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第四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和陕西省高职高专教育学会的工作安排,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陕西、内蒙联络中心于2005年12月8日至10日在西安组织召开了“2005年度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学报工作会议”。12所高职高专院校的14位主持学报工作的负责同志及学报编辑参加了会议,这是陕西省高职高专院召开的首届学报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高职高专教育学会学报工作委员会,依托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等行业学会组织,团结本省高职高专院校学报20多个会员单位,根据会员学报办刊现状和实际需求开展学报编辑规范化建设、学报编辑学研究和学术讲座等一系列学术活动,注重学会服务功能,推动以特色栏目为主要特征的高职高专学报创新实践,有效地提高了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学报的整体办刊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明确高职高专学报的功能和定位,实现以特色和创新求发展的学报改革战略。方法在分析高职高专学报的功能和定位的基础上,结合西安航专学报近些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学报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思路。结果从五个方面提出必须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结论特色办刊、质量办刊和创新办刊是高职高专学报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倡导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对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对高职高专学报的创新和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高专学报目前存在着实力不强、质量不高、特色不明、办刊因难的局面,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学报的发展方向、本质和核心,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高职高专学报在林立的高校学报队伍中真正拥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高职高专学报生存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职高专学报的宗旨定位、作者定位、读者定位和特色定位;结合学报学会组织的功能和使命及高职高专学报的发展方向,归结出了“六性”、“七化”与“一品”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职高专院校学报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高专院校学报数量众多、门类齐全、多数文理兼容、内容覆盖面广、发行量小、显示度低、整体质量参差不齐。学报质量影响因素众多,科研激励机制、科技期刊管理与评价政策、高职高专院校学报的办刊理念、学报定位、办刊条件、作者群体、编辑素质、审用稿制度和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特点等都是影响学报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2006年5月25日至28日,陕西省高职高专教育学会学报工作委员会在商南县秦东宾馆召开了2006年度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学报工作委员会今年初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会议。来自商洛学院、榆林学院、西安医学院、陕西行政学院,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陕西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国防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理工大学高职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工学院、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等20所院校的24位主管学报工作的领导和编辑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学报的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对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学报办刊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看到了它目前所处的现状与困境,论述了高职高专学报要走出困境就应充分利用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地域优势,准确定位,创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栏目,从而在高校学报群体中立足、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陕西省高职高专教育学会学报工作委员会工作安排,2007年5月17日-21日在宝鸡市召开了2007年度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学报工作会议,来自全省的14所高职高专院校学报的17名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我校学报在2011年度全国高职高专学报"三优"评比中荣获佳绩,学报以高分被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和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评为"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学报编辑部被评为"优秀编辑部",郑力军副校长被评为"优秀主管领导"、徐行被评为"优秀主编"。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创造高层次和大作用情报产品的基本途径.该途径包括奠定一项基础,即不断加大重要和重大情报需求的搜集力度;掌握两项前提,即提高把握重要和重大需求的能力与把握重要和关键资料的能力;求得三项保证,即突出研究、注重积累、力创精品;采取四项措施,即把大项研究做大、把长项研究重构、把多项研究合并、把所有研究搞全.  相似文献   

12.
超音速火焰喷涂制作的金属黏结层加料浆喷涂制作的柱状晶结构陶瓷隔热层被视作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用热喷涂热障涂层,其中采用的MCrAlY金属黏结层正朝着长寿命、低成本、适用于新燃料的方向发展。本文综述近年来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热障涂层用MCrAlY金属黏结层研究进展,并对涂层的结构设计与成分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铆接工作过程中振动和噪声过大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以及装配质量等严峻问题,介绍了阻尼减振降噪技术,探讨了铆接过程中阻尼减振降噪的可行性技术,并简要的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认为利用建模仿真模拟来优化阻尼结构的设计和开发以及确定阻尼敷设的最优位置等。并总结出如何设计阻尼器以及设计一款合适的阻尼器所必需具备的几个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介质阻挡放电的热效应,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DBDPA)安装在一个小型量热风洞中,采用微秒级脉冲等离子体电源驱动DBDPA产生放电等离子体。分别应用Lissajous图形分析方法和量热学原理获得了DBDPA的放电功率特性和热功率特性。结果表明:①脉冲介质阻挡放等离子体的放电功率、热功率和热效率均随着激励电压峰-峰值和激励频率的升高而逐渐增大;②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的放电功率和热功率与激励电压和激励频率之间均存在幂函数关系,即脉冲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的放电功率正比于激励电压峰-峰值的1.75次方,正比于激励频率的1次方,其热功率正比于激励电压峰-峰值的5.0次方,正比于激励频率的1.5次方;③在激励电压和激励频率这两个参数中,优先选择提高激励电压峰-峰值更有利于提高热效率,也可更快地提升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热功率中气体加热功率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分为三个阶段。抗战初期,美国对日本的侵华行为采取妥协退让与援华制日的双重政策,在“中立”和“不干涉”的幌子下,既对中国给予一定的援助,又与日本大作军火生意,给中国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为了联合中国打败日本,采取了“联蒋抗日”和“援蒋抗日”的积极政策,在物资上给予中国很大的援助,在政治上确立中国的大国地位。在二战结束前夕,美国从战后国际格局及其远东地区的利益考虑,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战时中美关系的演变对战后数十年的中国内政和对外政策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建设的核心内容。发展党内民主最重要的是实现党内选举的科学化、民主化。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可以无情地斩断人身依附关系,彻底根治用人制度上的歪风,克服干部问题上的“近亲繁殖”弊病。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需要健全和完善候选人提名方式,逐步扩大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选举代表必须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其核心是把公平竞争引入党内选举,使党焕发青春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发展红外成像非接触转捩测量低速风洞试验技术,旨在解决特殊气动布局外形及金属材料模型转捩位置测量问题。通过在模型表面产生热壁面、现场测试模型表面发射率、使用遮蔽板、在金属模型表面喷涂隔热氟碳漆等措施,解决了环境条件、发射率、辐射传递干扰、金属模型材料特性等阻碍红外成像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通过数值计算及试验测试得到模型热壁面与环境温差在20℃范围内,热壁面背景温度对转捩位置基本没有影响,解决了热壁面对转捩位置影响问题;通过试验原理、试验方法、关键参数测试、转捩判据、准度考核等研究工作,构建了红外成像非接触转捩测量低速风洞试验技术;通过引导试验考核了试验系统。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保险公司承保提供参考,在了解纺织企业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对企业潜在风险进行了识别与分析。建立了纺织企业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层次模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了风险综合评价。根据定量化的风险值,保险公司可做出调整保险费率、标准投保、拒绝投保等科学决策,企业可采取有效风险控制措施。有助于稳定保险公司经营,促进财产险健康发展,同时也是降低承保风险,减少企业事故损失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飞机制造企业试飞站安全管理状况的研究,提出了试飞站管理疏忽与危险树(试飞站MORT).编制了试飞站MORT用户手册,本文提出的试飞站MORT分析模型可以用于分析和预防与试飞站管理疏忽、失误和漏洞有关的事故,对现有试飞站的安全系统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探求事故发生过程.澄清事故发生原因,为进行事故处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反面,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深入研究市场经济中的分配关系及其机制、体制和法制。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分配关系的核心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分配机制的实质是激励和平衡的融合;分配体制的特征是按劳与按资的结合;分配法制的重点是消除权钱交易。通过理顺分配关系,来完善分配的机制、体制和法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