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报告完成了三座主力低速风洞五台天平的精细化校准和不确定度的科学标定。采用本文方法算出的天平校准不确定度和风洞实验不确定度能够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高速风洞试验模型姿态角的视频测量及不确定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风洞测力试验中,阻力系数精度σc x的先进指标为0.0001,按误差分配原理,要求试验模型迎角的测量精度σα≤0.01°。为此,研究风洞试验中模型姿态角视频测量及其不确定度,给出其系统误差的补偿方法。实测数据(马赫数为1.5、2.0、3.0和4.0)表明:在2m暂冲式超声速风洞试验中,各阶梯迎角测量数据的标准差(含风洞气流脉动致模型姿态角振动产生的误差)在0.0018°和0.0094°之间,迎角实测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0.003°,由此可知,姿态角视频测量系统的σα≤0.0094°。本方法既不破坏模型的外形,又不改变模型的刚度与强度,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了研究风洞实验数据误差的意义,然后给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差及不确定度的定义,在讲述了单点测量标准差,多点测量标准差及随机不确定度计算方法之后,介绍了介绍误差的判别和风洞实验数据误差的合成,最后给出了风洞气流参数、压力系数及力系数随机误差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民用飞机进气道在起飞低速大迎角状态下的流场特征和性能,对设计马赫数为0.785的进气道进行了风洞实验和数值计算,来流马赫数为0.2,迎角变化范围为0°~25°,流量系数范围为0.29~2.07。研究结果表明:在起飞工况条件下,进气道正常工作迎角范围可达到25°;在起飞单发失效工况条件下,进气道外罩上流动分离迎角在13°~16°;在大迎角工作条件下内流未产生分离时,出口气流畸变受发动机流量变化影响较小。通过研究结果分析了进气道在低速大迎角状态下的流场特征及其随迎角、流量的变化规律。数值计算和风洞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在没有流动分离时两者基本一致;但是对于外流分离迎角的预测,两者有3°差异,表明风洞实验依然是考核进气道性能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一种改进的高速风洞大迎角壁压法,本法不仅计算风洞干扰速度分量在模型区内的分布及平均值,而且进行了模型气动力和力矩的修正。在力和力矩修中考虑了洞壁干扰量分布不均匀的影响。用本法对M〈0.9的实际飞机大堵塞化模型大迎角风洞实验数据进行了洞壁干扰修正计算,修正结果令人满意,初步解决了迎角风洞实验洞壁干扰修正中最困难的力矩正问题,由于使用壁压数据进行修正,本法可用于各种透气壁或实壁风洞。  相似文献   

6.
张文华  G.Schulz 《航空学报》1988,10(10):454-461
 对于低速风洞中大模型、大迎角以及一般具有分离流的情况,本文采用壁压测量用影响函数法计算了洞壁干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计算与实验表明,本文的计算是可靠的提供的曲线数据可供实际使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代高机动性能飞机大迎角动态特性分析,特别是在飞机尾旋特性分析预测中,需要的大量风洞实验气动力数据,推出采取多元最小二乘拟合法,进行高次多项式非线性拟合的方法,以某飞机旋转天平风洞实验实验气动力数据为例,进行了数据拟合分析,同时,应用拟合结果进行了该飞机的尾旋特性预测,并给出了部分计算结果和飞行试验结果的比较,证明所推出的数据拟合方法及得出的拟合结果,在大迎角研究领域应用中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用低超声速喷管代替声速喷管,解决了大迎角大堵塞度跨声速实验时的风洞壅塞问题。低超声速喷管可以在大堵塞的实验条件下,形成稳定的低超声速流场,消除风洞在大堵塞度实验时的马赫数空白区,从而使风洞的允许实验迎角和堵塞度范围增加一倍,并且能确保流场达到使用指标。模型实验结果和同一尺寸的模型在口径大一倍风洞中实验结果基本重合。  相似文献   

9.
张其威  陈震 《航空学报》1996,17(3):337-340
 用改进的壁压法,对 Ma≤ 0 .9时飞机的大堵塞比模型、大迎角风洞实验数据进行了洞壁干扰修正计算。修正中考虑了洞壁干扰修正量分布不均匀的影响,初步解决了大迎角实验洞壁干扰修正中最困难的力矩修正问题。该方法可用于各种透气壁或实壁风洞  相似文献   

10.
基于RANS-LES混合方法的翼型大迎角非定常分离流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大涡模拟(RANS-LES)混合方法中的延迟分离涡模拟(DDES)方法,模拟了NACA 0015翼型在大迎角下的静态绕流和强迫振荡运动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在大迎角静态翼型大分离流动模拟中,DDES方法捕获了非定常RANS计算未能获得的机翼背风面的涡脱落现象。在所采用的RANS和DDES模型中,基于剪切应力输运(SST)湍流模型的SST-DDES混合方法给出的时均压力系数分布与实验吻合得最好。在大迎角强迫振荡翼型绕流模拟中,DDES方法得到的非定常气动载荷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正确地反映了最大迎角处阻力和俯仰力矩的阶跃性突变,而非定常RANS计算则给出了完全错误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求解非定常N-S方程研究了弹性机翼在低速气流中振动时的气动特性,并与刚性机翼气动特性做了比较。通过结构有限元方法计算出模型机翼的结构模态和相应振动频率,假设机翼以最小刚度的弯曲模态振动,计算了不同振幅下不同迎角、尤其是失速迎角附近的升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小振幅下机翼的平均升力特性和刚性机翼相差很小,但当振幅达到一定幅度后,振动机翼下平均升力特性与刚性机翼的结果有较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最大升力系数的降低和失速迎角的减小。此结果可以解释实际风洞实验中最大升力系数往往小于CFD结果、实验中最大升力系数对应的迎角也比CFD结果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柔性扑翼微型飞行器产生升力和推力的机理,在研究考虑柔性大变形扑翼气动力计算方法基础上,利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速风洞进行了不同扑动频率、迎角、速度下微型扑翼升力、推力的变化和动态流场显示等风洞实验,并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微型扑翼机的设计提供了的参考依据.自行研制的微型柔性结构扑翼机成功地进行了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13.
张文华 《航空学报》1990,11(4):188-191
 <正> 1.前言 低速风洞半模实验有许多优点,但伴随而来的是洞壁干扰修正问题。大迎角、大堵塞度情况洞壁干扰修正值相当大。如某后掠大展弦比机翼半模,迎角90°时堵塞度达18%,阻力系数洞壁干扰修正值可达真实值的70%。又如某农机机翼半模,迎角40°时堵塞度达8%。压力系数洞壁干扰修正值达真实值的30%。因此,在进行半模实验时,洞壁干扰修正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三角翼动态气动特性低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翼快速上仰和正弦振荡非定常气动力的实验研究是在西北工业大学Φ1.5m开口、低速风洞中进行的。60°三角翼迎角从0°到90°的快速上仰实验结果表明,随上仰速率的提高,最大升力系数和失速迎角随之增大。本文还对大振幅正弦振荡三角翼的减缩频率,平均迎角,振幅和俯仰轴位置对机翼瞬态载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超声速横流转捩集湍流-激波作用、可压缩、横流、转捩等难题于一身,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RANS)的转捩建模是一项挑战。本文采用CKDO-tran计算高超声速横流转捩的经典标模—HIFiRE-5,分可压缩性效应、雷诺数效应和迎角效应进行评估,发现:不考虑可压缩效应的KDO-tran模型无法给出准确的预测,而不引入特定转捩机理,CKDO-tran仍然可以预测一系列雷诺数工况的高超声速横流转捩。迎角0°时,CKDO-tran可以较好地预测出双肺叶转捩图像,迎角为4°时,CKDO-tran产生的转捩线提前,但给出了与实验相似的转捩图像,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对4°工况进行来流湍流度敏感性的研究发现,随着来流湍流度减小,CKDO-tran产生的转捩线逐渐后移,并且转捩图像与实验的相似性逐渐减弱直至消失。通过对迎角效应进行的分析,推测出来流-激波相互作用的建模是消除迎角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对如何利用风洞实验数据计算直升机机身的气动力及气动力矩进行了研究。从数学的角度指出现有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改进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大迎角和大侧滑角飞行时改进方法比现有方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边条翼作俯仰运动时翼面吹气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m低速风洞中通过测力与微丝显示方法,研究了在边条翼的边条和主翼上吹气对机翼作大攻角快速俯仰运动时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在不同迎角下开始吹气的作用。结果表明,翼面吹气能有效提高机翼的非定常气动特性和缩小机翼的非定常气动特性迟滞回环,特别是在小迎角下开始吹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在风洞中模拟飞行器六自由度飞行的物理过程,获取飞行器流动/运动/控制耦合特性,对低速风洞带动力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进行了研究。基于相似准则,在大型低速风洞建立了试验系统,利用纵向静不稳定的动力学相似缩比模型飞机,经过飞行控制律闭环控制增稳后,开展稳态飞行、施加标准激励验证飞行、控制律参数调整验证飞行、大迎角飞行等自由飞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原型机飞行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相似准则建立的低速风洞带动力模型自由飞试验系统,能够有效模拟飞机闭环控制飞行过程,试验结果准确反映原型机的稳定与控制特性。低速风洞带动力模型自由飞试验验证了原型机的飞行控制律,预测了其大迎角失速/偏离特性,形成了飞行器气动/飞行力学/控制一体化风洞试验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给出一种可将旋转平衡、强振动风洞实验数据应用于气动力模型的方法。通过把飞机机动的总旋转向量分解成沿非正交动态轴系的分量,使各旋转分量与旋转平衡、强振动风洞实验测量的气动数据一同使用。利用飞机大迎角机动的仿真飞行数据和极大似然法,辨识了气动模型的未知参数。计算表明,本文给出的气动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以势流理论为基础,采用工程方法并参考试验结果确定分离涡的起始分离位置,用不可压流涡段所产生扰动流场的线性迭加,计算涡分离流动流场。单独翼面、组合翼面标模和FC-1飞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在失速迎角范围内,本文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低速大迎角气动特性快速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