,将"进入、下降与着陆(Entry,Descent,and Landing,EDL)"技术,列为载人火星探索任务的第一项关键技术。其余两项分别是空间推进及能源和辐射安全。对于载人火星探索任务,为何EDL技术会显得如此重要?为了问答这个问题,就让我们首先从"好奇"火星探测器的EDL过程说起。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办公室里,物理学家马克·阿德勒指着一张用幻灯片打出来的时间表,为在座人员讲述美国航空航天局雄心勃勃的火星探测计划。这些计划包括发射航天器去探测火星的土壤和大气,分析岩石样品以及把样品带回地球进行研究。然后,阿德勒指向时间表的最后一年———2014年,那时,载人登上火星这个令人兴奋的高潮将会到来。“我们正在做基础工作。”阿德勒说。他主张在开展人类登上火星探索之前,先送机器人去探测。1976年,“海盗”号飞船在火星登陆。21年以后,即1997年,美国航空航天…  相似文献   

10.
火星生命探测中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磷酸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外生命探索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深空探测重要目标之一.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对火星表面形貌、生命迹象等进行科学探索的旅程.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火星带给人类无穷的遐想.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未来人类是否可以移民火星,磷作为重要的生命元素,在生命的整个进化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磷酸盐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生命标志物,为火星生命探测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11.
2005年6月15日,在举世瞩目的第46届巴黎航展上,俄罗斯除了展示其先进的航空技术外,俄联邦航天局首度向公众展示了俄罗斯研制的火星探索车。自人类开始开发太空以来,美国和俄罗斯一直视对方为该领域内的主要竞争对手。随着美国人不断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近年来也加紧了制定本国的火星探索计划。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美国、俄罗斯的数艘火星探测器先后启程,人类的目光再次聚焦太阳系中那颗红色的星球———火星。火星,作为地球的邻居,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行星,也是人类重点探测的星球。长久以来,人类一直推测火星上可能存在着生命,这无疑更增加了探索火星的兴趣。乘坐飞船从地球出发,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火星,一次往返约需要一两年的时间,目前的航天技术还无法将人送到这么远的地方。尽管人类现在还不能登上火星,但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却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1962年11月1日,前苏联发射了“火星1”号探测器,拉开了探测火星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火星上的生物在我们人类的传说和想像中,火星上充满了生命。从1965年“基地丁’号从火星附近历史性的通过,和前苏联火星探测器的发射成功,到1976年火星探测器轨道的旋转成功和软着陆,火星的神秘面庞终于一点一点地显露在人类的面前。不过,有的天文学家还是悲观地认为,现在的火星是一个温度极低、寸草不生的荒凉世界,即便有微生物存在,那也只能是一些怪异的生物。是的,火星表面的温度确实很低,其赤道附近的温度在一天当中勉勉强强超过OT;到了夜间,气温骤降到一120℃以下,连二氧化碳气体也会凝结。其大气只有地球的1/140的气压…  相似文献   

14.
交友台     
我是一个非常关注人类对太阳系探索的太空迷,特别盼望不久的将来人类重返月球和首次对火星探测的飞行及登陆火星。在此我想结交一些有同样爱好的朋友,和我一起探讨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我的通信地址是:  相似文献   

15.
晓春 《太空探索》2010,(2):26-26
<正>月球和火星上存在水2009年9月和11月,美国科学家两次发布月球上确实存在水并在火星赤道附近的陨石坑内也存在水冰的重大发现,对人类探索和登陆月球、远征火星增添新的希望与动力。  相似文献   

16.
火星尘风暴     
“火星环球探索者”上的磁力计和电子反射计,测量出火星的古代火山口地区有非常强烈的磁场。科学家认为以前火星高能量的内部还未熄灭时,整个星球有着非常强烈的磁场,而现在发现局部地区有强烈的磁场就是从前遗留下来的。除了上述,NASA的科学家还观看了一场火星尘风暴。开始之时,风暴只是很小,从南极边缘开始,但它扩展得很快,所覆盖的范围相当于南大西洋的面积。“火星环球探索者”的勘探工作仍在进行中,相信人类对火星的认识会因此而进一步增加。火星尘风暴@白茹  相似文献   

17.
考虑太阳风动压与行星电离层中的带电粒子热压及磁压之和平衡,建立了有大气(电离层)的行星磁层顶形成的理论模型,结合卫星对火星的观测数据,对子午面内向日侧火星磁层顶位形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研究了火星磁层顶位形及其与太阳风动压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认为,火星磁层顶位形与地球磁层顶相似.太阳风动压越大,火星磁层顶越靠近火星;太阳风动压越弱,火星磁层顶越远离火星.根据火星内秉磁矩从古到今逐渐减小的观点,探索了大尺度磁场(内禀磁矩)对火星磁层顶的贡献作用,结果认为大尺度磁场越强,火星磁层顶越远离行星.这对于进一步研究火星磁层的长期演化以及其他行星磁层的位形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载人火星飞行是当今人类向往的一个伟大目标。为此,美、苏两国都在积极地进行该领域的探索。1986年,美国政府制定了人类2000年前后登上火星的计划。而苏联为了实现载人火星飞行,不止一次地利用“礼炮”号和“和平”号太空站进行长期载人空间飞行试验,争取早日登上火星。为了实现人类登上火星的宏愿,美国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又制订了“火星观测者”(Mars Observer,缩写:MO)计划。该计  相似文献   

19.
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飞行试验的.“火星500”计划于2010年6月3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国家航天基地正式启动,来自中国、俄罗斯、意大利和法国的6名志愿者将在密封舱里生活520天,体验“火星之旅”。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见不到阳光,没有新鲜空气,也不能与外界直接联系。这项任务将探索长期太空飞行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以及6名志愿者是否能在心理和生理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最近美国科学界披露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火星存在生命、地球并不孤独。火星生命痕迹是在地球南极找到的一块火星陨石上发现的。 其实早在三十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了对火星的探索。 1962年,苏联率先发射了火星探测器“火星1号”。探测器成功地飞离地球轨道,进入飞往火星的航程,但不久在飞行途中与飞行器失去通信联系,不知所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