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开展正、负尾桨距条件下的尾桨噪声试验研究,并分析推力侧与拉力侧的尾桨噪声指向性差异。首先,在消声试验室中搭建了尾桨悬停状态噪声试验平台;其次,利用布置的传声器阵列,测量了不同传播距离下的噪声量级、尾桨拉力侧和推力侧不同观察角下的噪声水平以及尾桨在正负尾桨距和不同转速下的噪声水平。试验测量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试验结果表明在拉力侧和推力侧均存在噪声指向性,且拉力侧的噪声水平高于推力侧;在一些观察角下,噪声值不是在0°尾桨距时最小。  相似文献   

2.
唐华 《国际航空》2001,(7):61-62
涵道式推力矢量螺旋桨 技术是推力矢量技术在传统直升机上的推广和应用,以替代直升机原有的尾桨系统。这一系统不仅能产生传统直升机尾桨的扭矩,还能产生前推力。在直升机上加装升力机翼,起对旋翼卸载的作用,将构成一种符合低全寿命成本,高性能要求的新概念复合式直升机 美国军方目前正在开发一种采用涵道式推力矢量(VTDP)技术的复合式直升机,旨在用这种技术成为在降低直升机全寿命成本的同时,提高传统直升机飞行速度、航程和生存性的可能手段之一。 目前美国的Piasecki飞机公司已经与美国海军空中系统中心(NAVA…  相似文献   

3.
无尾桨直升机发展历程麦道直升机公司的前身休斯直升机公司,早在1975年就开始自筹资金进行无尾桨技术的发展研究,并于1977~1978年期间进行了飞行试验。试验是在一架改装后的OH-6A直升机上进行的,该机仍带有尾桨,只是在尾梁外加装了玻璃钢环量控制包皮,用一个普通风扇提供低压气流。首次试飞时环量控制尾梁提供了相当于尾桨25%推力的侧向力,证实了环量控制尾梁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明确某型直升机尾桨断裂故障原因,对于该型机的使用、维护有现实意义,对于新机型的安全性提升有借鉴意义。首先通过故障树分析法对某型直升机尾桨叶断裂故障进行分析,得到底事件分析结果;然后开展宏、微观断口分析;最后对柔性梁断口损伤演化开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桨叶断裂性质为低应力高周双向弯曲疲劳断裂,当柔性梁纤维压缩方向强度性能值小于700 MPa 时,断口的形式与故障尾桨柔性梁断口类型相似;大载荷状态尾桨会产生较大的振动,振动的增加加剧了尾桨的载荷,导致尾桨柔性梁根部载荷增加,超出柔性梁设计承载能力,桨叶柔性梁根部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一架无人直升机的电动变距尾桨为基础,建立关于尾桨升力计算的仿真模型,并对特定工况下采用不同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湍流模型进行不同桨距下尾桨的数值模拟,得到尾桨升力随桨距变化的曲线;最后将升力曲线与试验数据作对比,验证尾桨仿真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尾桨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将尾桨所受气动力进行了严格的公式推导,根据公式将尾桨空气动力的研究转换为对公式中相关参数的研究,然后对尾桨叶片进行了贴片标定,最后通过直升机飞行试验验证了定性分析得到的尾桨气动规律,为后续的尾桨载荷试飞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7.
基于叶素理论和滑流理论,建立了悬停状态直升机倾斜式尾桨诱导速度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根据高正-辛宏理论,并考虑到倾斜式尾桨的倾斜角,对直升机倾斜式尾桨涡环侧飞速度边界进行了预测,并与飞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预测方法计算所得的倾斜式尾桨涡环状态与飞行试验结果较为吻合,该方法可对直升机倾斜式尾桨涡环进行有效地预测。  相似文献   

8.
直八运输型直升机是单旋翼带尾桨式大型多用途直升机,起飞重量为13000kg。机上装有三台涡轴发动机,单台起飞功率为1130kw,三台发动机在主减速器实现并车,经主轴将功率传给旋翼,经尾传动轴、中减、斜传动轴、尾减带动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个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的直升机旋翼/尾桨/垂尾气动干扰分析方法。在该方法中,选取Navier-Stokes方程为控制方程,使用二阶迎风的Roe格式进行空间离散,并选取隐式LU-SGS(Lower-Upper Symmetric Gauss-Seidel)格式进行时间推进,湍流模型为B-L(Baldwin-Lomax)模型;为了实现旋翼、尾桨和垂尾网格之间的流场信息交换,采用运动嵌套网格方法。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Helishape 7A旋翼和Lynx直升机尾桨进行了算例计算,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着重针对旋翼/尾桨干扰特性进行了计算,并进一步计入垂尾的干扰,对垂尾/尾桨干扰以及旋翼/尾桨/垂尾干扰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旋翼、尾桨和垂尾相互干扰的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垂尾/尾桨构型,阻塞面积越大,对应的尾桨拉力也较大,但尾桨和垂尾获得的净拉力却减小,且不同阻塞面积下,推力式构型尾桨比拉力式尾桨具有更大的净拉力;然而,在前飞过程中,直升机垂尾对旋翼与尾桨干扰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廖伦金 《飞行力学》1994,12(2):87-90
根据国外有关参考资料,对直升机丧尾桨推力导致意想不右偏航进行了讨论分析,简单介绍了直升机飞行时的四种飞行特性,(风标稳定性、尾桨涡环状态、主旋翼桨盘旋涡影响,丧失前飞升力)在意外右偏航中的作用和特点,以及改出方法和实施改出的应急措施,为飞行人员保证飞行安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直升机主,尾桨自由尾迹相互干扰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旋翼和尾桨干扰的数值计算了方法,通过对常值直升机肇翼和尾桨自由尾迹相互干扰的数值模拟,给出了干扰对旋翼和尾桨非定常气动力以及相应的非定常尾迹几何形状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悬停时尾桨叶面非定常压力脉动主要是由于在旋翼下洗流的诱导下,尾桨与其自身尾涡于干扰引起的,随着旋翼和尾桨间距的增加,旋翼对尾桨气运特性的影响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欧直公司研究开发了几项重要的直升机技术,加以应用后研制出几种独特的新型直升机。有装球柔性主桨和尾桨桨毂的MK2超“美洲豹”;装无轴承全复合材料主桨的EC135轻型直升机,它研制的涵道式尾桨噪音低,传动系统结构紧凑;最近研制的是由3片桨叶组成的以球柔性主桨系统和低噪音涵道尾桨为特点的EC120直升机。  相似文献   

13.
大型薄壁曲面复合材料零件多采用热压罐工艺成型,在固化过程以及脱模过程会产生变形,导致零件变形超差,部件装配困难。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采用路径相关本构模型对其固化成型过程进行分析,然后进行热压罐成型试验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就此采用反向补偿法修正模具型面。仿真结果表明,某大型薄壁曲面复合材料零件成型后最大位移为11.121 mm,最小位移为0.171 mm,分别发生在对称轴方向短边的边角点和靠近对称轴方向短边的边角点;零件在变形较大的两侧边和短边处残余应力较大,与变形较小的长边相差7 MPa左右。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固化变形平均误差为8.6%。使用补偿后的模具再次进行固化变形仿真,使该零件的最大固化变形降低了70.8%。  相似文献   

14.
直升机尾桨故障及其试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杰  高艳辉 《飞行力学》2001,19(4):67-69
介绍了直升机尾桨故障类型及其处理方法和试飞方法。探讨了发动机功率、空速、飞行高度等因素对尾故障试飞的影响。在实际试飞的基础上,给出了正确处理尾桨故障的基本方法,为直升机飞行员在飞行时遇到类似故障后的处理及有关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倾斜尾桨直升机的侧滑-俯仰耦合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描述了倾斜尾桨直升机在横侧静稳定性模拟试飞中出现的侧滑-俯仰耦合现象;进而分析了该耦合产生的机理,给出了该耦合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该耦合的解耦方法和试飞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倾斜尾桨直升机侧滑-俯仰耦合的试飞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围绕直升机功率分配,对其试飞测定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试飞测定发动机扭矩和转速确定主减速器输入功率;其次,利用试飞测定散热器进、出口滑油温度和滑油流量确定散热器损耗功率;再次,利用试飞测定机匣安装支座温度、壳体表面温度和减速器工作环境温度确定主、中、尾减速器壳体散热损失功率;最后,利用旋翼轴、尾桨轴扭矩和转速确定旋翼、尾桨需用功率。最终得到主,中,尾减速器传动效率、旋翼功率传递系数、尾传输出功率和主减附件消耗功率。  相似文献   

17.
单桨带尾桨直升机的尾旋翼设计成摆振柔软型后,带来了新的动力学问题:尾桨与尾梁耦合动不稳定性问题。本文简述了它与主旋翼/机体耦合动不稳定问题的差别,主要介绍了尾桨与尾梁耦合动不稳定性问题的分析方法,通过算例分析,为消除这种不稳定性,对一些关键设计参数提出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直升机旋翼对尾桨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剑锋 《航空学报》2015,36(10):3228-3240
悬停和侧滑状态的直升机主旋翼桨尖涡将穿透尾桨桨尖平面,由此导致尾桨非定常气动载荷发生明显变化。为更准确地模拟由主旋翼/尾桨干扰产生的尾桨非定常气动载荷变化,通过在面元压力项中增加由旋翼桨尖涡诱导的时变项,体现旋翼桨尖涡速度和几何时变对桨叶非定常压力的影响,同时采用涡面镜像法修正涡粒子法的黏性项,确保桨叶附近区域旋翼涡量守恒,建立旋翼尾迹对尾桨叶的非定常气动干扰模型,并耦合面元/黏性涡粒子法,构建直升机主旋翼/尾桨干扰下的尾桨非定常气动载荷分析方法。通过计算AH-1G旋翼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特性,并与实验测量值、计算流体力学(CFD)计算结果对比,验证本文非定常气动干扰模型的有效性。随后基于NASA ROBIN(Rotor Body Interaction)模型分析悬停、侧风和60°右侧滑状态主旋翼对尾桨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分析表明主旋翼尾迹对尾桨非定常气动载荷影响显著。悬停状态的主旋翼/尾桨干扰导致尾桨拉力平均值下降、非定常气动载荷显著增加;左侧风状态,主旋翼/尾桨干扰削弱尾桨"涡环"程度,显著增加尾桨拉力和非定常气动载荷;60°右侧滑状态,主旋翼/尾桨干扰导致尾桨拉力损失最大,且在低速侧滑状态出现尾桨拉力"迅速恢复"现象,尾桨非定常气动载荷幅值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以加装尾推的小型复合式共轴无人直升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直升机在一定的前飞速度下俯仰角的变化情况。首先建立了直升机气动模型,得到前飞时的平衡方程组,并使用Newton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从而得到仿真配平结果;其次对样例直升机未加装尾推螺旋桨和加装尾推螺旋桨情况下进行一定速度下的前飞试验,采集试飞数据;最后对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较低速度时,直升机气动模型与实际结果符合性较好,加装尾推能够减小直升机稳定前飞时的俯仰角,同时还能降低双旋翼消耗的总功率。  相似文献   

20.
为克服旋翼产生的反扭矩,目前直升机上主要采用单旋翼带尾桨、双旋翼等布局方案,同时发展了尾梁环量控制及尾梁边条技术。本文应用旋翼/机身组合模型风洞试验方法,探究了尾梁边条对直升机悬停及前飞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悬停及不同前飞速度下,不同长度和不同安装角度尾梁边条对直升机气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悬停状态尾梁边条可通过提供侧向力来增加机身扭矩,能够帮助尾桨卸载从而减少尾桨功率消耗。而前飞状态尾梁边条对直升机气动性能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