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建立了异形型腔电解加工阴极设计和加工过程仿真的数学物理模型,并在MATLAB平台上利用PDETool工具箱编制了有限元求解和动态加工仿真程序,针对某型发动机扩压器叶间流道异形型腔设计制造了阴极和工装夹具,选择并优化了加工参数,试验加工出的型腔试件能均匀留出0.15~0.30 mm的加工余量,满足了实际加工的工序要求.  相似文献   

2.
电火花型腔加工中加工余量分配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火花型腔加工中,加工余量的确定及分配对电火花的加工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加工余量及分配的优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明显地提高了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3.
复杂开头雕塑曲面型腔的数控加工是机械类压铸模具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本文针对雕塑曲面型腔的结构特点,较深入地研究了型腔粗加工方法,并给出了粗加工刀具直径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梦媛  李迎光  许可 《航空学报》2021,42(10):524979-524979
框、梁、壁板、蒙皮等飞机关键零部件中包含大量型腔特征,其加工效率直接影响零件的整体加工效率。高速铣削机床的发展为此类零件的高效加工奠定了很好的硬件基础,也给型腔铣削刀具轨迹生成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蒙皮镜像铣由于其特殊的设计,对刀具轨迹提出平滑无抬刀、步距变化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等更严苛的要求,从而保证蒙皮高质量加工。结构件高速加工中为了保持刀具的高进给和高转速,也要求刀具轨迹平滑且步距平稳变化。然而现有的型腔铣削刀轨生成方法大多基于局部优化解决加工残余和刀轨不平滑问题,难以生成同时满足多工艺约束尤其是步距约束的刀具轨迹,无法完全发挥高速机床的性能。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中轴变换的型腔高速铣削刀具轨迹生成及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中轴变换提取型腔骨架线,并进一步修正从而生成刀轨偏置基准和初始刀轨。其次利用图像变形算法对初始刀轨进行迭代变形优化,使最终优化刀轨与目标型腔区域吻合,且满足高速加工的工艺约束条件。该方法在离散的图像域内从整体角度优化刀具轨迹,不仅保证轨迹平滑无抬刀,还能保证步距在容许范围内平稳变化。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保证轨迹平滑和步距平稳变化等方面的有效性,能够满足高性能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用数控车床加工复杂的内腔型面零件方法,采用分刀加工技术可解决型腔径向距离大,普通机床不能加工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起落架产品涉及到的典型深孔及型腔,通过归纳和总结,并以具体实例的形式进行了说明,对于大型结构深孔及型腔的加工,提高表面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起落架产品涉及到的典型深孔及型腔,通过归纳和总结,并以具体实例的形式进行了说明,对于大型结构深孔及型腔的加工,提高表面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钼钛锆合金的耐高温和抗高温高速燃气冲刷等优点,使其被广泛应用为航天发动机控制模块的结构材料,但其高效精密加工一直是应用中的难题.因此,采用线切割及电火花(WEDM+EDM)组合放电加工的工艺,开展了钼钛锆材料固体发动机燃气阀特殊型腔加工的组合工艺研究.与传统切削加工相比,该方法具有加工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和具备加工复杂型腔的能力;与单一电火花加工相比,具有加工效率高、电极损耗小等优点.通过某型号固体发动机燃气阀的加工试验,采用组合工艺完成了燃气阀体的上下异形面型腔、阶梯异型孔、窄槽和异形盲孔等特殊型腔的高效高精度加工.  相似文献   

9.
高速切削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叙述了高速切削技术的意义,并介绍了它在电极制造、淬硬材料型腔的直接加工及样件的快速成型中的应用及优点,并简要说明对高速铣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异形型腔组合电加工数字化制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针对难切削材料整体构件上深窄、甚至弯扭异形型腔的加工难题,提出了数控电解/数控电火花组合电加工的工艺方案,同时应用数字化制造技术,力求优质、高效、低成本、快速响应地实现航空航天发动机等薄壁、复杂整体构件上异形型腔的加工,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激光陀螺光学加工的特点。指出激光陀螺的光学加工是本着构成满足特定要求的激光谐振腔的目的,以谐振腔工作时的性能要求为依据,采用其自身特有的打孔和抛光工艺,来严格保证孔的直线度、孔与孔、孔与面之间位置度公差要求。其中涉及的大深径比细长孔加工、不规则内孔抛光、超光滑表面加工及相对已成形孔有严格位置、角度精度要求的面形抛光更是突出了激光陀螺光学加工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刘辰  徐家文  赵建社  吴锐 《航空学报》2010,31(4):871-876
数控电解预加工是组合电加工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工艺,本文专题论述了三元流闭式叶轮数控电解预加工中阴极及其运动轨迹设计等关键技术。提出了采用多个阴极分区域加工流道的方法,利用先层切再叠加的方法将三维问题简化为二维问题处理而实现阴极加工型面的数值求解。在完成阴极结构优化设计专用工装夹具设计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基础上,以某型三元流闭式叶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加工工艺试验,并加工了符合设计要求的三元流闭式叶轮。试验研究表明,采取数控电解预加工工艺方案能够满足实际生产要求,可提高效率40%,降低电火花加工的电极损耗50%。  相似文献   

13.
刘辰  徐家文  赵建社  吴锐 《航空学报》2010,31(3):650-654
针对难切削材料三元流闭式叶轮上复杂弯扭型腔的加工难题,提出数控电解(NC-ECM)/数控电火花(NC-EDM)组合加工数字化制造技术方案。本文重点论述了其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包括总体工艺流程设计,数控电解预加工中阴极及运动轨迹设计,数控电火花精加工中电极及加工轨迹设计,工装夹具设计以及加工参数的选择与优化等问题。成功试制了合格的某型三元流闭式叶轮,试验结果表明,组合电加工技术能够满足三元流闭式叶轮的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微细电解铣削加工模型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朱荻  曾永彬  王少华  黄绍服 《航空学报》2010,31(9):1864-1871
 对微细电解铣削加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分层加工技术应用到微细电解加工过程中,显著改善了加工稳定性;建立了微细电解铣削加工的数学模型;基于电化学刻蚀原理,在线制得直径小至10 μm的圆柱电极;分组实验并验证了加工模型中各参数如:电极直径、加工电压、电解液浓度、铣削层厚度等对微细电解铣削加工精度的影响。通过优化加工参数,成功加工出了深三角结构和四棱台微型腔,形状精度高,加工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5.
构建的基于代理机制的模具工艺分析系统是模具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该系统可以针对每个模具型腔具体几何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模糊算法完成模具型腔典型工艺的模糊推理;在动态联盟内进行可利用资源搜索,以确定每个特征可以采用的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能够为模具优化调度代理提供必要的参数,在联盟内实现基于CORBA的分布式模具工艺调度。  相似文献   

16.
何磊  裴景玉  郑博文  金方进 《航空学报》2014,35(4):1165-1172
电火花铣削可以利用简单电极加工复杂工件,对铣削过程中电极损耗进行补偿是保证工件加工精度的重要措施。使用圆柱电极进行定长补偿铣削加工,加工过程中电极端面会形成一个圆锥形。为保证补偿精度,对电极圆锥形端面的形成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定长补偿下工件被加工情况的研究,阐述了圆锥形电极形成的具体过程;并且论证了在加工进入稳定阶段以后,圆锥端面角度会基本保持在一个恒定值,研究了初始加工深度和补偿长度对锥形过渡阶段的影响;在电极直径、电参数一定情况下,验证了加工模型中锥形角度与目标加工深度的函数关系,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相差2.1%;最后给出了加工实例,并获得较好的加工效果。  相似文献   

17.
航空发动机机匣摆线粗加工轨迹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  罗明  吴宝海  张定华 《航空学报》2018,39(6):421814-421814
针对机匣零件粗加工过程中凸台多、加工余量大、材料难切削、刀具磨损快、加工周期长等特点,提出了一种机匣摆线粗加工刀具轨迹规划方法,该方法能有效控制切削过程中刀具负载的变化,改善刀具切削过程中的加热-冷却循环,减缓刀具的磨损,提高机匣粗加工效率。首先,通过对两种摆线模型的分析,建立了摆线铣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摆线铣的优缺点;其次,结合机匣零件特点,将模型在精度范围内离散为点模型,利用圆锥将模型展开并建立展开模型与原始模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对可加工区域的划分和平面逼近,生成了适用于机匣零件的摆线粗加工刀具轨迹。最后,分别通过摆线铣刀具磨损实验、平面型腔摆线铣实验和机匣摆线铣实验,验证了摆线铣在降低刀具磨损、延长刀具寿命方面的有效性,以及本文轨迹生成算法在航空发动机机匣实际加工中的正确性和高效性。研究成果能有效缩短加工周期、降低加工成本,提升机匣零件的粗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8.
单环圆周密封装置设计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点介绍了用于密封航空发动机主轴承腔的先进单环圆周密封装置的结构和性能设计特点,对几种关键设计方法进行了综合论述:首次提出了关于结构尺寸、加工精度、弹性元件弹性力与密封静态和动态性能相关的关联方程,可进行动、静态泄漏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