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太空探索》2003,(8):47-47
太空中不存在没有引力的区域,但在两个天体之间却存在引办相互抵消的引力平衡点,如果航天的运动轨迹始终处于引力平衡点上,航天器就会平步青云失重环境。不过,航天器上的失重环境不必只在这种特殊条件下才有,凡是做轨道运动的航天器,都会具有失重环境。  相似文献   

2.
载人航天器     
人类进入太空乘坐的是载人航天器。40多年来,载人航天器从最初的乘坐1人环绕地球飞行1圈,发展到多人长期在太空飞行,人在太空持续飞行时间长达1年以上;载人航天器的建立从在地面建造、一次发射入轨,发展到将部件送入太空在太空组建;载人航天器的规模从最初的不足2吨、长度不足3米、容积只有几立方米,发展到4百多吨、长达100多米、容积1千多立方米;人类在太空的活动,从躺在座椅上一动不动,发展到进行广泛学科的科学技术实验;人类进入太空的范围,从环绕地球运行的近地轨道,发展到多次十多人登上另一个星球——月球。载人航天器发展至今日,按用途可分为五大类:用于突破载人航天技术的试验性载人航天器、用于太空技术试验的载人航天器、用于天地往返运输器的载人航天器、用于在太空短期或长期运行的载人航天器、用于飞往其它星球的载人航天器。  相似文献   

3.
2007年8月22日,俄罗斯<观点报>在题为<俄联邦准备太空战>的文章中报道说,俄航天军司令弗拉吉米尔·波波夫金上将当天在莫斯科航展上宣布:"我们将会考虑把载人航天用于军事目的.再过两年俄航天兵将开始试验新型导弹袭击预警系统轨道集群.  相似文献   

4.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5,(11):8-9
俄考虑从库鲁发射新型飞船 俄罗斯航天局副局长透露,俄新一代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快帆”有可能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发射。目前“快帆”仍处于设计阶段,俄计划将其设计成一种国际化航天器.能够从世界上不同的航天发射中心起飞。他还透露.自2005年4月开始.联盟2号火箭发射架的建造工作已在库鲁航天中心全面展开,预计36个月内完工。  相似文献   

5.
武宣 《太空探索》2011,(12):32-33
随着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升空,中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第一阶段交会对接任务拉开的序幕。中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战略任务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的发展战略是实施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建设短期有人照料,长期自主运行的空间实验  相似文献   

6.
正载人航天是人类走出地球摇篮的第一步。不同于发射一般的卫星,载人航天要求航天器有着完备的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航天员可以安全进入太空并返回地面。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发射时坐着可控的特大号"二踢脚"安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再入大气层时摩擦产生几千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还能确保航天员没事儿。目前,仅中、美、俄三国拥有自主载人航天能力。能够把人类送入太空的成熟航天器经历了多次更新换代,包括美苏争霸诞生的第一代、第二代载人飞船,美苏两国极度"烧钱"的航天飞机,以及目前还在役的中俄第三代载人飞船。而当前,各大航天领军国家都在着手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  相似文献   

7.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5,(9):12-13
最重的通信卫星上天;1亿美元游月球;尼日利亚25年内要实现载人航天;美国航宇局将设计新型航天器  相似文献   

8.
国外载人航天的发展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二十多年里,对载人航天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而也促进了作为生命保障技术医学基础的航天医学的发展。 60年代,航天工程技术和航天医学保证了航天员的航天安全,证明人可在太空生活并能有效地工作。70年代,出现了空间站,航天医学开始研究较长时间的空间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并进行一些新的生物医  相似文献   

9.
<正>《国际太空》紧密配合中国航天器、运载器的研制情况,采用广泛报道与专题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全面、深入地刊登航天领域的七大方面最新科技信息。·中国航天的最新科技成果·世界各国的新航天政策、计划和规划·全球航天未来发展趋势·国外各类新型航天器·航天领域采用的新技术、新设计和新方法·国际卫星及其应用市场和卫星发射市场·新型运载火箭及其地面设施本刊设有群星闪烁、载人航天、空间探索、军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太空》紧密配合中国航天器、运载器的研制情况,采用广泛报道与专题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全面、深入地刊登航天领域的七大方面最新科技信息。·中国航天的最新科技成果·世界各国的新航天政策、计划和规划·全球航天未来发展趋势·国外各类新型航天器·航天领域采用的新技术、新设计和新方法·国际卫星及其应用市场和卫星发射市场·新型运载火箭及其地面设施本刊设有群星闪烁、载人航天、空间探索、军  相似文献   

11.
失重因素对航天员体温调节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总结了实际载人航天及地面模拟中失重因素引起的航天员生理性体温调节功能变化的种种现象和内在联系。指出在失重环境下 ,自然对流消失 ,血液重新分布 ,排尿性失水增加 ,血浆容积变小 ,心血管系统功能下降 ,最大氧摄入量降低 ,这些都可导致体温调节能力受损 ,最终使航天员的高温耐力明显下降。文章同时指出 ,在体温调节系统中 ,行为性调节是生理性调节的补充和延伸 ,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 ,在航天器座舱温控系统及航天服通风 -液冷系统的设计中 ,应充分考虑失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载人航天中任何人为操作错误都会对载人航天器系统和航天员的安全构成威胁。文章对载人航天器系统中人的操作特点进行了论述,并对保证载人航天器安全而进行的防操作失误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行载人航天器系统防操作失误设计的方法以及提高航天员操作可靠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95年6月29日至7月4日,世界航天领域发生了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美俄两国载人航天器在太空实现对接并共同飞行。美俄新闻媒体称赞这一太空对接是冷战结束后国际航天合作新时代的开始。 在冷战年代,美俄(前苏联)都将自己的核弹头瞄向对方。为谋求外空优势,美国投资1万亿美元搞“星球大战”计划,而苏联则倾1.2万名优秀科学家研制太空激光武器相对抗。今天,在和平、发展的世界大潮流下,美俄两个航天大国如能在空间领域认真合作,人类航天事业将有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外新型可重复使用飞船特点分析和未来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蕊 《国际太空》2010,(12):31-38
目前,世界各国积极开展新型可重复使用飞船的研制或研究论证,美国和俄罗斯的新型载人航天器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猎户座"(Orion)飞船将作为"国际空间站"(ISS)乘员救生艇继续发挥作用;美国商业公司积极发展新型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主要包括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的"天龙座"(Dragon)飞船和波音公司的乘员航天运输-100(CST-100);俄罗斯正在执行"新型载人航天运输系统"(PPTS,也称为PTKNP)计划,研制新一代飞船。  相似文献   

15.
对载人航天器与伴随卫星间射频设备的电磁干扰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射频系统的收发参数建立了电磁干扰安全裕度模型,分析了伴随卫星发射天线对载人航天器接收天线的等效干扰。从保证载人航天器与伴随卫星在轨电磁兼容的角度,得到了航天器间能够兼容工作的最小相对距离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对伴飞任务航天器间的电磁干扰风险进行预测,可为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正《国际太空》紧密配合中国航天器、运载器的研制情况,采用广泛报道与专题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全面、深入地刊登航天领域的七大方面最新科技信息。·中国航天的最新科技成果·世界各国的新航天政策、计划和规划·全球航天未来发展趋势·国外各类新型航天器·航天领域采用的新技术、新设计和新方法·国际卫星及其应用市场和卫星发射市场·新型运载火箭及其地面设施本刊设有群星闪烁、载人航天、空间探索、军事世界、本期视点、宇航巡礼、热点焦点、技术沙  相似文献   

17.
小消息     
美国拟开发下一代航天飞船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洛克希德公司就开发下一代航天联络船——载人航天器(SpaceVan)达成价值167万美元的合同。该合同要求洛克希德公司按照美国副总统特别委员会关于宇宙开发措施的建议,对继航天飞机之后作为载人航天运输手段的载人航天器所需技术和费用进行综合调查。载人航天器可载员10人,全长9米,翼长7.2米,重量为航天飞机的1/10,具备卫星维修和应急脱离等多种功能。据美国航空航天局估计,该载人航天器  相似文献   

18.
《国际太空》2014,(11):3
《国际太空》紧密配合中国航天器、运载器的研制情况,采用广泛报道与专题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全面、深入地刊登航天领域的七大方面最新科技信息。·中国航天的最新科技成果·世界各国的新航天政策、计划和规划·全球航天未来发展趋势·国外各类新型航天器·航天领域采用的新技术、新设计和新方法·国际卫星及其应用市场和卫星发射市场·新型运载火箭及其地面设施本刊设有群星闪烁、载人航天、空间探索、军事世界、本期视点、宇航巡礼、热点焦点、技术沙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宇航局目前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载人航天器,这种航天器将于1999年投入使用,届时将代替航天飞机向空间站运送乘员,并用于乘员返回地面,该航天器已花费了数百万美元的研制费。这种新型航天器将容纳2名驾驶员和8名乘客,经过改进后,该航天器还可用于卫星服务和空间救生。  相似文献   

20.
正《国际太空》紧密配合中国航天器、运载器的研制情况,采用广泛报道与专题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全面、深入地刊登航天领域的七大方面最新科技信息。中国航天的最新科技成果世界各国的新航天政策、计划和规划全球航天未来发展趋势国外各类新型航天器航天领域采用的新技术、新设计和新方法国际卫星及其应用市场和卫星发射市场新型运载火箭及其地面设施本刊设有群星闪烁、载人航天、空间探索、军事世界、本期视点、宇航巡礼、热点焦点、技术沙龙、科普园地、会议传真和航天档案等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