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液压伺服控制中,经常使用非对称施力机构。但是,一般文献中均未给出单腔控制时非对称施力机构服阀静态工作点及其参数的计算方法。这给单控控制的伺服系统的设计带来了困难。对此,笔者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给出了单腔控制的非对称施力机构伺服阀静态工作点、流量增益及流量-压力系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非对称转子系统主动平衡型抑振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柔性转子动平衡的思想,对非对称支承—柔性转子系统设计了一种最优极点配置型主动平衡控制器,以主动控制一般转子系统的不平衡响应。对航空发动机模型转子单点轴承座施力控制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方便,抑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差动缸液压伺服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差动缸液压伺服系统往复运动是非对称的。本文为了补偿非对称提出了压力非线性补偿方案,不仅消除了活塞面积不对称的影响,而且消除了负载力变化的影响以及流量与输入信号的非线性影响。本文第二部分内容讨论了差动缸液压伺服系统的传递函数及简化方法,并分析了面积比等参数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型号后缘襟翼单一作动器脱开故障,翼面非正常变形导致的两侧机翼非对称滚转力矩及横滚配平问题。采用内外襟翼之间布置的交联机构,减小故障翼面过度倾斜和提供翼面能量吸收及辅助约束,进而确保系统故障后飞机仍然具有继续安全飞行和着陆能力。应用链式分析技术,实现了对襟翼单一作动器脱开故障冲击过程仿真以及交联机构制动行程和吸能需求预测,通过交联机构设备级研发试验完成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某些场合,要求非对称结构,本文分析设计了非对称双腔作动筒及非对称旋转分配阀伺服机构主要参数;有效地抑制了常规非对称伺服机构在正反两方向上静态和动态性能差异,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合成射流对细长旋成体大攻角非对称涡控制进行了研究,基于合成射流激励器设计了一频率高达1kHz的非定常小扰动控制机构,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大攻角非对称涡主动流动控制。应用天平测力和七孔探针流场测试技术,研究了合成射流非定常小扰动电压和频率对非对称涡的控制特性和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合成射流能够完全消除背涡的非对称性,扰动频率是影响非对称涡控制的一个关键参数,高频扰动下模型背风区非对称涡结构趋于无控制流态。且文中结果发现,当攻角α=57.5°、非定常小扰动频率fs=150Hz时,即可将非对称涡完全控制成为对称涡。  相似文献   

7.
全机非对称外挂状态颤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对称外挂状态飞机的颤振特性作了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窜支自动跟踪及可视化处理,取得满意的结果,为非对称密集模态飞机结构的颤振分析和数据处理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二元保形非对称膨胀喷管流场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一种与无人飞行器后体一体化设计的二元保形大宽高比非对称膨胀喷管在地面状态的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尾喷管推力性能和三维流动特征随落压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虽然二元保形非对称膨胀喷管沿横向存在非等强度膨胀,但在研究范围内最佳落压比仍主要取决于上方短膨胀面结束位置面积与喉道面积之比;沿横向不等强度膨胀...  相似文献   

9.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一种与无人飞行器后体一体化设计的二元保形大宽高比非对称膨胀喷管在地面状态的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尾喷管推力性能和三维流动特征随落压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虽然二元保形非对称膨胀喷管沿横向存在非等强度膨胀,但在研究范围内最佳落压比仍主要取决于上方短膨胀面结束位置面积与喉道面积之比;沿横向不等强度膨胀诱发的二次流及旋涡流动能够增强环境冷流与喷流之间的掺混;在研究的落压比范围内,随着落压比的增加喷管的推力性能变化很缓慢。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仿昆虫翼尖的空间“8”字型运动轨迹,设计了一种基于空间revolute-universal-revolute-spherical(RURS)四杆机构的扑翼机构,通过单自由度驱动即可输出三维的空间“8”字轨迹。运用Denavit-Hartenberg参数法建立了空间四杆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机构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利于扑翼飞行的机构参数。基于该空间四杆机构的优化结果,建立了一种微型的扑翼机构虚拟样机,通过ADAMS仿真得到其输出运动并验证了运动学理论计算的正确性。所设计的扑翼机构扑动幅度达到149.8°,扭转角度达到29.9°,且“8”字型扑动规律与昆虫翅膀的运动更为相近。扑翼机构的最大尺寸不超过5.8cm,仿真发现的时间非对称扑动对气动性能有一定提升,对于微型化、轻质化、高效化扑翼飞行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低速和高速风洞试验对翼身组合体的前体非对称分离涡气动特性的研究,以及对旋成体非对称涡进行了大量的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本专题所研制的细长翼身组合体的前体在较大迎角下有多个非对称涡;迎角、旋成体的外形,尤其是头部的几何形状是细长前体出现非对称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F—16飞机在非对称外挂情况下的极限环振荡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军猎鹰办公室(AFSEO)提出了F-16飞机非对称外挂构型的验证要求。根据模拟构型的试飞和分析结果进行了F-16飞机的颤振验证。历史上,几乎没有对非对称构型提出过要求,因此,F-16飞机在非对称影响下的颤振特性试飞数据是有限的。结合这个问题,AFSEO以前仅用半展动力学和气动力模型进行计算,而假定在另一侧为镜面效应。为了解是否所有的非对称构型都必须用全展模型来分析,他们制定了一个试验大纲。用半展和全展模型对各种非对称构型下的颤振特性进行了分析。全展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机有颤振不稳定性,这与半展模型分析结果不同,因而进行了颤振试飞。试飞结果表明非对称构型的加载会产生一个较大的灵敏度,同时还会增加其稳定性。试飞结果与全展的气动模型吻合得相当好,这表明对于非对称的载荷构型应该使用全展气动模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虚拟载荷校准试验的襟翼曲柄测载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敏  蒋献  贾天娇 《航空学报》2020,41(2):223408-223408
飞行载荷测量是验证飞机结构完整性,完成飞机定型必需的试验项目。基于应变法的飞行载荷测量方法通过地面校准试验构建应变与加载载荷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将飞行实测应变代入载荷模型求得飞行载荷。某型飞机襟翼驱动曲柄几何外形不规则,具有轴向弯折、截面非对称等特点,载荷测量存在困难。基于该襟翼驱动曲柄的运动机理及襟翼操纵机构的传力路径研究,对曲柄进行受力分析,提出曲柄载荷测量方法,并利用虚拟载荷校准试验的手段对本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战斗类飞机非对称投弹和非对称挂载这类情况,分析了投弹时横向扰动及纵向机动时横向耦合的机理,描述了其对飞行安全的威胁;通过引入所投弹质量、位置以及飞机法向过载,设计了非对称投弹/非对称挂载补偿控制律.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补偿控制律可消除上述两种情况下的横向扰动,有助于非对称投弹时飞机状态的保持,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非对称挂载情况下着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主要讨论激光片光技术在细长翼身组合体前体非对称分离实验研究中的应用。通过激光的片光显示非对称分离涡,使研究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细长翼身组合体前体的非对称涡的形成和形态。实验采用了四种前体的翼身组合体模型。通过片光显示,得出了每一种模型出现非对称涡的起始迎角。研究表明:l:3尖锥、l:3尖拱、l:3顶点倒圆的尖拱、l:l顶点倒圆的尖拱四种头部出现非对称涡的起始迎角各不相同,它与各自的分离特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由于T形尾翼特殊的结构和气动布局形式,其临界载荷的确定除了要考虑对称载荷外,非对称载荷也有可能构成尾翼及后机身结构的设计情况。本文以CCAR25部为设计准则,系统分析了T形尾翼非对称载荷受载的模式与特点,给出了非对称载荷的分析方法与流程,并比较了各设计情况的临界载荷,最终确定出T形尾翼的非对称载荷设计工况。  相似文献   

17.
刘学文 《推进技术》1995,16(2):4-10
介绍了脉冲激励法(锤击法)模态试验系统。该法设备简单,使用方便,移动施力部位容易,可以在不允许安装激振器的部位实现激振,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试验结果可提供给导弹总体设计部门,以检验发动机与弹体配匹的结构动态特性,并可供发动机振动分析之用。  相似文献   

18.
细长体大迎角流动的非对称特性及声激励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测压、油流、粘贴转换带、热线频谱采集及声激励控制等一系列试验研究,讨论了Re数、转捩带对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分析了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流动的特点。重点对声激励控制流动的非对称性的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提供了有无声激励时功率谱和相关系数的变化情况,并提出了所支持的细长体流动非对称性产生机制的流场的空间动力不稳定性观点。最后阐述了声激励控制非对称流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飞机结冰是威胁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结冰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非对称结冰模型,对飞机在结冰条件下的飞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提出了一种精确的结冰程度计算模型,建立了飞机非对称结冰模型,模拟了飞机在非对称结冰状态、不同结冰严重程度以及不同飞行阶段对结冰引起的滚转及偏航力矩的动态响应特性,并探讨了结冰对飞机飞行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非对称结冰使飞机飞行性能恶化,而且飞机在非对称结冰状态下极易偏离正常飞行状态,对飞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北航D4风洞PIV系统的布置及具体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PIV技术在前体非对称涡流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在迎角50°、Re=0.14×10°~0.55×106时,对旋成体X/D=2和3.35截面流动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数的增加截面上流动结构存在从非对称二涡向三涡发展的趋势;在亚临界区,旋涡对非对称压力分布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在临界起始发展区及临界区,边界层流动状态及其分离形态对非对称压力分布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前体非对称涡沿轴向由二涡向三涡的发展状态在临界起始发展区比亚临界区将向更上游的位置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