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空间制造技术的发展背景与技术特点,介绍了国内外空间增材制造技术、空间焊接技术的发展情况,总结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非金属与金属空间增材制造工艺、装备的发展现状,空间电子束焊接、固相焊接等工艺与装备研究进展等。论述了我国空间制造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空间制造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虚拟制造技术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建模、仿真和优化,从而更加高效、经济、灵活地组织生产,达到了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优化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介绍了虚拟制造技术的含义、特点及国内外应用概况;综述了虚拟制造技术在航空制造业的应用,包括飞机虚拟设计、零件虚拟制造、部件虚拟装配和生产线规划等方面应用的成功案例,从而展示应用虚拟制造技术的意义;最后,总结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飞机设计与制造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的发展现状,并且展望了虚拟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航空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国外先进航空产品发展需求,对航空产品研制及生产中所应用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大型结构件数字加工/成形技术、高温复杂结构件制造技术、先进连接与装配技术、超精密加工及微系统制造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表面工程技术以及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制造行业的技术进步,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模具设计与制造,已经完全走出了过去手工作坊的作业模式,开始利用CAD/CAM/CAE/PDM软件进行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瞄准高端制造装备的国家重大需求以及数字制造国际学术前沿,以航空航天高端数控装备、汽车与船舶激光加工装备、柔性电子制造装备及纳米制造等为主要对象,开展数字制造装备技术的应用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形成"数字制造基础理论"、"先进加工工艺与方法"、"数字制造装备关键技术"、"数字制造系统" 4个研究方向,开展了"理论创新一技术突破一装备研发"全链条研究,实现了从工艺原理、核心技术到装备研制的系统创新,在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领域形成了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6.
随着材料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增量制造逐渐应用于飞机研制。基于增量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其在飞机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讨论了增量制造技术在飞机设计和制造环节中的应用,包括当前存在的技术困难,以及未来飞机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增材制造——面向航空航天制造的变革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应用方面具有单件小批量的复杂结构快速制造优势,未来将向着设计、材料和成形一体化方向发展。分析了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发展的3个层面,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增材制造、高性能聚醚醚酮(PEEK)及其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及太空3D打印为主题,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国内外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状况。涡轮叶片应用增材制造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未来向高性能的高温合金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发展。高性能轻质聚合物PEEK及其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在高力学性能结构件、吸波功能件的成形中得到应用,将改变现有的设计与材料,推动结构与功能一体化发展。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将带动无模具纤维复合材料成形的新发展,在太空3D打印将改变未来航空航天制造模式。增材制造技术将给航空航天制造技术带来变革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快速制造     
我们所关注的“快速制造”并不是停留在工业化时代的不断加快生产节拍的快速批量生产的概念,也不是指某一项快速制造技术,像快速成型技术,而是指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不断与制造技术相融合,从而使大型复杂产品从设计、加工、检测、装配到交付的整个生产开发过程全面实现快速制造并确保一次研发成功的新理念。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制造要全面应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在计算机平台上实现闭环的虚拟制造,从CAD/CAM、机床加工过程仿真、虚拟装配,到组成完整的数字样机并模拟使用过程及环境对其进行虚拟检测、验证与分析。这样就在计算机…  相似文献   

9.
现代直升机与制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现代直升机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叙述了直升机发展与制造技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并提出协调发展我国直升机制造技术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惯性技术已经成为国防及国民经济建设各行业中运动信息感知测量的核心技术.但是制造环节却成为制约其精度提高、性能改善、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的“黑障”,困扰着惯性技术再进步的步伐.刚刚兴起却迅猛发展的三维数字化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制造,从装备到工艺、从材料到设计的理念,对制造业形成了革命性的冲击.以惯性技术产品三维数字化增材制造为目标,详细叙述了三维数字化增材制造的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其在精密惯性技术产品制造中的可能性、可行性和推动惯性技术产品制造变革的价值;并根据近几年对三维数字化增材制造的一些学习认知、实践感悟,提出了一些三维数字化增材制造在精密惯性技术产品制造中应用的粗浅看法和思路,以求共进.  相似文献   

11.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宗琰 《航空学报》2004,25(5):516-519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生产管理与控制是实施可重构制造系统哲理的关键技术,而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性能分析是可重构制造系统生产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功能。基于可重构制造系统的赋时可重构Petri网模型及其调度Gantt图,提出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性能指标评价方法,定义最大完成时间、生产资源利用率、作业完成时间和零件的平均生产能力等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性能指标,并计算了实例系统的性能指标。实例研究表明,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体现了可重构制造系统的重构柔性本质。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工业产品的数字化实体概念,指出了数字化实体制造良好的应用前景.讨论了工业产品数字化实体制造实现的关键技术及其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介绍了作者在数字化实体制造方面的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3.
网格技术及其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简要介绍了网格的概念、组成及其特征 ;结合当前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对网格技术作了剖析 ,着重提出了网格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模式和预期效果 ,指出制造网格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ASP的网络化制造服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数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当前制造业最为显著的生产特征。为解决目前制造企业设备低利用率与企业得不到快速成形与制造 (RP&M)技术服务的矛盾 ,必须将数字化服务有机地集成到企业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环境中。应用服务供应商 (ASP)促进了先进制造技术与模式的新发展 ,而基于ASP技术的网络化分散制造是以服务商为中介的新的先进制造模式。文章分析在国内外网络化制造服务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制造业的生产实际需求 ,提出了基于ASP的网络化制造应用服务的模式及其对策 ,对促进网络化分散制造信息服务提供新的思路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赋时可重构Petri网的可重构制造系统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宗琰 《航空学报》2004,25(6):615-618
系统建模是可重构制造系统生产管理控制技术的基础。分析了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建模需求,提出基于赋时可重构Petri网的可重构制造系统建模的方法。该建模方法是先建立可重构制造系统当前系统的赋时可重构Petri网模型,再通过修改其建模元素得到可重构制造系统重构后系统的赋时可重构Petri网模型。实例研究表明基于赋时可重构Petri网的可重构制造系统建模方法能够满足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建模需求,因此它是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正确的形式化表示。  相似文献   

16.
结合航天制造企业单件小批量、产研结合的生产特点,利用开源中间件产品开发了3层架构的制造执行系统。通过将工作流引擎与系统框架集成,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流转和实时的任务状态监控,建立了较完整的企业数据信息流通链路,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数字化导管加工与常规导管加工在协调方法、工艺过程、检测方法等方面对比分析,得出数字化导管制造可以缩短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的结论,能够适应现代飞机快速研制及改型需求,形成现代飞机导管制造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支持工艺设计的制造知识类型及层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艺设计人员对大量制造知识的需求问题,分析了制造知识与工艺设计的关系,按照对工艺设计的支持作用,将制造知识分为制造资源类、制造对象类和制造过程类三大类别,建立了包括零件层、属性层和数据库层的制造知识结构层次模型,以制造设备为例,采用IDEF1X方法建立了支持工艺设计的制造知识表达模型.  相似文献   

19.
全球范围内,经权威机构正式认证的飞机金属增材制造零件数量目前仅两例;而高分子材料增材制造零部件,在波音飞机上正式使用已近20年之久,累计总量在10万件以上。将增材制造技术与航空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做好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同等程度地重视用金属和高分子材料增材技术直接进行航空器零部件的制造,是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