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王坤 《飞碟探索》2002,(4):46-46
2002年4月24日22时左右,我正在调试我的天文望远镜的极轴,准备进行天文观测。忽然,一颗亮度约-2等的“星”闯入了我的视野。这颗“星”所在的天区是牧羊座,可是牧羊座的最亮星也只有0.05等呀?我很奇怪,便注意观察了。发现它不仅是可以运动的,而且亮度还在变化:最亮可达到-3等,最暗则可降至4等以下。  相似文献   

2.
UFO 信箱     
UFO信箱★★山东聊城张明珠:编辑老师,我是一名高中学生,我对贵刊上介绍的一些术语了解有限,现在请教一下,希望能得到解答:1.新型“爆炸”能源是一种什么样的能源?2.“占星术”是一种什么样的占卜术呢?它的依据是什么?3.“催眠术”是不是像书中或电视中...  相似文献   

3.
球状UFO     
杨雷 《飞碟探索》2005,(1):45-45
2004年1月22日,我和几个朋友在连云港灌南步行街拍照。大约在凌晨2时10分左右,一位朋友说:“快看,天上那是什么?”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白色的球状物体在缓慢而匀速地自北向南飞行,其轨迹和地面是平行的。后来,我又在不远处发现一个比之更小、呈金黄色的球状物体。  相似文献   

4.
UFO信箱     
李珍贵:我是《飞碟探索》的一名忠实读者,看过1999年第5期的《飞碟探索》后,认为该期发表的孙凤武《UFO:假说中的矛盾》一文,有的地方略感不妥,与作者的看法稍有分歧。现逐条说明,仅代表本人意思。就其假说中的内容我基本同意,但对于孙凤武同志提出的“矛盾”有些不同看法,同时深信UFO的存在。假说一中的“出入:1.流星随时(晚上)出现,并非流星雨中的流星能产生灼烧现象,不是所有的流星都具备形成“UFO’的条件。2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使其周围的空气变热,不能排除大量的“热空气”所产生的强大浮力,使因灼烧而减少质量的…  相似文献   

5.
UFO信箱     
四川 黄建植: 读了贵刊 2000年第 2期,对“ UFO信箱”中夏长军先生的观点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该读者对《人类未来与层层宇宙》一文提出的理论持一种深刻的怀疑态度,甚至是否定态度。他认为该文作者是在“无边无际地空想一番”,是毫无根据的。对此,我持有异议。   懂一点天文的人都知道,除天体以外的宇宙空间并不是真空的,而是存在着稀薄的气体和宇宙尘埃。科学家曾发现中国燕山在 10亿年间有着大量宇宙尘埃落入。经过对不同时期宇宙尘埃的研究,他们发现这些直径在 0. 5微米~ 1微米间的小东西对揭示宇宙起源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1998年10月19日晚11时左右,对于多数人来讲很平常,可对于空军驻沧州某飞行试验训练中心的飞行副团长刘明和飞行大队长胡绍恒来说,可能会终生难忘。他们亲眼目睹了UFO———不明飞行物,并驾机追赶至12000米高空。深秋的华北夜空,群星闪烁。当一枚红...  相似文献   

7.
在1973年10月18日晚,一架四人美军预备役直升机在从哥伦布飞往克利夫兰的途中,遭遇到一个灰色、金属外表、香烟状的物体。这个不明物体有着与众不同的灯光,做着与众不同的飞行。这四人后来被授予“蓝色绶带”,以奖励其“1973年最具科学价值的UFO报告”。22时30分左右(当地时间)  相似文献   

8.
破译UFO     
UFO,始终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名词。二三十年前,报刊上的UFO奇闻不是出现在南美洲的偏僻山林,就是大洋深海中的荒岛———总之是你到不了、也查不清的地方。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神秘的UFO离我们越来越近,甚至敢于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上空不分白天黑夜,无论风霜雪雨,招摇过市。更令人称奇的是,UFO的出现一发而不可收,在1999年的岁末,达到了“峰值”———在中国大地频繁出没,奏响了世纪末的“绝唱”。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UFO大有其研究价值。可是,找遍天文、气象、航天、航空等科研机构,却找不到一个…  相似文献   

9.
奇怪的UFO     
1999年4月8日晚8时左右,我和父母在外面吃完饭回家。仰望天空,天上布满云,没有星星,但我却看到在东北方向,仰角大约40°的上空中有一发光物体。“那是什么?”我们判断它在云层之下,这足以否定它是某种天体。爸爸怀疑它是一个塑料袋,我们来到一处没有树的地方,它仍在空中,要比树高得多,塑料袋也绝不会那么亮,那么大。随后,我们选了一处开阔地进行观测,它呈扁状,形如草鞋,通体发光,中间有一个小黑点。头部向南倾斜45°左右,比尾部略尖。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发现,它的底部隐约有两个支架似的东西,由于望远镜倍数低…  相似文献   

10.
1999年 10月 13日,吉林天文学会主办的天文秋令营活动在长春奢岭山开营。晚饭后,来自长春西三街小学天文小组的王磊、宫建、陈迪、彭一伦等几名同学正兴致勃勃地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夜空的球状星团。突然,一名同学喊道:“看啊 ,那是什么天体 !”随着他手指的方向,大家看到土星下方的星空中,出现了一个会改变颜色的天体 (UFO),时间是 21时 36分。该 UFO时而发出红色的光,时而发出中间黄、边缘蓝的光芒。它的形状也在变化,时而为三角形,时而又变为四边形。它还时而快速上升,时而又悬停不动。至次日 0时 9分,该 UFO从星空背景中…  相似文献   

11.
UFO光顾中国     
相传在距今4000多年的尧帝时代,就有“巨船”浮游在东海,船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上航行的人望见那光忽大忽小,好像星月出没,而且它浮游环绕四海以12年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其名叫“贯月船”,据说有会飞的人住在巨船中……这是晋朝的《拾遗记》中记载的一件奇...  相似文献   

12.
UFO信箱     
河南江上夫:我就辽宁王永宽先生在贵刊2001年第4期UFO信箱中所提质疑答疑于后,并致感谢。第一,王先生不承认盖莫夫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存在致命的缺陷。需要指出,天文观测资料是检验天文理论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对于因观测的局限暂时不能提供佐证的理论只能看做是“未经检验”的理论,但对于如“大爆炸”在现有观测资料面前就已陷入困境的理论不能仅仅看做是缺陷。鄙人承认没有完美无缺的理论,这只是指它们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足而言,不能以这一名义认可有缺陷(错论)的理论。须知,科学不是商品,来不得丁点虚假,因此只要有理…  相似文献   

13.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2004年中国UFO目击事件,这个词就是“错判”。因为就全年情况来看,许多在各种媒体上曝光的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最后都由有关专家判断为已知飞行物。即使是兰州上空出现的球状UFO.有关学者也有很大的把握,认定它为陨石。  相似文献   

14.
UFO现象初探     
近年 ,全球正在迅速掀起一股“飞碟热”。只要你留心 ,不难在随处可见的新闻媒介中发现它的踪影。但是 ,在UFO学者臆想了五十多年之后 ,“UFO学”仍不能作为一门正式学科被人们接受。其主要的原因可能是UFO研究起来太玄、太虚 ,它留给人们的疑问太多 ,而大多疑惑又难以解释清楚 ,甚至连UFO是否存在也未获证实。从大体上看 ,认为UFO有可能是外星宇宙飞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表现得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譬如 :飞行速度时快时慢 ,超乎当代科学的想像 ;来去无踪 ;能放射强大的电磁辐射线 ;遭拦截时使对方机毁人亡 ;引起目击者生理不…  相似文献   

15.
也说《圣经》与UFO●徐耀明1996年4期《飞碟探索》有一篇“UFO:“圣经”如是说”的文章。读后给人的感觉这不是在探索UFO,而是借题发挥的现代布道。UFO现象不是某家某派的专利,各种学说都有发言权;不论什么体系,包括宗教神学,只要在经典、传说中确...  相似文献   

16.
《飞碟探索》2014,(11):21-22
问:你们发现过蓄意欺诈或伪造的UFO案例吗? 答:我们发现过一些照片上的改变和一些失实的陈述,有些涉及图像处理。“阿波罗11”号拍摄到的“灰蘑菇”其实是舷窗的反光,“双子座7”号拍摄到的“双胞胎不明飞行物”其实是其顶端推进器,而在一张“阿波罗12”号拍摄的照片上出现的“圆形航空器”.其实是由于在火箭其他部分喷射出气体时。阳光正好照射在S-4B助推段火箭前端所致。  相似文献   

17.
UFO的出现常常会伴随着强烈的光芒。在远处的高空它们以亮点、亮条、亮盘的形状来展现自己的身姿,许多目击者看到这些发光的物体,就会联想到是“外星人”,是他们驾驶着UFO访问地球,而这些飞行物往往会发出金属般的光芒。让我们试想一下,只通过目击者的视觉就能判断飞行器的材料特征吗?不错,在我们地球上,一般的飞行器都是用金属材料制作的。这里让我们再假设一下:假定外星人是存在的,难道他们和我们地球人一样,也只知道用金属材料制作飞行器的外壳吗?比金属材料更轻、更强、燃点更高、密度更高的材料他们也还没有发现吗?因…  相似文献   

18.
UFO信箱     
广西关树昌:看过贵刊2003年第1期“UFO信箱”中广东钟华波先生的观点,本人深感不妥。暂不去谈论江先华《感知时间》一文中,“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快”这一观点正确与否,单就钟先生质疑的角度和所提的观点,本人有以下看法。地转偏向力其实并非真实存在的力,而是地球表面(除赤道)物体在运动时惯性的一种体现。它在小小表盘上所起的作用,远不及表自身机械部分的摩擦力影响大,摩擦力尚不会改变钟表频率,更何况地球自转影响了。众所周知,钟表决不会因长时间不上油或进水而走得慢,而是要么走,要么停。只要走,则一秒就永远是一秒,是不会变的,…  相似文献   

19.
冉浩 《飞碟探索》2014,(8):15-17
爱德华·鲁佩尔特,1923年7月17日生于美国爱荷华州.美国空军军官,因为参与了“蓝皮书”计划而出名。他首先提出应将空中的不明飞行物体称为“不明飞行物(UFO)”,放弃—匕碟”的叫法,并获得美国军方支持。但是这位曾领导美国上空不明飞行物研究的人在37岁时突然死亡,死因是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20.
亲身经历UFO     
本人曾经在各种报刊和杂志上看到过有关飞碟的报道,但从没有想到会亲眼目睹它的风采。   1999年 12月 1日是我永远难忘的一天。那天下午 17时左右,我经过厂区的一个露天车间时,无意中抬头一看,猛然发现在正东方,视线与地面呈 60夹角的天空中快速飞过一个碟状飞行物。该飞行物外观像一个铁饼,中间隆起两个很完美的半圆,通身发出橘红色的光芒 (也可能是反射落日的余 晖 )。它速度极快地由南向北飞过,飞行高度要比普通民航客机低。我感觉它仿佛是在跳跃着飞行,这也许是它极快的速度给我造成的错觉。我心中一阵惊喜,急忙往办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