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首先阐述了测试复用的基本原理,在对航天测控软件测试可复用资源和复用层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测试资源,提出了基于用例包的测试用例可复用结构改造技术、基于行业领域主题词的检索技术和测试用例的复用策略,给出了对应的测试用例复用模型,实现了用例有效复用及管理。按该模型构建的航天测控软件测试用例复用库系统对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软件复用的基本概念,软件复用的优点以及面向对象技术对软件复用的支持。同时结合测控领域中物实践,从软件复用的不同层次阐了可复用的构件在测控软件开发中的应用,阐明了软件复用在提高软件生产率,改进软件质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国外一些著名软件企业在软件复用方面的实践经验,介绍了系统化软件复用方法,并对软件复用的成功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全同光纤布拉格光栅单纤复用能力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和分析了一种基于OTDR和TDM技术的新型光纤布拉格光栅复用方法的复用能力。这种方法可以在同一根光纤上复用成百个全同的低反射率布拉格光栅,从而使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在航空航天健康监测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分析表明,当布拉格光栅的反射率足够低时,系统的复用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因此,基于这种复用方法,可以实现廉价的大规模分布传感系统。在评价这种系统的复用能力时,我们第一次提出应该考虑光栅间多次反射光的干涉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UDWDM光纤通信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波分复用(WDM)光纤通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重点分析了目前研究中的超密集波分复用(UDWDM)光纤通信中的光源波长稳定技术、复用/去复用技术、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和光纤的性能改善技术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软件复用在航空嵌入式软件测试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航空嵌入式软件市场近些年不断动荡与激烈竞争的局面,商业化的第三方软件测试正面临质量、进度、开发效率等急待解决的问题,而软件复用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首先对软件复用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论述,而后对航空嵌入式软件测试领域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其中复用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航空嵌入式软件测试的过程复用、产品复用、测试程序产品线方法。最后,结合具体工程实践指出所提出方法在使用中的剪裁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利用软件复用技术充分提取遥测处理的共性,构建脱离具体任务和操作系统,符合C编码规范的遥测软件标准化复用件,并形成复用库。遥测软件标准化复用库适用于多任务和多系统平台,可以充分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质量,降低程序维护的工作量和难度,并对各测控单位开展测控应用软件标准化复用库系统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民航空管雷达联网方法的总结,对民航空管刚建设的删通信网络,提出基于删设备的接入、基于Vanguard复用设备接入和基于Netrix复用设备的接入等三个雷达信号接入方案。通过对每个方案的详细分析和比较,选定了适合接入A州通信网络的基于Vanguard复用设备接入和基于Netrix复用设备接入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系统介绍波分复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技术特点及其实现,着眼于波分复用在军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在复用中的传输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AOS自适应帧长传输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明雪 《航空学报》2012,33(11):2039-2047
以自适应帧长传输的高级在轨系统(AOS)为对象,从提高系统吞吐量出发,对包信道复用、虚拟信道(VC)复用及帧同步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算法。包信道和VC复用算法可有效解决传统固定长度帧的生成与传输问题,降低复用时延,提高复用效率;帧同步算法则解决已有算法受帧长度标识误码影响较严重的问题,提升帧同步性能和数据处理可靠性。在分析、推导并仿真各算法性能公式和参数的基础上,对系统吞吐量性能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很好地适应AOS自适应帧长系统,保证系统高吞吐量性能。  相似文献   

11.
软件体系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它与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从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了解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必然性;然后,给出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描述,介绍有关体系结构研究的内容;最后,举出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2.
弹载专用计算机软件是影响导弹飞行的关键软件,在研制单位进行软件测试后,应由监造单位组织第三方独立的测试。文中介绍了软件测试的体会,强调对飞行控制软件的测试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软件测试中,对软件设计提出了修改意见,以加强软件研制的质量监督。  相似文献   

13.
软件测试的控制论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软件测试被认为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理解最为不清的一环。部分原因是虽然有很多策略被定义和分析,但很少有策略被设计和优化。软件测试的反馈机制迄今尚未形成。基于此种情况,软件测试的控制论方法将软件测试问题当作控制问题,被测软件当作被控对象,软件测试策略当作相应的控制器,被测软件和测试策略构成一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软件控制论是一门探讨软件理论和工程与控制理论和工程交叉的学科,软件测试的受控马尔可夫链方法利用受控马尔可夫链理论设计和优化软件测试策略,是软件控制论思想的体现。在受控马尔可夫链方法的框架内讨论软件系统的自适应测试,并与随机测试进行比较,发现自适应测试方法相对于传统的随机测试方法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软件复用技术在科学计算软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介绍多层软件复用技术及它的两个实践形式,并讨论软件复用的应用策略;接着探讨适合科学计算软件的开发模型;然后,描述民用飞机性能计算软件的开发以说明软件复用;最后,提出软件复用在科学计算软件开发中的需注意的几点事项以及今后应用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5部对机载软件提出了适航要求,DO178B是对适航要求的符合性方法,但其中一些验证和确认目标并不适用于基于SCADE的软件验证。为此,分析了飞控软件的适航要求和符合性方法,并对基于SCADE的飞控软件的开发流程和传统的开发流程进行了分析对比,对基于SCADE的飞控软件的适航验证与确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军用软件可靠性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影响军用软件可靠性因素的基础上,借鉴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过程规范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用软件可靠性解决策略,包括软件可靠性组织过程、软件可靠性管理过程、软件可靠性工程过程和软件可靠性支持过程,并概要描述了各个过程所涉及的技术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综合模块化航电软件仿真测试环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庆  刘斌  余正伟  冯时雨 《航空学报》2012,33(4):722-733
 伴随着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IMA)软件在新一代飞机上的应用,其高复杂性、高度综合的特点以及分层的健康监控和故障管理模式给软件测试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仿真测试环境在应对IMA软件测试中难以满足RTCA DO-178B中规定的对验证过程结果的验证的要求。本文在分析IMA软件特点的基础上,根据DO-178B的要求,综合国外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的研究进展情况,研究综合模块化航电软件仿真测试环境需求,提出了基于软件故障注入的综合模块化航电软件灰盒仿真测试环境方案,并给出优势分析。该仿真测试环境方案以IMA软件为测试对象,应用软件故障注入技术和代码插装技术满足测试规范文件的要求。其具有通用灵活、适配性强、强实时性等特点,为中国新一代航电软件的系统验证和测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VxWorks BSP 软件的可视化开发和代码自动生成技术是基于BSP 中最小系统配置单元组件化封装 以及常用外设驱动的标准化、通用化、组件化设计与封装实现的。该技术的实现可以使开发人员能够通过在可 视化工具中填写对应硬件信息,完成BSP 软件代码及对应文档的自动生成,实现了软件需求的直观化输入到 需求与设计的黑盒转化。能有效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增加软件成熟度,提高软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机载计算机软件的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试是保证机载软件质量可靠性的关键工作,但由于其复杂性和特殊性,机载软件的测试存在许多特殊的困难。本文对机载软件的特点进行归纳并分析其对软件测试的影响,针对机载软件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测试策略,特别地对机载软件可靠性测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机载软件可靠性测试的完整方案。  相似文献   

20.
测试复用技术是提高软件测试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分析航天测控软件行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据操作的航天测控软件测试复用模型,给出了测试用例搜索和匹配算法;以航天测控外测数据处理软件的可靠性测试为例给出了模型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基于给定模型的测试复用方法可提供该软件约65%的测试用例,有效提高了测试效率,所提出的模型和方法对专业领域软件测试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