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新型协调加载系统(加载系统)在某型直升机飞控(操纵)系统地面闭环仿真试验(飞控试验)中新设计及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探讨了用模拟气动载荷,去仿真操纵量信号给接收方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某型民用飞机为背景,阐述了飞控系统功能验证的重要性以及驾驶员在环试验对飞控系统功能的验证作用。在此基础上,介绍并设计了作为驾驶员在环试验重要评定依据的驾驶舱仿真仪表显示系统。此系统利用VC++6.0和OpenGL编程工具的核心优势,同时采用VMIC实时网通讯保证了仿真仪表显示的实时性。并通过驾驶员在环试验,验证了驾驶舱仿真仪表显示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飞机地面模拟试验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某型直升机为对象,构建了基于显模型跟踪控制的直升机4通道电/光传飞控系统的地面验证系统。通过电/光传贴地实时飞行仿真对比验证表明,本文所开发的数字量之间的串行光传技术及模拟量脉冲编码数字化光传技术是可行的,从而为我国直升机由电传向光传系统发展作必要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4.
飞控计算机是现代直升机控制的不可缺少的设备,研制功能完善的高性能飞控计算机是直升机发展的重要一步。在飞控计算机应用到直升机上之前,需要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仿真测试。本文结合飞行控制律的设计,开发了用于对飞控计算机进行全面测试的半物理仿真系统。主要完成了模型的建立和仿真;研制了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及仿真工具软件MATLAB的主仿真系统,并进行了调试。通过对其开环和闭环的调试以及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该系统对发送的飞机姿态信息能够进行实时显示和处理,满足飞行品质技术指标要求,半物理仿真结果可真实可靠地反映直升机的飞行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某直升机电子特设系统综合模拟试验的直升机运动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着重对直升机航姿信号两种仿真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两种方法的仿真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戴宁  司云玲  雷亚平 《飞行力学》2006,24(1):77-80,84
介绍了基于M ATLAB开发的某型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仿真软件包及快速原型的开发,说明了系统各单元的模型及系统仿真的实现。并对飞控系统的所有功能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的设计合理可行。在某型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本软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控制律的设计及验证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直升机飞控系统物理仿真的组成和原理,探讨了直升机建模和仿真软件开发的途径,并重点对视景系统解决方案和气动力模拟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1773光纤数据总线的光传飞控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完成直升机显模型跟踪光传飞控系统局域网的设计,对基于 MIL-STD-1533B多路传输数据总线协议的 MIL-STD-1773光总线协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1773光总线的光传系统的开发思想和途径,并对光总线的硬件结构配置及软件实现进行了设计;构建了直升机显模型跟踪光传操纵系统的地面物理仿真验证平台,由给出的光传与电传对比仿真,表明所设计系统是正确并可行的,对开发光传操纵技术具有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直升机着舰模拟技术开展深入研究,重点研究舰载直升机着舰模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直升机和舰船数学模型,飞控系统数学模型,视景显示系统,仪表显示系统,舰船甲板流场模型,教员控制台和操纵负荷系统等。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某型GPS/INS组合导航评估系统的原理、结构形式,构建方法。经过仿真试验验证,此系统可以完成某型飞控系统导航算法的动态验证,同时还可以独立提供GPS模拟数据、对飞控系统进行测试、开展跑车试验等功能,具有简单实用、通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直升机姿态测量系统软件的设计。叙述了姿态测量系统的构成,测量软件的各项功能及其具体实施方法。该软件已在某重点型号直升机全机静力试验中使用,结果表明这种软件的计算方法和数据精度满足了试验要求,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直升机起落架抗坠毁性能的有限元仿真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漳平  向锦武 《航空学报》2003,24(3):216-219
 建立了直升机起落架抗坠毁有限元模型,模拟硬着陆和坠毁过程,以考察起落架在坠毁事故发生时的吸能能力。有限元建模使用真实的几何模型,用一个虚拟的框架代替机身把起落架连接起来,全机质量折算为减缩质量并分布到该框上。缓冲器用弹簧—阻尼器单元替代,其参数由性能曲线给出。使用非线性瞬态动力学的显式解法求解冲击问题。对两种情况进行了仿真:分别以6.0m/ s 和10.2m/ s 的垂直速度撞击地面。坠毁实验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直升机/发动机系统综合控制半物理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直升机/发动机系统综合控制半物理仿真试验平台,针对直升机/发动机系统综合模型和综合控制算法进行数字与半物理仿真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串级PID(proportional integration differential)+扭矩前馈+总距补偿的系统抗扰控制算法,并提出了基于机载简化发动机模型的多模式综合实时优化控制算法.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 直升机/发动机系统综合开闭环模型能够模拟发动机从起动到慢车再到直升机飞行的整个过程,自由涡轮转速超调量和下垂量均在4%以内,在不同飞行条件下,动静态品质均满足设计要求.本文还进行了综合系统多模式优化技术的半物理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综合控制律的良好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直升机传热与红外特征建模与分析(英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直升机蒙皮表面及排气温度分布受到发动机排气系统、旋翼下洗气流和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为了能够精确地模拟直升机蒙皮表面及排气温度分布,在进行处于悬停状态的直升机三维流场和温度场建模与分析时,综合考虑了旋翼下洗对喷流的影响和太阳辐射对机身加热的影响。基于温度场和流场数据,通过正反射线踪迹法对直升机红外波段辐射强度的分布进行计算。针对一假想的排气系统与后机身融合的直升机模型,本文对其热特性和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非线性系统的动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反映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系统的动稳定性,建立了旋翼/机体耦合非线性动力学微分方程,在时域内求解微分方程得到各片桨叶的挥舞、摆振及机体的响应用以对系统进行数值模拟;为了获得系统稳定性的定量值,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确定模态频率,用基于傅立叶级数的移动矩形窗方法得到模态阻尼。地面共振分析表明,时域分析与特征值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与试验值吻合,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大总距时,用时域分析得到的模态阻尼与试验值吻合得更好,该方法可用于具有非线性减摆器的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系统的动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的操纵系统操作试验是以直升机在恶劣飞行条件下、且在操纵系统助力器失效时,判断直升机操纵系统本身有无过度变形、过度摩擦和卡阻现象发生以确保直升机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安全飞行。此试验是在某型直升机上严格按适航条例规定,在动平衡加载状态下全行程范围内往返运动进行测试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典型液压助力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助力器静动态性能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不可忽视液压刚度、结构刚度、摩擦、泄漏等非线性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建立了基于AMESim的助力器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样例液压助力器进行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仿真数据和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较好地反映了实际系统的性能。因此仿真结果可以为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液压助力器打样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AC311直升机自转着陆模拟试飞,验证其自转下滑性能满足CCAR27适航要求.在试飞过程中,飞行员发现发动机无动力时旋翼转速下降较快,在接地前“瞬时提距”时旋翼转速恢复较慢,较难完成自转着陆.为此,根据国际上比较贴近飞行员的定性意见的当量悬停时间,设计部门分析自转下滑性能偏低的原因,并通过换装参考直升机主桨叶进行对比试飞确认,提出了调整桨叶转动惯量的解决措施.这些措施经装机试飞验证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吴惠松  林麒  彭苗娇  柳汀  冀洋锋  王晓光 《航空学报》2019,40(11):123144-123144
设计了一种用于飞行器双机编队飞行的风洞试验模型绳系并联支撑机构,模拟在周边有障碍物的有限空间通道中的飞行运动。以直升机为例,根据工况参数设计了双绳牵引并联机构作为飞行器模型的支撑,建立了基于可移动的滑轮铰点与直升机模型编队协同飞行的运动学模型,对系统的静刚度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旋翼转动对该绳系支撑系统动刚度的影响,给出了在有限空间通道中模拟双机编队飞行与着陆过程中绳与绳之间、绳与模型之间的干涉算法,并对该支撑机构的绳系结构进行了干涉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支撑机构能有效解决模拟飞行器模型双机编队在有限空间中飞行运动时的支撑干涉问题,而且系统刚度达到低速风洞试验的稳定性要求,是低速风洞中支撑飞行器模型进行编队飞行试验的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