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分析家们认为,在空间商业化活动中,空间药物生产是一个可能最快进入商业阶段的重要领域。因此,它已引起美国、日本、西德等国家的医药工业界的极大关注。尤其是美国的宇航界,正在与医学研究机构、医药公司和高等院校合作,以加速空间制药业的发展。据报道,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宇航公司(下文简称为道格拉斯公司)  相似文献   

2.
1988年2月11日,里根总统发布了修改的国家空间政策和大力支持NASA实施空间商业化的15点倡议。政策指出了美国在地球轨道以外实现商业化的方向,主要是扩大空间的私人投资,通过增加空间产品和服务,从空间商用市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美国在空间国际商用市场的竞争能力,加速发展商用空间工业,保持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一、NASA的商业空间计划 1984年NASA成立了商用计划办公室,主管NASA商用发展计划,通过促进空间商业私人投资,加速商业应用和宇航技术向工  相似文献   

3.
日本出资金和技术,同美国六家企业公司合作共同研讨参加美国空间站的利用活动,日本私营企业的兴趣主要是空间冶金、材料加工、药物生产以及电子部件等生产。日本准备以12亿美元投资于美国空间站的制造活动。日本目前至少有四大贸易公司成立了工作组,由50家公司组成,每家都在研讨如何利用空间从事商业化活动。现将几个小组简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蕊 《国际太空》2016,(6):44-48
随着近地轨道实现大规模设施的建造部署,人类长期驻留等技术的日臻成熟,以及可重复使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商业化、产业化逐步具备条件,太空旅游、近地轨道商业运输和空间应用成为未来发展热点。以美国为主的航天国家积极推进载人航天商业化,近地轨道载人航天私营机构能力建设已初见成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轨道科学公司(现更名为轨道-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简称轨道-ATK公司)实现近地轨道货物运输常态化;波音公司、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有望于2017年实现近地轨道商业乘员运输;XCOR宇航公司、维珍银河公司等多家商业公司即将提供太空旅游产品和服务。此外,美国提出商业空间站计划,并积极拓展月球以远的商业探索模式。载人航天领域的商业化是随着美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体系不断完善衍生出来的,也是美国载人航天降低成本、鼓励创新、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蕊 《国际太空》2016,(5):28-36
随着近地轨道实现大规模设施的建造部署,人类长期驻留等技术的日臻成熟,以及可重复使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商业化、产业化逐步具备条件,太空旅游、近地轨道商业运输和空间应用成为未来发展热点。以美国为主的航天国家积极推进载人航天商业化,近地轨道载人航天私营机构能力建设已初见成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轨道科学公司(现更名为轨道-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简称轨道-ATK公司)实现近地轨道货物运输常态化;波音公司、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有望于2017年实现近地轨道商业乘员运输;XCOR宇航公司、维珍银河公司等多家商业公司即将提供太空旅游产品和服务。此外,美国提出商业空间站计划,并积极拓展月球以远的商业探索模式。载人航天领域的商业化是随着美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体系不断完善衍生出来的,也是美国载人航天降低成本、鼓励创新、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国际空间站的商业化道路似乎已箭在弦上了。然而正如贸易战一样,事物的发展是受客观规律驱使的,并不会以美国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至少,国际空气站的商业化就面临着几个重大的问题。小事我们先来谈小事,也就是国际空间站合作方的态度问题。美国宇航局已经明确提出,所谓的国际空间站商业化只限于美国舱段,也就是说,美国公司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各航天大国在军事空间领域强调发展“两用技术”,在民用空间领域则加快商业化的步伐。空间产品正在努力改变过去单件生产的方式,向着小批量、规模化的方式转变。随着卫星研制技术的日臻成熟,生产能力的提高,建造周期的缩短,一些大型空间制造公司的卫星生产任务已有不足之虞。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大的空间制造公司趋向于合并或联合,在技术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空间产品的产业化,缩短交货时间,提高市场竞争力。继1994年法国马特拉·马可尼公司收购英国航空航天公司空间系统部,今年3月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与马丁·玛丽…  相似文献   

8.
龚燃 《国际太空》2016,(5):24-27
商业化是美国国家航天政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地观测商业化更是整个商业航天领域非常重要的部分,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广泛的应用。经过数次重大修改和不断的补充完善,美国商业对地观测数据政策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为美国对地观测卫星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航天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目前正力争将航天大国建设成航天强国。但是,国家层面重视程度不够,对私营企业限制过多,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我国航天商业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航天商业化现状,比较美国和欧洲航天商业化的发展,为我国航天商业化之路和相关法律政策提出相应的对策,助力实现"航天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去年年底,美国公布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一份报告。报告中认为,到1989年美国发射能力仍处于低潮。尽管里根政府宣布撤消航天飞机商用飞行和运载火箭商业化政策,但美国一些公司厂家仍未签订商用火箭发射合同,却同阿里安空间公司和中国签订了发射合同。下面三张表是预算办公室在报告中公布的。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近地空间实现大规模设施的建造部署、人的长期驻留等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可重复使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载人航天的商业化、产业化逐步具备条件。以美国商业公司为首的载人航天私营机构能力建设已初见成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轨道-ATK公司已实现近地轨道货物运输常态化;波音公司(Boeing)、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有望近期实现近地轨道商业乘员运输。以蓝源公司(Blue Origin)、XCOR宇航公司  相似文献   

12.
正商业航天是指按照市场规则配置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以盈利为目的、独立的非政府航天活动。美国在太空发射与运输领域的立法基本反映了美国太空发射商业化历程,而美国太空发射与运输领域的商业化历程基本也可以反映美国整个商业航天的发展历程。在美国一系列促进太空商业化的法规政策支持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蓝色起源等商业公司的  相似文献   

13.
方勇 《国际太空》2016,(6):22-28
近年来,随着美国对空间系统依赖性的日益增加,以及空间日益呈现出“拥挤、对抗、竞争”的态势,空间威慑已成为美国维护空间安全的重要手段。美国在《国家安全空间战略》、《国防部空间政策》等多份战略文件中强调,采取多层威慑手段慑止对美国及其盟国空间资产的攻击。2016年1月,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从庇护所到战场:美国空间防御与威慑战略构想》报告,提出“有限空间战”构想,反映了美国在空间威慑问题上的新思路和新认识。空间威慑已成为继核威慑之后一种新型战略威慑样式,将对空间力量发展和空间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58年的美国空间活动开创了独立的但却关系到军用和民用空间开发和研究的时代。30年后的今天,修改其政策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已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是否需要继续实施军、民用空间计划分开的政策?运载火箭如何发展和利用?空间开发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实施美国月球基地计划就能拉大同苏联竞争的距离吗?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1978年10月16日报道] 美国总统卡特已批准一项新的民用空间政策,这项政策将使美国继续保持空间领先地位。但是由于新政策缺乏具体奋斗目标,以及在计划经费、建立工作型遥感系统等重要问题上过于保守,因此也许会遭到批评。卡特的新政策对航宇局发展美国公共服务卫星技术和进行空间通信研究方面采取了较为得力的措施。这项新政策将在未来的十年中统管美国全部的民用空间活动。  相似文献   

16.
黄志澄 《国际太空》2014,(12):17-20
2014年10月底,美国发生的两次航天事故成为了国内外媒体的热点。事故虽然不会改变美国对载人航天商业化的既定政策,但事故揭示的安全问题对民营航天发展的重要性,对我国刚刚起步的民营航天,也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10年6月28日,美国政府发布了新制订的《美国国家航天政策》这是奥巴马政府向世界宣布美国未来航天发展策略的宣言。新航天政策强调航天事业的国际合作和商业化,而对美国太空军备控制的国际条约阐述较少,其进步意义在于为和平利用太空打开了一扇门。  相似文献   

18.
正面对滚滚而来的商业化潮流,如何走出符合我国航天自身特点的商业化发展道路,是每一个航天从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与解读美国在航天商业化发展道路中采取的各项措施及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从中得出部分有益于我国商业航天市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过二十多年的空间冒险,八十年代的美国军事空间活动将有显著增长。到那时,新一代抗毁或加固卫星系统将投入使用。美国之所以“向空间发展军事力量,原因是空间对于发展军事力量来说既经济又实用。”同时美国多数军界领导认为“如果美国不转向空间,就不可能充分有效地部署其军事力量。”目前,与空间有关的通信系统已成为美国国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20.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1987年财政年度内正酝酿建立一个半独立的“太空站综合计划中心”以参加美国太空站的制造及有关计划。该事业团为此将需要至少几百名工程师和500~600亿日元的预算。太空站综合计划中心将从事研制自由飞行器(即不载人空间实验室)与实施空间商业化。此构想的实现有赖于大幅度增加空间研究的预算(目前每年空间预算限定在1200亿日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