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光 《国际太空》2005,(8):32-32
2005年7月14日,俄罗斯政府通过了2006—2015年新太空计划。根据该计划,俄罗斯将在10年内研制70多颗新一代卫星。在未来3年内,俄罗斯将发射18颗卫星,其中包括7颗通信卫星、2颗气象卫星、3颗太空探测卫星、2颗搜索与营救卫星以及2颗远程遥感卫星。此外,俄罗斯还将致力于为其他国家提供太空业务。  相似文献   

2.
航天简讯     
美国再次考虑太空发电计划据法新社华盛顿10月26日电,美国航宇局正在重新考虑向太空轨道发射太阳能发电卫星,以满足世界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其有两个卫星计划设计蓝图,20年后可付诸实施。一个名为“太阳塔”,它由一组在距赤道上空约12000km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构成,每颗卫星发电功率为200~400MW;另一个名为“太阳圆盘”,它由一组轨道高度高得多的卫星组成,虽形状与“太阳塔”卫星相似,但成本比“太阳塔”卫星高,每颗卫星发电功率500MW。这些卫星将把能量输送回地面。加拿大、德国和法国的科学家正在研究用无线电传输能源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胡群芳 《太空探索》2005,(10):F0002
8月29日16时45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我国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在一个月内第二次成功发射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此之前,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太空运行27天后,于当日7点38分,安全着陆于四川中部某区域,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出现返回式系列卫星“同喜”现象——同一天,同一支卫星发射队,同一系列卫星实现成功发射和回收。  相似文献   

4.
正返回式卫星的那些事儿通常,卫星发射入轨之后,就在太空执行任务,不需要返回地面,通信、导航、气象卫星都是如此。但是,有的卫星却由于执行任务的特殊性需要返回地面,如携带对地面成像胶片的卫星、携带实验材料进行太空实验的科学实验卫星,这类卫星需要安全返回且回收的卫星称为返回式卫星。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射并回收成功返回式卫星的国家。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研制实验型返回式卫星的"发现者"计划。1959年2月  相似文献   

5.
在种类繁多的人造卫星中,有一种专门在外层空间监测地球风云变幻的卫星,那就是气象卫星。气象卫星可以在太空拍摄地表的地貌、云图、水汽等照片,经处理后发送到地面。气象部门根据卫星云图和其他气象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便可对未来天气的变化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6.
第五节在太空中回收和修理卫星人造卫星在几百千米高的太空中自动地工作,一旦发生故障,甚至仅仅是一个螺钉松了或一根焊线断了,由于无法修理而报废,眼睁睁地看着科技人员多年的心血和亿万元的资金付诸流水。如果能够派人上去修理,或者把它从太空中收回来,带回地面进行修理,更换部分零件,补充一些燃料,然后重新把它送入空间为人类服务,就可以大大节省费用。人造卫星在太空中工作了1年或2年以后,即使没有发生故障,到时候如果能派人上天或者回收下来,进行检查维护、更换设备、补充燃三名航天员同时出舱,捕获修理卫星料,那么,就可以延长卫星的使…  相似文献   

7.
《国际太空》1997年11目号《国际太空))1997年11自号国际太空》1997年11目号《国际太空》1997茸11自号l)近年来,美国奥里昂卫星网络系统公司和休斯通信公司的分公司——泛美卫星公司已开拓了一个越洋静止轨道卫星市场,并为国际通信卫星(Intelsat)和国际移动卫星(Inmarsat)这两个国际条约组织提供了服务能力上的竞争,随着最近洛克希德一马丁国际卫星有限公司(I。MI)的建立,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按计划,I。MI在未来的IO年中将提供全球服务,但由于详细说明尚未公布,表中提供的静止轨道国际通信卫星并不包括I。MI的卫星和部…  相似文献   

8.
太空垃圾已成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空局最近公布研究结果称,在距离地面几百千米的太空轨道上,目前有大约7万到12万件尺寸超过1厘米的太空垃圾,它们对在太空中执行使命的卫星和飞船构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据分析统计,到2003年底,已经被有关方面登记造册的太空垃圾数量就高达1万件,而总数量则在7万到12万件。这些垃圾大小不一,有的只是小的碎片,  相似文献   

9.
<正> 卫星多普勒定位技术是现代的一种快速定位方法。只要在地面某一点上放置一台多普勒机,接收太空中与赤道成直角运行的子午卫星发射的频率,就能迅速地测定出该点在地球上的精确坐标位置。  相似文献   

10.
<正>9月26日,首颗"天基太空监视系统"(SBSS)卫星由"米诺陶"4火箭发射升空。这种卫星可以在太空中观察到其他各国侦察卫星的一举一动,也可帮助民用卫星规避太空碎片。这将是太空态势感知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