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黑鹰"之路》《"黑鹰"之路》是一部全面介绍"黑鹰"直升机的著作。作者作为"黑鹰"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铜鼓亲身经历,全面介绍了西科斯基公司如何参与"黑鹰"项目的竞争,如何通过修改设计满足军方要求,试飞过程中对"黑鹰"直升机进行的一系列设计修改,以及"黑鹰"直升机在美国军方和国际客户中的使用情况。《"黑鹰"之路》一书内容翔实,是了解"黑鹰"直升机难的的图书。定价58元  相似文献   

2.
北宋中期,张载在以回向"三代"为主的政治环境下,建立了一套"内圣"与"外王"相互支援的思想系统。在"内圣"领域,张载继承和发展了孔孟以及《中庸》中的"诚明"思想,认为"致圣"应当"因明致诚",主要从"穷理"和"尽性"两方面来致学成圣。在"外王"领域,张载以《周礼》为核心,以"井田""封建"为变革的主要内容,构建了一套涉及经济、政治、军事以及社会教化的变法体系。张载在"内圣"方面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但在"外王"领域却充满理想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
"千年古县"德化县位于"闽中屋脊"戴云山麓,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陶瓷文化游"、"自然生态游"、"红色文化游"和"宗教文化游"四大特色。六月烟花正盛,让我们亲近德化,感受这座以"陶瓷文化"闻名于世,以"戴云山水"显赫八闽的名城吧。  相似文献   

4.
《航空港》2008,(6)
如果说天下的美女俊男是"色",那么"戒"就代表着物质生活的所有诱惑,二者呈现的是飞蛾扑火的关系,即"色"是飞蛾,"戒"是烛火。《色,戒》中,当看到跟原著描述非常相似的6克拉椭圆形粉红钻戒闪亮登场之时,让我们看到了对于"色"与"戒"最直白的解释"戒"就是指"钻戒","色"就是指"情色",将两者引申融合,也可互为因果,"戒"因色而生"色","色"因"戒"而放光。  相似文献   

5.
谐声字的声符不仅能够标音,而且具有示义的功能。运用清代段玉裁、王念孙等人提出的"音近义通"的理论,通过考释"炎"声符字,得出"炎"声符字主要沿着"尖锐"义、"光闪"义、"炙热"义三个源义素引申,从而归纳"炎"声符同源词的词义系统,进而构建"炎"声词族系统,为词源学做一些具体的研究,推动其朝理论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百余年来,关于"国学"与"现代化"的文化论争从未中断。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分化与连续的特点日益凸显,促使了"国学热"的产生。经历了80年代中期着力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引进西方思想的"新启蒙运动"之后,9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和重建"人文精神"盛行一时,"国学热"逐渐兴起,一改80年代批评传统的立场。短短十余载,转变之快,问题之多,不得不令人深思。对于国学,是疑古,信古还是释古?如何打破学科界限,拓宽视野,将"国学"置于古今中外文化变动的大环境中进行"动态"研究,是新世纪进行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格物"出自《礼记·大学》,明代大儒王阳明解"格"为正,正其不正以归于正;解"物"为事,皆从心上说。"格"作为工夫论,即正、诚、致;"物"作为实践对象,指"心""意""知"。"格其心之物"对应"正心";"格其意之物"对应"诚意";"格其知之物"对应"致知"。"格物"合起便是正心、诚意、致知;从心本体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皆是一事。王阳明"格物"的理论建构蕴涵着阳明心学的标志性特征,这显示出"我"作为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了人的自主与自信的精神,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形声字的声符不仅有表音作用,还具有示源功能。对"氐"进行形义分析,找出"氐"的源义素,运用音近义通理论,将以"氐"为谐声偏旁的一组同源字进行系联,发现"氐"声词主要沿"根柢"义、"趋向"义、"土石"义三条路径延伸,形成多层多向的同源系列,构建出具有规律性的"氐"声词族。  相似文献   

9.
民机型号合格审定程序要求型号申请人通过系统性规划和实施型号研制过程,向局方提出正确、完整和可追溯的适航符合性证据,用"设计保证"确保产品符合适航规章要求。基于系统工程中"双V模型"(ValidationVerification,简称"双V模型")理论,以"研制规划保证回路"和"研制过程回路"为两条核心路径,辨识了证据体系与构型管理、民机系统研制过程及型号合格审定过程之间的接口关系,以飞机、系统和设备层级下的构型项目类型为框架,提出了以"规划保证"、"需求定义"、"逻辑/物理方案实现"、"确认数据"和"验证数据"五个维度构成的符合性证据体系,明确了证据链数据间的传递关系。  相似文献   

10.
荀子根据"勇"与"义"、"利"的关系提出了"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士君子之勇",只有"士君子之勇"是值得提倡的。荀子还将"勇"划分为上勇、中勇、下勇,认为只有上勇才是真正的大勇。真正的勇并不是先天具有的,是后天"人为"的结果,需要重视礼的作用,树立重义轻利的求荣避辱观念,通过师法不断培养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