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电热化学发射中,烧蚀毛细管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是电能转化为热能的重要阶段。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喷管式的毛细管进行实验和理论分析。但喷管式的毛细管却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因此,笔者提出了采用中心电弧式的毛细管,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描述,同时针对一种通用的材料——聚乙烯在多种贮能条件下进行了放电实验研究,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实验表明:中心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在电弧稳定性以及能量转换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生物样品的分离纯化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在常规地面分离方法中,往往用到离心、萃取等操作,然而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常规的方法无法进行,需要采用特定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研究。以实现空间环境下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为目标,研制了一种可以自动化一体化的装置,其先对细胞样品进行清洗、裂解并释放内溶物,然后在超滤分离池中将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对分离获得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的回收率来优化仪器装置的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装置通过泵在一定频率下的切换,可使裂解体系在膜上进行反复的往返振动,从而使裂解液与细胞进行充分的接触,有效提高了细胞裂解的程度,提高了大分子蛋白的回收率,并通过条件优化确定了装置的最佳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一种铁基高温合金毛细管材料与肼的相容性。结果表明,该合金毛细管与肼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满足卫星运行14万次脉冲寿命要求、且压降稳定、能保持在0.15±0.02MPa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两级入轨空天运输系统具有难度较低和经济性好的优点,级间分离是该运输系统设计的一项关键技术。相比前后串联级间分离,两级入轨上下两级间存在严重的激波相互干扰,直接影响分离物体的气动力矩。为了更好地模拟分离过程中两级之间的运动激波多次反射问题,本文结合非结构混合网格分布优化技术和压力比值激波识别技术,建立了用于级间分离运动过程的并行网格动态优化技术。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NNW-FlowStar,完成了两级入轨运输系统并联分离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网格动态优化技术,可实现级间复杂激波的精细捕捉,更精准地获得了强干扰下飞行器的气动特性,显著提高了并联分离过程中运动轨迹和姿态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浅析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气动研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现状和作用,讨论了它的主要气动特征,评述了可行的分析、设计技术。认为XFOIL技术具备了处理边界层转捩、分离、分离泡的能力,可望在我国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气动设计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固体推进剂混合优度图像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固体推进剂混合质量的精确信息,利用图像分析技术结合混合优度的统计学原理,开发了固体推进剂混合优度图像分析系统,介绍了这一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利用该系统,可以测定固体推进剂体系中固体组分的统计平均粒径,统计平均面积浓度和颗粒数,从而可以计算是出总体均匀度,分离强度,分离尺度等混合优率的定量表征参数。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液体在毛细管中流动模拟的边界条件,对标准液和树脂在玻璃毛细管中的浸润实验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质量随时间增大的浸润实验曲线,并利用CFD软件VOF数值方法对毛细浸润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获得质量与时间关系的模拟曲线。通过比较模拟曲线与实验曲线,确定了标准液在单毛细管中浸润模拟的边界条件为静态接触角,树脂在单毛细管中浸润模拟的边界条件为动态接触角,为纤维束集合体中的轴向毛细浸润模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两级入轨(TSTO)飞行器或将成为下一代天地运输往返系统,其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多用途等优点,但是两级分离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入轨任务的成败。目前的并联式TSTO飞行器多采用横向级间分离,该方法会在两级间产生复杂强气动干扰而直接增加了分离风险,所以探索一种可以避免或减弱两级强气动干扰的新分离方式是十分必要的。提出并着重分析了一种并联式TSTO纵向级间分离(LSS)方案,即轨道级在助推级背面沿着飞行方向分离,对其进行了动态分离过程的数值研究。针对新分离方案,设计了一种由宽速域乘波体和可重复使用空天飞机分别作为助推级和轨道级的TSTO组合飞行器,在高超声速条件下,采用重叠动网格技术分析了不同来流攻角(AOA)下的纵向分离流动机理、非定常壁面压力分布及气动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STO纵向分离过程中仅存在VI型激波干扰和激波汇聚等简单的弱干扰类型,两级间无明显的激波反射或激波边界层干扰;非定常压力分布特性表明助推级前缘激波是轨道级受力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纵向分离过程中,助推级受到的气动干扰力载荷小于轨道级。此外,不同来流攻角下,两级气动干扰流场结构具有相似性,并给出了实现安全纵向分离的攻角条...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非定常多体分离风洞试验技术,增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对该类试验技术的了解,对两种研究飞行器多体分离问题的非定常风洞试验技术——多体分离风洞自由飞试验技术和风洞投放模型试验技术,技术特点、相似准则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共性特点和差异作了总结和分析。比较了两种试验技术相似准则问题中的轻、重模型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给出了两种非定常多体分离风洞试验技术在级间分离、子母弹抛撒分离和导弹蒙皮/壳片抛撒分离、重块抛撒分离和整流罩分离、飞机外挂物投放分离和内埋武器投放分离等各类多体分离问题的适用性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虚拟现实技术在飞行器级间分离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军  陈万春  肖业伦 《飞行力学》2004,22(1):60-63,67
主要讨论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飞行器级间分离仿真分析的方法。给出了飞行器级间分离仿真时用于控制飞行器模型运动的虚拟世界结构,并且据此建立了一个包括飞行器模型和场景模型的虚拟世界。基于Matlab和Simulink,还给出了将虚拟世界与其它的计算程序结合起来的方法,实现计算、仿真、显示一体化。基于此框架,通过流体力学、飞行力学计算以及级间相对姿态和位置的计算和分析.研究讨论了飞行器级间分离碰撞干扰问题,为级间分离方案和分离机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两年制生化专业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撞击着高职教育,适应企业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培养生物化工行业急需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努力探索高职生物化工专业由三年制向两年制转变是办出其特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应用COD、BOD在线检测仪、SS测量仪等国外先进的专用检测仪器实时采集各种生物化学指标和物理指标,采集的数据通过PLC运算后,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利用偏差控制算法实现参数的闭环控制,保证系统要求的工艺参数,将曝气滤池法从实验室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3.
对涂装污染物的种类、成分和性质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针对涂装废气的水幕净化法、高温燃烧法、吸收荆吸收和高效吸附剂吸附等处理技术;针对废水的脱脂废液酸化破乳处理、废酸液的中和处理、电泳废液的混凝剂处理和喷漆废水的试剂预处理及混凝沉淀等,这些方法科学、先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The geological preservation of lipids from the cell membranes of organisms bestows a precious record of ancient life, especially for the Precambrian eon (>542 million years ago) when Earth life was largely microbial. All organisms produce lipids that, if the lipids survive oxidative degradation, become molecular fossils entrained with informa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post-depositional alteration history. As with most biosignatures, the molecular fossil record that is indigenous (of the same place) and syngenetic (of the same age) to host rocks can be compromised by the introduction from and reaction with foreign or younger materials (e.g., petroleum or endolithic life). Deciphering the resulting complex pool of organic signals requires tests for the provenance of molecular fossils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geobiological record itself.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asis for the very existence of a molecular fossil record from lipid biochemistry to mechanisms of organic-matter preservation and geochemical alter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resolving the provenance of molecular fossils and historical qualities of the record is presented in a case study of an early Earth record. This example demonstrates the value of geological context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dependent geobiological parameters, which are critical to the detec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records of life.  相似文献   

15.
The detection of organic molecules of unambiguous biological origin is fundamental for the confirmation of present or past life. Planetary exploration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miniaturized apparatus for in situ life detection. Analytical techniques based on mass spectrometry have been traditionally used in space science. Following the Viking lander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for organic detection has gained general acceptance and has been used successfully in the Cassini–Huygens mission to Titan. Microfluidics allows the development of miniaturize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devices for the detection of important molecules for life, like amino acids or nucleobases. Recently, a new approach is gaining acceptance in the space science communit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ell-known, highly specific, antibody–antigen affinity interaction for the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s and biochemical compounds. Antibodies can specifically bind a plethora of structurally different compounds of a broad range of molecular sizes, from amino acids level to whole cells. Antibody microarray technology allows us to look for the presence of thousands of different compounds in a single assay and in just one square centimeter. Herein, we discuss several important issues—most of which are common with other instruments dealing with life signature detection in the solar system—that must be addressed in order to use antibody microarrays for life detection and planetary exploration. These issues include (1) preservation of biomarkers, (2) the extraction techniques for biomarkers, (3) terrestrial analogues, (4) the antibody stability under space environments, (5) the selection of unequivocal biomarkers for the antibody production, or (6) the instrumen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6.
水下高速射流气泡变化过程数值研究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朱卫兵  陈宏  黄舜 《推进技术》2010,31(4):496-502
为研究水下高速射流气泡变化规律,采用VOF(Volume of Fluids)模型分别对水下等温高速气体射流和热高速气体射流动态流场进行了气水耦合数值求解。其中热射流考虑了汽化因素对气泡内气流场的影响,数值模拟了气泡的形成、发展、断裂及融合过程,揭示了气泡中压力和马赫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出了水下点火初期的流场特征。研究发现:在相同入口压力下,热射流产生气泡的空间尺度比等温射流产生的气泡空间尺度要小;气泡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颈缩,也可能断裂,断裂与否取决于气泡颈缩处内外压差,气泡的颈缩与断裂是产生压力脉动的重要因素,并决定了压力峰的位置和大小,气泡断裂位置越靠近喷管出口,压力峰值越大,该压力峰值会影响火箭发动机尾流场特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用标准周期计数法评价线性测量系统采集速率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和评价过程;讨论了影响评价结果不确定度的几个主要来源;给出了减小采集速率评价不确定度的主要措施,通过一组实例,给出了采集速率不确定度分析和评价结果,该过程及结论可应用在对于计量标准进行相应指标的不确定度分析上,也可用于估计采集速率指标本身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8.
对新一代综合航电系统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航空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国防建设的需要,我们已经面临着发展一个什么样的新一代综合航电系统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战斗机综合航电系统发展的回顾和展望,分析了国外第四代战斗机及其航电系统的主要特征,并对我国新一代综合航电系统的能力、功能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用标准时间间隔发生器检定秒表时,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过程;讨论了测量不确定度的几个主要来源;通过一组实例,给出了秒表检定不确定度的分析和评定结果,该过程和结论可应用在对于计量标准进行相应指标的不确定度分析上,也可用于估计秒表检定本身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FPGA系统设计的复杂化,系统内部的各个功能模块往往需要工作在不同频率的异步时钟域中,因此系统内核心功能模块与外设的通信设计无法避免地会涉及到跨时钟域的数据与信号的传递问题。尽管跨时钟域的同步问题并不属于FPGA系统设计领域的新问题,但是随着多时钟域系统的常见化和复杂化,使得跨时钟域同步这一要求具备了新的重要意义。在对跨时钟域设计中容易出现的亚稳态现象及其造成的影响进行简要概述与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减小亚稳态发生的概率和降低系统对亚稳态错误的敏感程度,提出了四种跨时钟域同步的解决方案,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设计方案,对设计进行了评估与分析,并给出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