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A300飞机湍达700发动机进气道消音板多次发生事故,通过了解此进气道消音板结构和适航当局发布的AD,掌握湍达700进气道消音板的检查标准,可以保障航班的安全和可用率。  相似文献   

2.
三二○厂为了治理空气压缩机站严重的噪音污染,进行了长时间的消音研究,研制成两室串接式抗性扩张室消音装置。经一年多使用证明,消音效果很佳,完全达到了预定的技术指标。其噪音经南昌市环境监测站测量,由原来的105分贝A降低到72.5分贝A,比国家允许的噪音标准85分贝A还低10多分贝A。空气压缩机工作时产生噪音的地方很多,主要有进气声、排气声、齿轮油泵打油声,阀片的沙沙声,马达的嗡嗡声等。经过分析研究,认为这些噪音中居首位的是空气压缩机的进气口  相似文献   

3.
钎焊扩散焊蜂窝结构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钎焊扩散焊蜂窝结构在航空发动机的风扇叶片、燃烧室火焰筒、封严、消音等方面的应用,并扼要介绍了钛蜂窝宽叶弦风扇叶片和蜂窝封严环的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4.
支板超声速冷流流场及液体喷流混合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义  刘卫东 《推进技术》2009,30(6):661-665
支板流场和支板燃料喷流的混合效果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为了找出支板流场的特性以及支板构型对支板流场和支板液体喷流混合特性的影响,采用试验和数值两种手段对支板超声速冷流流场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冷流情况下支板液体喷流的混合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支板后掠角对支板流场影响较大;支板尾部交错几何结构能形成具有强烈卷吸作用的涡流,加快支板后缘剪切层发展并促进燃料在主流当中的扩散,增强混合;侧喷支板横向喷流与后喷支板顺流喷射相比,燃料在主流当中扩散得更快,混合得更好。研究成果初步确定了不同构型支板的超声速冷流流场特征,得到了支板构型对支板液体喷流混合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热态研究和指导支板的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V2500发动机进气道声衬结构表面金属丝网典型的分层损伤为例,浅析其检查修理方法,并结合维修过程中的实际经验数据,对不同程度损伤修理方法的选用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使用低粘性胶带检测法可以更加准确地检查判定修理损伤,降低修理后分层损伤继续扩展的风险,减少不必要的临时停场换件。同时,针对大面积金属丝网分层损伤提出了经济可持续的金属丝网更换方案,可在不影响原有进气道声衬结构有效消音面积的情况下对损伤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6.
基于金属丝网材料机理设计制作了金属丝网夹层阻尼板,在悬臂和自由悬吊两种支持条件下对夹层板与同厚度单层铝板分别进行了振动衰减实验和稳态振动特性实验,研究了金属丝网夹层阻尼板的阻尼特性和动态特性,并对金属丝网夹层阻尼板的模态频率、模态振型和模态阻尼进行了识别和分析,通过比较夹层板与同厚度单层铝板的阻尼特性,检验了夹层阻尼板的减振效果以及验证了本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尾部可调的发动机进口支板结冰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模块化思想,在FLUENT软件基础之上开发了发动机进口支板的结冰计算程序,针对尾部可调支板的结冰问题进行了计算研究。通过分析发动机进口支板结冰的物理过程,将支板结冰计算分成四个模块,分别为两相流流场计算、水滴收集计算、热力学分析和表面结冰量计算、动网格计算。首先将各模块单独进行研究,通过FLUENT提供的UDF函数及宏函数逐一实现各模块功能,最后将各模块整合,实现了发动机进口支板的结冰计算。通过计算获得了调整角度为30°时,支板的液态水含量分布、不同时间下支板结冰的区域以及不同温度下支板结冰的特点,给出了可调支板应重点防冰区域。数值模拟方法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一条可选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航空复合材料加筋板压缩屈曲及后屈曲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宇  何宇廷  邵青  高潮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12):2905-2913
开展了航空复合材料加筋板压缩试验,得到了加筋板的屈曲载荷、破坏载荷及破坏模式.加筋板平均屈曲载荷和平均破坏载荷分别为587.5,968.25kN,后者是前者的1.65倍,表明加筋板在压缩载荷下存在较强的后屈曲承载能力,其破坏模式主要是筋条的脱黏、断裂以及壁板的撕裂,破坏位置通常在加筋板中部.应用有限元软件得到了加筋板的屈曲载荷、破坏载荷及后屈曲损伤过程,其中屈曲载荷、破坏载荷与试验结果较吻合,误差分别为-9.97%和8.45%,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了加筋板纤维和基体出现损伤的先后顺序,结果表明在后屈曲过程中加筋板纤维先于基体出现损伤,尤其是筋条中部纤维的损伤最为严重,加筋板破坏之前基体基本不存在损伤.   相似文献   

9.
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平板条叶片以不同角度和初始速度撞击矩形靶板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撞击过程中叶片与靶板的变形以及能量变化情况,以及撞击角度的影响,得到了撞击过程中平板条和靶板的变形及能量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撞击角度对靶板被击穿时的临界速度有着显著影响,角度越小,临界速度越大;靶板刚好被击穿时,靶板吸收的形变能出现局部峰值。  相似文献   

10.
搅拌头几何特征对搅拌摩擦焊试板温度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测量了不同类型搅拌头条件下铝合金焊接试板特征点的温度曲线,分析了搅拌头轴肩尺寸和搅拌针形状对焊接试板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轴肩是搅拌摩擦焊接热输入的主要来源,搅拌头轴肩尺寸越大,产生的焊接热量越大,对应试板测温点的温度越高。搅拌头针形对焊接初始阶段试板的温度有明显影响,稳定焊接阶段,试板温度与搅拌针的几何特征及其作用下焊缝金属的塑性流动有关。采用圆台形搅拌针时焊接试板温度最高,采用圆柱形搅拌针时试板温度次之,采用螺纹形搅拌针时试板温度最低。通过对采用圆柱形搅拌针时垂直于焊缝方向上焊接试板温度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了焊接试板宽度方向温度分布的二次解析式。  相似文献   

11.
轴压载荷下复合材料加筋板后屈曲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轴压载荷下复合材料加筋板后屈曲承载能力分析有限元模型,计算了航空结构中典型的工字型、T型和帽型复合材料加筋板的屈曲载荷,并采用渐进损伤分析方法对复合材料加筋板后屈曲极限破坏载荷与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筋条截面形状、筋条铺层方式对复合材料加筋板后屈曲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复合材料加筋板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微光夜视行业的分辨力板主要技术指标是对比度与线条几何尺寸.同样是满足了这两个技术指标的分辨力板,在等照度等距离条件下,同一微光夜视仪器对有的分辨力板能够分辨,对有的分辨力板却不能分辨,为什么?本文结合夜视仪器的工作光谱范围进行分析,指出分辨力板设计时必须考虑靶板亮、暗线条的光谱特性.  相似文献   

13.
对复合材料叠层板、夹层板、空心板的刚度进行了分析,导出了这几种板的刚度及相关的系数矩阵,编制了复合材料板的刚度计算程序,并对程序部分作了较详细的说明。利用该程序计算出的结果与用经典理论计算的精确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小支板前/后喷射在超声速燃烧室中的流动特性,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小支板对乙烯喷射冷流场的作用规律.对比分析了有无小支板、不同喷射位置、不同喷射角对流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小支板增强掺混的机制主要在于在小支板后端形成了流向涡与低压区;在一定范围内,喷孔距离支板尾部越远越处于湍流强度较大的流向涡中,更有利于掺混增强,但同时也距离小支板后缘的低压区更远,这将导致总压损失变大;综合考虑,小支板与喷孔的距离为2.2d,喷射角为90°时燃料穿透深度、混合效率较好,总压损失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航空发动机进气支板电热防冰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电加热防冰的效果,开展了小型航空发动机进气支板的电加热防冰试验。结合该型号发动机进气支板的结构特点,设计了3种电热防冰加热布置方式,分别在支板沿轴向的不同位置采用1~3个电加热棒作为防冰热源。通过模拟不同的发动机进气结冰环境参数和电加热功率,在冰风洞中对3种电加热方式进行了防冰试验研究。通过布置在支板外表面的温度测点记录了防冰过程中支板表面的瞬态温度变化,分析了支板防冰过程中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防冰试验研究了热源总功率、热源布置方式、液态水含量以及来流温度对支板防冰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电加热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防冰效果,同时避免支板后部的溢流水结冰。  相似文献   

16.
干涉量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疲劳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干涉配合连接和间隙配合连接的复合材料板疲劳寿命的差异.验证了采用干涉配合连接的复合材料板的疲劳寿命远高于采用间隙配合连接的复合材料板的疲劳寿命,得出了不同的干涉量对复合材料板疲劳寿命的影响等,并得出其最佳干涉量为0.82%~0.98%.  相似文献   

17.
航空发动机进口支板结冰和防冰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掌握航空发动机进口支板结冰规律和热气防冰规律,利用冰风洞对进口支板进行了热气防冰试验、融冰试验和结冰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口支板所需热气流量随来流风速增加而增大,随来流总温增加而降低;结冰主要出现在在进口支板前缘区域并且滞止点附近的结冰最厚;进口支板表面初始温度较高,下降速度较慢,容易出现透明冰;来流温度低,进口支板表面温度下降较快,容易出现霜冰.试验结果为进口支板防冰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并为航空发动机防冰系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3D打印技术在液冷板中应用的可行性,对3D打印液冷板和传统真空扩散焊接液冷板的环境与机械性能、散热与流阻性能进行了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输入参数条件下,两种类型液冷板的性能均能满足要求,且3D打印液冷板的散热与流阻性能优于真空扩散焊焊接液冷板。3D打印技术可用于液冷板的制造,但需综合考虑产品技术要求、结构、成本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双辐板涡轮盘结构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双辐板涡轮盘的结构特点和工艺难点进行了介绍,通过与传统涡轮盘进行对比阐述了双辐板结构的先进性,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传统涡轮盘和双辐板涡轮盘进行了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双辐板涡轮盘在强度和质量方面具有优势,对双辐板涡轮盘未来的研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0.
轴流压缩系统带支板过渡段的轴对称等效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阙晓斌  侯安平  周盛 《航空学报》2010,31(9):1715-1722
 航空发动机轴流压缩系统过渡段内存在厚支板,该支板造成的堵塞对过渡段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使过渡段内流动成为三维复杂流动,增加了设计难度。建立了一种等效方法,通过构造与带支板过渡段具有相似气动特性的轴对称过渡段,近似地等效原带支板过渡段,从而将复杂的三维问题简化为二维轴对称问题。首先,理论推导了带支板过渡段的轴对称等效方法;随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带支板过渡段和等效过渡段内的流动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等效过渡段不仅与带支板过渡段的静压分布吻合很好,并且两者具有相似的损失规律,说明等效方法能客观地反映支板对过渡段内流动的影响;最后,将轴对称等效方法应用于带支板过渡段原型的改进设计,改进设计后带支板过渡段支板与轮毂角区的大范围流动分离被消除,损失减小了4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