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微波加热实现陶瓷材料同时烧结与连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加热方法对ZTA(Al2O3+20wt%ZrO2),Y-TZP(2.7mol%Y2O3)进行了同时烧结与连接,并进行了常规加热对比试验。对ZTA、Y-TZP的烧结密度及二者的连接强度进行了评定。利用扫描电镜对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利用微波加热可以顺利实现陶瓷材料之间的同时烧结与连接。与常规方法相比,微波加热时致密化过程快,收缩致密化协调性好,组织细小、均匀,连接强度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TiC-Cr3C2颗粒复合材料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烧结过程中的致密化机理和力学性能,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唐国宏  Telle Rainer 《航空学报》1992,13(10):564-566
 研究了热等静压对Al2O3-ZrO2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以及热等静压烧结过程中ZTA的致密化规律。经实验热等静压烧结的ZTA材料与相应的热压试样相比,其强度和韧性提高近一倍(σb=950MPa、Klc=9.5MPa √m);在不同的烧结温度下,显示了不同的致密化规律,其致密人速率分别由晶粒滑动和点阵扩散机制控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正四面体的烧结模型,数学推导了置氢钛合金粉末烧结颈与烧结体相对密度的表达式,结合动力学实验研究了置氢TC4钛合金粉末模压成形固结加工过程中的动力学问题。结果表明:置氢TC4钛合金粉末烧结过程中的物质迁移机构由体积扩散为主的迁移机制向体积扩散和晶界扩散共同作用的物质迁移机制过渡,并由此得到了置氢TC4钛合金粉末材料模压成形固结过程的动力学方程,置氢量是影响置氢TC4钛合金粉末烧结体相对密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选择Nb作为添加剂,在1500~2000℃热压烧结制备了ZrN-Nb复合材料。研究烧结温度和添加剂对ZrN-Nb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Nb的添加提高了复合材料致密度,1600℃烧结的ZrN-5%(原子分数)Nb复合材料,其致密度达到98.5%。通过XRD和晶格常数的测量发现,当烧结温度改变时,材料的结构也随之改变,这可能是由于ZrN-Nb复合材料形成了(Zr,Nb)N固溶体,提高了物质扩散速率进而促进烧结致密化,同时在非化学计量的(Zr,Nb)N1-x的形成中,释放出少量的氮可减少试样中闭气孔的形成,这也有利于ZrN-Nb复合材料形成高致密度。加入Nb后材料的致密度提高,其维氏硬度、弹性模量、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1600℃烧结的ZrN-Nb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抗弯强度、断裂韧度和维氏硬度依次达到了238 GPa,463.3 MPa,7.0 MPa·m1/2和10.7 GPa。  相似文献   

6.
at%合金晶化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岩  杨根仓 《航空学报》1995,16(3):64-70
at%非晶合金晶化动力学。在恒加热速率晶化曲线上,随升温率在1~40K/min范围变化,分别出现3~4个放热峰。利用Kisinger法,Ozawa法和Arhenius法分别计算了晶化激活能,认为Al83Y10Ni7非晶合金在Al-Y-Ni系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晶化时第一个放热峰晶化相的等温晶化动力学在0. 15<x<0. 85范围内符合J-M-A方程,Avrami指数n=2. 5;引用阶段Avrami指数和阶段激活能,研究了等温晶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形核和长大行为。  相似文献   

7.
非晶态Al83Y10Ni7(at%)合金晶化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DSC技术研究了Al83Y10Ni7(at%)非晶合金晶化动力学。在恒加热速率晶化曲线上,随升温率在1~40K/min范围变化,分别出现3~4个放热峰。利用Kisinger法,Ozawa法和Arhenius法分别计算了晶化激活能,认为Al83Y10Ni7非晶合金在Al-Y-Ni系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晶化时第一个放热峰晶化相的等温晶化动力学在0.15<x<0.85范围内符合J-M-A方程,Avrami指数n=2.5;引用阶段Avrami指数和阶段激活能,研究了等温晶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形核和长大行为  相似文献   

8.
放电等离子烧结Al2O3-ZrO2纳米复相陶瓷及其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醇 水溶液加热法制备两相分散良好的纳米复合粉体,通过放电等离子超快速烧结制备Al2O3 ZrO2纳米复相陶瓷。研究了纳米第二相ZrO2对复相陶瓷致密化、烧结行为、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从烧结激活能的观点解释了纳米第二相阻止基体Al2O3致密化的原因。放电等离子烧结得到了典型的晶间/晶内混合型纳米陶瓷,其弯曲强度高达1070MPa,断裂韧性达10.42MPa·m1/2。微观组织分析表明其中大量的内晶纳米颗粒阻止位错运动,使得基体氧化铝晶粒内形成复杂的位错组态,其主要特点为穿晶断裂和多重界面。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陶瓷烧结一般需要1000℃以上的高温,烧结周期长、能耗高。高温会对界面控制、物相稳定、材料共烧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很难以聚合物为填料实现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共烧。冷烧结技术通过引入中间液相溶解–沉淀过程,实现了在≤300℃时陶瓷的快速致密化,有效解决了陶瓷与聚合物的共烧问题。从冷烧结技术的发展概况出发,介绍了冷烧结工艺及致密化机制,详细阐述了冷烧结技术在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及发展情况,包括微波介质材料、铁电材料、锂离子电池、压敏材料、半导体材料和热电材料,并分析了冷烧结技术目前待解决的问题,对冷烧结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粉体特性对铜基金属粉末选区激光烧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冬冬  沈以赴 《航空学报》2007,28(1):222-227
 设计制备了多组分铜基金属粉末(组分包括Cu,Cu-10Sn,Cu-8.4P),并基于液相烧结机制实现了粉体激光烧结成形。研究了粉体特性(粉末粒度、颗粒形貌、化学成分、组分比例、及混粉均匀性)对烧结致密度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细粉末共混,并使其具有较宽粒度分布;使用球形或近球形细粉,均能提高粉末松装密度及烧结致密度。元素P能充当脱氧剂而改善润湿性;但若CuP含量多于15%质量分数,会因生成过多磷渣而降低烧结性。提高粘结金属CuSn比例能使烧结致密度得以改善;但若其含量超过30%质量分数,则会导致“球化”效应。提高混粉均匀性,有利于改善烧结致密度和组织均匀性。  相似文献   

11.
将混合超微粉(AlN+Al)添加到AlN细粉中,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常压烧结试验。测定了烧结体的导热系数,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2023K时,超微粉的添加使AlN的烧结密度和导热率提高;当烧结温度升至2123K时,超微粉的添加反而引起AlN的烧结密度和导热率的下降。讨论了超微粉对AlN的烧结和导热的作用条件和机理。  相似文献   

12.
紧拉型试样的电位场及其在裂纹扩展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疲劳裂纹扩展是预测结构疲劳寿命所必需的基本力学性能之一,而要取得有用的裂纹扩展速率数据,必有可靠的裂纹检测分析方法。在常温下,直读、柔度、涡流、超声、电阻及电位等方法均可应用,但在航空及其他动力装置用高温材料的试验研究中,则几乎只有紧拉(CT)试样的电位法可供使用。因此,较全面地分析CT型试样的电位分布,探讨优先的试验方案和给出相应的裂纹电位标定函数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脉冲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了添加镍粉中间层的铜/304不锈钢接头,研究了焊接温度对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镍粉为中间层,可以实现铜与304不锈钢的扩散焊接。铜/镍界面处铜、镍互扩散形成铜/镍界面扩散层,镍/304不锈钢界面处镍、铁互扩散形成镍/铁界面扩散层,铜/镍扩散层厚度大于镍/铁扩散层厚度。在焊接压力为10 MPa、焊接温度为900℃时,铜/304不锈钢接头剪切强度最佳,为98 MPa。铜/304不锈钢接头断口形貌呈韧窝状,断裂均在镍中间层处,接头连接强度受制于镍中间层本身的强度。  相似文献   

14.
导弹水下发射时喷管的气体流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导弹水下发射时喷管的气体流动问题,建立了水下喷管流的简化模型,定性地研究水环境的惯性对水下喷管内气体流动造成的阻滞作用。计算显示受阻滞流量△Q及受阻滞时间△t和喷管的喉部面积At呈幂函数关系,固定其他参数仅改变水深,△Q及△t和进口处气体的滞止压力p0与当地水下静压之间的压力差也有幂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喷管所处的水下深度越大,喷管内气体流动受阻滞状况也就越严重,而减小喉部面积At和适当增加膨胀比Ab/At以及增加滞止压力po,均有助于改善水环境对喷管喷出气体造成的阻滞状况。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烧结 等温锻造的方法制备Ti-17粉末合金,对粉末合金制备过程中各工序的密度、显微组织变化规律等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相同条件烧结后,-140目粉末烧结棒材和-80/ 140目粉末烧结棒材分别达到理论密度的98.06%和93.55%,在-80/ 140目粉末烧结棒材显微组织中观察到有大量的残留空隙存在.采用高低温等温锻造工艺能够有效去除粉末合金烧结后残留的空隙,提高合金的密度,使合金的显微组织得到显著细化和均匀化.烧结 等温锻造是制备优质粉末钛合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氧化铝基陶瓷型芯不易脱芯的难题,加入一定量的淀粉作为成孔剂。以白刚玉粉为基体材料、石蜡和蜂蜡为增塑剂、二氧化硅粉和氧化镁粉为矿化剂,采用热压注法制备氧化铝基陶瓷型芯;制备工艺参数如下:浆料温度为90℃、热压注压力为0.5 MPa、保压时间为25 s;研究不同淀粉加入量对氧化铝基陶瓷型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样品中淀粉的烧失,增大了氧化铝基陶瓷型芯内部的孔隙率;随着淀粉加入量的增加,氧化铝基陶瓷型芯的室温抗弯强度降低、显气孔率增大、溶失性增大、体积密度减小;经1560℃烧结2.5 h后,淀粉加入量为8%的氧化铝基陶瓷型芯综合性能最好,其室温抗弯强度为24.8 MPa、显气孔率为47.98%、溶失性为1.92 g/h、体积密度为1.88 g/cm3。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knowledge of the structure of low-mass X-ray binary systems is reviewed. We examine the orbital period distribution of these sources and discuss how the orbital periods are measured. There is substantial observational evidence that the accretion disks in low-mass X-ray binaries are thick and structured. In a number of highly inclined systems, the compact X-ray emitting star is hidden from direct view by the disk and X-radiation is observed from these only because photons are scattered into the line of sight by material above and below the disk plane. In such systems the X-ray emission can appear extended with respect to the companion star, which can lead to partial X-ray eclipses. There are substantial variations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disk rim with azimuth. These give rise to the phenomenon of irregular dips in the X-ray flux which recur with the orbital period, or to an overall binary modulation of the X-ray flux if the source is extended. The X-ray spectra of low-mass X-ray binaries can be used to probe the innermost emission regions surrounding the compact star. The spectra of the bright Sco X-1 variables can be fitted with two components which are provisionally identified as originating in the inner disk and the boundary layer between the disk and the neutron star respectively. The characteristic energy dependent flaring of the Sco X-1 sub-class may be a geometric effect trigger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inner disk or boundary layer. The X-ray spectra of the lower luminosity systems, including the bursters, are less complex, and in many cases can be represented by a single power law with, in some sources, a high energy cut-off. Iron line emission is a characteristic of most low-mass X-ray binaries, irrespective of luminosity.  相似文献   

18.
掺Mg对Bi Pb Sr Ca Cu O体系中110K超导相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名义组分为BixPbySr2Ca1.7Mg0.3CuzOw的块状超导体。根据直流电阻和交流磁化率测量的结果,给出了在7个不同温度下烧结的6个组分化合物的超导临界温度。在833℃到843.3℃范围内,110K相对80K相的体积比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分析了断口形貌。对110K相的生成有影响的Pb和Bi在样品中的剩余量受烧结温度和时间的控制。Bi Pb Sr Ca Mg CuO体系之所以能在较低烧结温度下形成超导相是由于掺Mg造成了部分熔点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热压烧结法制备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有机硅先驱体聚碳硅烷为粘结剂,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得了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并对其三点弯曲强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方法可方便的制得强度较高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单向板;其三点弯曲强度与试样的高跨比有很大关系,高跨比越大,弯曲强度越小;当高跨比为0.073时,材料弯曲强度为475.1MPa,断裂功为4.47kJ/m^2;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与普通陶瓷不同,表现塑性变形的非线性弹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冯乐键  吴心平 《推进技术》1988,9(2):29-36,96
本文提出了一种理论模型与实验相结合确定碳基材料烧蚀反应动力学参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方法。首先建立了碳基材料热化学烧蚀的湍流边界层模型,运用数值方法对边界层守恒方程组、表面烧蚀和固相热传导进行耦合求解,计算过程中不需要事先假设烧蚀的控制类型。其次,在电弧加热器中模拟火箭发动机喷喉的烧蚀环境进行烧蚀材料与氧化性气体反应的烧蚀实验。最后,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和在电弧加热器上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比较,确定烧蚀反应的动力学参数。作为实例,确定了石墨与CO_2的烧蚀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