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磁暴期间中纬度电离层剖面结构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电离层理论模型模拟了磁暴期间热层大气温度、成分、中性风和电场扰动对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结构,特别是峰值密度和峰值高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层大气温度变化所引起光化反应系数的改变对电离层剖面结构影响不大;热层大气成分特别是N2/O的变化能有效地引起密度剖面变化,N2增加足以使峰值密度产生所观测到的负相暴;由中性风和电场引起等离子体漂移是峰值高度hmF2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对电子密度的影响不足以抵消  相似文献   

2.
路迪 《国际太空》1999,(10):5-5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预计将在2000年4月开始实施一项包括4颗卫星的全球气候监视计划。NASDA目前已申请了大约1.2亿日元(合100万美元),用于对2颗拟于2005年发射的全球变化观测卫星(GCOM——GlobalChangeObservationMission)进行研究。这笔研究经费尚待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的批准。第一颗卫星称为GCOM-A1,其重点任务是大气监测。第二颗卫星是GCOM-B1,将携带5种遥感器,其重点任务是地球观测。它们的2颗后继星GCOM-A2、B2,将于2010…  相似文献   

3.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就有关预定于1994年7月进行的第2次国际微重力实验室(IML-2)的计划内容以及准备情况概述如下。1.IML-2计划概要IML-2计划是以美航宇局(NASA)为中心,通过国际合作实施的空间实验计划。由参加的各国将各自准备的实验装置,搭载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空间实验室上,利用微重力环境进行各种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实验。(1)推动计划的办事处:NASA生命、材料科学应用局(OLMSA)(2)计划实施综合中心:NASA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MSFC)(3)任务梗概:任务时间 13天(…  相似文献   

4.
杨照德 《国际太空》1994,(2):26-28,32
从轨道上向地面自由地发送、接收宽频带图像信号的光通信系统已十分引人注目。而卫星间光通信(OISL)将是人类在大气层外或在卫星轨道上支持多种活动的基础。美国、欧洲、日本都在长期进行OISL技术的开发,现将研究状况及未来动向概述如下:1.美国以航宇局(NASA)、马萨诸塞工业大学(MIT)等为中心进行OISL的研究。喷气推进实验室(JPL)主要目标是从事深空通信应用方面的研究。①NASANASA的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GSFC)正进行有关强度调制/直接检波(IM/DD)方式为主体的OISL研究。按照传…  相似文献   

5.
日本H-2火箭在1994年2月4日的首次发射中携带了2个试验性有效载荷:火箭性能评估载荷(VEP)和轨道再入试验载荷(OREX)。VEP用于测定H-2火箭的性能参数,为日本发射第6颗技术试验卫星(ETS-6)作准备;OREX是为日本计划在1999年发射的小型不载人航天飞机HOPE,收集再入数据和试验热防护系统。外形酷似飞碟的OREX重1900磅(约862千克),高1.46米,外:径为3.4米,由NASDA和日本科学技术局国家宇航实验室共同研制。日本计划在OREX的飞行过程中收集4方面的数据,即收…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第二届亚洲计算机视觉会议(SECOND ASI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ACCV’95)的一些情况;回顾了在该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当前计算机视觉所面临的理论与实际应用问题,并对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这一学科的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7.
航天档案     
各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及成功率比较3)火箭型号国家起飞重量/t运载能力/t成功率阿里安14欧洲483(指44L)48(GTO)1)928%阿里安5欧洲71068(GTO)0%宇宙神美国233(指2AS)37(GTO)87%德尔他2美国2...  相似文献   

8.
光学系统在空间环境条件下的衰变对卫星遥感仪器探测精度有重要影响.漫反射板是星载光学遥感仪器辐射定标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ADEOS/TOMS和Earth Probe/TOMS仪器馒反射板漫反射率衰变特性的比较,分析研究了原子氧和太阳紫外辐射对漫反射板的影晌.结果表明,太阳紫外辐照和原子氧剥蚀引起的漫反射板反射率衰变系数分别为0.00049/h和1.2 × 10-17cm2,但在卫星入轨初期,太阳紫外辐照的影响可增加约4倍.  相似文献   

9.
在机载情况下,多普勒展宽的时变杂波可以由相控阵雷达中的空间-时间处理器得到最佳的抑制。然而对于大型阵列的实时应用却很困难,这是由于这种空间-时间最优处理要求很高的计算量(大约为每次迭代O{(NM)^2},其中N为阵元数,M为时间采样数)。在本文中,首先通过杂波子空间分析证明了杂波自由度小于N+M,且单个多勒滤波器输出的杂波自由度很小,从而可以用一个仅有N+M个自由度的低阶处理器来实现最佳的杂波抑制  相似文献   

10.
以太阳活动低年冬季为代表,利用二维中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模拟低纬电离层f0F2夜间增强现象,探索在赤道异常驼峰纬度附近形成该现象的可能因素或物理机制,模式在给定磁子午面内解等离子体输运方程,给出电子及各离子的浓度,速度的时空分布。在所考察条件下,低纬驼峰纬度附近f0F2模式值夜间出现了明显的增强特征。  相似文献   

11.
Through concurrently measurements by Communication/Navigation Outage Forecasting System (C/NOFS), Sanya VHF radar and GPS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receiver on 12 March 2010, five plasma bubbles were found and three of them were observed by all those instruments. Two well-developed plumes with strong backscatter echoes were measured by Sanya radar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depletions were observed by C/NOFS in Orbit 10317, 10318 and 10319. Broad plasma depletions resulting from merging process were found in orbit of 10318. The occurrence time and geophysical positions of scintillations correlate well with observations implemented by Sanya VHF radar and C/NOFS. Observations from three types of instrument indicate that the spread F irregularities have distinct scale. There were longitudinal differences between Sanya VHF radar and C/NOFS as irregularities measured, and the eastward drift of developed bubbl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se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2.
Global modeling of M(3000)F2 and hmF2 based on three alternative E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xpansion methods is described briefly. Data used for the model construction is the monthly median hourly values of M(3000)F2 from the ionosonde/digisonde stations distributed around the world for the period of 1975–1985 and the hmF2 data of the same period converted from the measured M(3000)F2 based on the strong anti-correlation existing between them. Independent data of a low (1965) and a high (1970) solar activity year are used to validate the three alternative models based on different EOF expansion methods.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modeled results and observed data for both the low (1965) and high (1970) solar activity years showed good agreement for both M(3000)F2 and hmF2 parameters.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l values and observed data showed that all the three alternative models (Model A, B and C) based on the different EOF expansion methods have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data than the models currently used in IRI. All three alternative EOF based models have almost the same accuracy. Discussion on the preference of the three alternative EOF based models is given.  相似文献   

13.
电离层f_0F_2参数提前24小时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中国9个垂测站(海口、广州、重庆、拉萨、兰州、北京、乌鲁木齐、长春、满洲里)一个太阳周(1976-1986年)的数据资料,采用三层前向反馈神经网络(BP网络)实现了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0F2)参数提前24h预测.通过对f0F2参数的时间序列及其与日地活动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确定f(t)(当前时刻f0F2)、经过变换的F10.7指数等5个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并通过同时段训练法获得不同时刻的预测值,本文与自相关分析法进行了预测性能比较.结果表明,上述方法构建的神经网络可以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针对暴时数据,对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神经网络法对暴时数据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低纬度地区某垂测站2005年3月和4月两个月,f0F2参数共5856个数据样奉,对提前15min的一步预测算法进行了研究.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方法,以相近邻点轨迹具有相似性为预测理论基础,采用k最近邻点的方法对下一时刻的,f0F2进行预测.对邻点个数的选取采用了训练法和自适应选择法,对选出的邻点采用平均法和自回归两种方法进行处理,并对几种不同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基于相空间重构的一步预测算法预测精度较高,并且容易实现,运算速度高,适用于电离层参数准实时预报.  相似文献   

15.
利用神经网络预报中国地区电离层f0F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并考虑太阳和地磁活动对电离层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提前5 h预报中国地区电离层临界频率f0F2的方法.网络输入包括时间、季节、地理纬度、太阳天顶角、最近一天的12个观测值(F-23,F-22,F-21,F-20,F-19,F-18,F-5,F-4,F-3,F-2,F-1,F0)和前30天滑动平均值(A-24,A-23,A-22,A-4,A-3A-2,A-1,A0),网络输出分别为未来5 h的f0F2值F+1,F+2,F+3,F+4,F+5.选取乌鲁木齐、长春、重庆和广州站1958-1968年间的数据训练网络,利用中国9个电离层站的历史数据检验网络,根据均方根误差衡量网络性能的好坏.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的预报结果能较好地符合实测数据.这说明利用神经网络实现中国地区电离层f0F2的时空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电离层历史数据和太阳射电流量F10.7的回归分析,提出了一种单站电离层f0F2的短期预报方法,以F10.7的流动平均值fc为输入,以未米3天的f0F2为输出,分别利用中国地区8个台站的数据进行检验,分析不同太阳活动水平、季节以及地方时预报误差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预测未来1~3天的f0F2.该方法还可应用于其他电离层参量的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7.
刘博  常佶 《宇航计测技术》2010,30(3):74-78,24
根据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反射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超声波模块600和单片机C8051F121组成的小型无人机测高系统。主要针对当无人机起飞、降落时,提高高度测量的精度,详细介绍了超声波模块600的工作原理、软件设计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亚洲、澳大利亚地区8个电离层观测台站的F2层临界频率f0F2的历史观测数据,考察了NeQuick模式预报电离层基本参数f0F2在亚太扇区的适应性.对比分析表明,此模式能比较好地预测各地的F2层临界频率,其绝对误差在南半球各站相对北半球各站较大,太阳活动高年相对太阳活动低年较大,春秋季相对夏冬季较大.其误差均方根在太阳活动高年相对太阳活动低年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一种电离层物理模型及其在F1谷区形成讨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高铭  肖佐 《空间科学学报》1992,12(4):289-297
在电离层F区考虑了三种中性成分的4种离子(O~+、No~+、N_2~+和O_2~+),从严格的电子和离子密度连续方程出发,由中性风所满足的动力学方程和离子运动方程解出水平中性风,从而得到离子垂直漂移速度,由此建立了一种电离层的物理模式;并用此模式,针对我国中、低纬(116°E,30°N)地区,讨论了光化学作用对F_1层的影响和动力学效应在F层中的作用。着重讨论由水平中性风引起的离子垂直漂移运动对F_1谷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化平衡模式下,E区明显形成。在太阳活动低年夏季可产生明显的F_1“凸缘”。但仅靠光化平衡作用不能产生深的F_1谷区,也不能解释F_2层的形成;双极扩散是F_2层形成的主要机制;中性风的因素对E层影响不大,却可以在太阳活动低年夏季产生谷深在0.05—0.1的深F_1谷区。用此模式还计算了F_1谷区日变化,结果表明:中性风影响模式能较好地反映我国中低纬地区F_1谷区变化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69-1980年期间东亚和澳大利亚扇区不同地磁纬度11个台站的电离层垂直探测数据,采用带通滤波的方法,分析了白天NmF2的准27天变化特征及其与太阳活动指数F10.7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年里,太阳活动指数F10.7和NmF2的短周期(2~70天)频谱中,27天周期附近都出现明显的极大值;在27天波段,F10.7和NmF2的标准偏差有逐年变化特征,F10.7的平均标准偏差为10.9%,NmF2 的标准偏差随地磁纬度变化,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标准偏差越大,11个站的平均标准偏差为8.2%;在27天波段,NmF2与F10.7存在显著的相关,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相关的概率在90%以上;NmF2相对于F10.7的准27天变化平均滞后2天左右;从总体上看,太阳EUV辐射的准27天变化是造成NmF2准27天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