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向局部处理机匣对压气机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分析周向非均匀处理槽对压气机的影响,对一台单级跨声速轴流压气机进行了周向局部处理机匣与全周处理机匣的非定常数值研究.结果显示,具有相同处理槽数的周向局部处理机匣比全周处理机匣能获得更好的压气机性能.由于处理槽的周向非均匀性,前者给叶尖流场产生大尺度的周向非均匀特征,因而能提供后者所不具备的低频非定常作用.此外,提供了高、低频两种非定常作用的周向局部处理机匣能够同时改善叶尖泄漏涡与尾缘分离涡.   相似文献   

2.
李士明  陈矛章 《航空动力学报》1992,7(4):319-324,391-392
本文构造出一套新的统一表示湍流和二次流径向掺混作用的多级轴流压气机子午通流流场的模型方程组。除了掺混系数外,新的方程组没有其它的未知关联项,使得含径向掺混的多级轴流压气机子午通流的计算简单得多,相应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时间只是无粘计算机时的约1.5倍。新方程组的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以及与则Gallimore掺混理论结果比较,表明新方程组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新方程组有严格的理论基础,不仅能用于亚音压气机,还可能用于跨音和超音压气机。   相似文献   

3.
高压压气机径向间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洋  刘巧英  沈倍毅  高星 《推进技术》2013,34(3):339-346
针对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综合考虑气动载荷、离心力载荷、温度载荷耦合作用,建立了压气机径向间隙分析模型,获得了3个典型工况下的流场特征以及叶片的变形、应力分布,高压压气机转子叶尖径向间隙沿轴向变化的分布规律以及轴流压气机转子与机匣的间隙范围.计算结果显示在设计点和转速最高点,斜流压气机转子叶尖与机匣发生碰磨,与试验结果一致,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也为建立合理有效的压气机径向间隙分析方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周向非均匀叶尖间隙对轴流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跨声速单级轴流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转子外机匣椭圆度产生周向稳态非均匀叶尖间隙布局结构,在高转速压气机试验器上详细开展了周向非均匀叶尖间隙对压气机性能特性与稳定边界影响的试验研究。同时,结合转子叶尖间隙流场动态压力精细化测量,揭示了周向非均匀叶尖间隙触发压气机内部流动失稳的物理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转子叶尖周向非均匀间隙对压气机流量、压比和效率基本没有产生影响,但对气动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随着转子机匣椭圆度增大,稳定工作边界逐渐向右下方偏移,压气机稳定工作范围不断减小;不同转速下,压气机稳定裕度损失程度并不相同,高转速工作区域的压气机稳定裕度损失程度要大于中低转速工作区域的;周向非均匀叶尖间隙会导致原有转子叶片气动负荷沿径向重新分布,弱化转子叶片尖部气动加功能力;设计转速时,相比于小间隙情况,大间隙下的泄漏涡与通道激波相互作用,使得相邻叶片压力面侧的高静压低速区域扩大,加重对转子通道的堵塞作用。  相似文献   

5.
旋转坐标系中可压缩湍流的基本方程和湍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耀南 《航空动力学报》1990,5(3):239-244,286
本文在可压缩湍流瞬时量基本方程的基础上,用质量加权平均的概念,推导了旋转坐标系中可压湍流流动的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而导出了旋转坐标系中可压湍流的应力输运方程、脉动平均动能方程和湍流耗散率输运方程。这些方程中包括了由旋转引起的 Coriolis力和离心力的作用项。这些方程是在旋转坐标系中研究平均 N-S方程求解湍流流场和研究湍流模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预测畸变进气压气机特性与气动稳定性的改进多子区平行压气机模型。为了检验该模型的准确性, 进行了均匀及180°畸变进气下单级压气机特性与气动稳定性的实验研究。以实测的均匀进气单级压气机特性为基础, 应用改进的多子区平行压气机模型, 在与进气畸变实验完全相同的条件下, 对畸变进气单级压气机等转速线及其不稳定工作点进行了预测, 预测与实验吻合良好, 证明该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多级轴流压气机彻体力模型——理论方法及简化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晋  胡骏  屠宝锋 《航空动力学报》2018,33(8):1954-1963
基于时间推进技术及有限体积法,将彻体力模型与基元叶栅法的思想相结合,提出了一个适用于预测大尺度进气畸变对多级轴流压气机气动性能及稳定性影响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在进气条件轴对称的前提下,利用相应的简化模型重点分析了一台四级轴流压气机在均匀进气及叶尖径向总压畸变进气下的内部流场特征。均匀进气下的模型计算结果与相关试验结果相吻合。叶尖径向总压畸变进气下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径向畸变在压气机流道内会发生显著的径向掺混作用,叶尖径向总压畸变对该压气机稳定性有显著恶化影响,随着畸变强度的增加,压气机稳定边界逐步下降。计算结果支持了该模型用于预测径向进气畸变影响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考虑径向掺混对通流计算结果的影响,在通流彻体力模型中引入径向掺混项,并以某型低速轴流压气机为算例开展了有无径向掺混对通流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落后角和损失系数相同时,径向掺混模型的加入使叶排出口气流参数沿径向的分布更加均匀;模型对于压气机后面级端壁区流动参数展向分布的预估更加准确。通过与该台压气机试验测量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本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使用压力修正算法及kε湍流模式求解Reynolds时均的NS方程,数值分析了离心式压气机叶轮内部湍流流动及叶轮出口“射流尾迹”结构的形成过程,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二次流对低能流体的输运是形成射流尾迹结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士明  陈矛章 《航空学报》1991,12(11):592-599
 随着压气机向着更高的级负荷和更低的展弦比方向发展,径向掺混问题在气动分析和气动设计中越来越重要,当前对决定径向掺混的主要因素众说不一。本文用严格的理论,得到了用统一形式表示含二次流和湍流在内的各个径向掺混因素的多级轴流压气机通流基本方程组,并讨论了二维通流流场湍流掺混与实际流场三维剪切结构的关系。基本方程组的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以及其它掺混理论结果比较表呀,该方程组能够满意地模拟多级轴流压气机中的径向掺混特性。  相似文献   

11.
带周向槽机匣处理的压气机内部流动数值模拟与试验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周向槽机匣处理对轴流压气机性能以及内部流场的影响。在单级轴流压气机试验台上对实壁机匣和周向槽机匣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实验测试。同时,对每一种机匣结构的内部流场进行了全三维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相比于实壁机匣,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周向槽机匣处理结构能够扩大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裕度,而对效率的影响不大。对内部流场的详细分析表明周向槽处理机匣对叶顶间隙泄漏涡形成和发展的抑制是周向槽机匣处理扩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胡骏 《航空动力学报》2000,15(3):229-232
本文重点介绍采用二维可压缩非定常的 Euler方程描述回转面上无叶区的流动, 并利用二维可压缩“激盘”取代压气机的转子和静子叶排, 分析进气周向畸变对轴流压气机性能影响的模型。该模型中各叶排的损失和转折角直接由与均匀进气子系统完全相同的方法计算确定, 从而克服了在解决此类问题时通常需要给定各叶排损失和转角特性的困难。本文还重点分析了进口周向总压畸变经过 RB-199高压压气机的衰减和对该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并分析了气动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部分处理机匣的性能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进气畸变平行压气机理论划分子压气机的思想,将部分处理机匣压气机沿周向分为处理机匣子压气机和实壁机匣子压气机,再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求得部分处理机匣压气机出口参数,并依据失速点流量与处理区周向角度呈线性关系的实验结论提出部分处理机匣性能预估模型假设.模型预估与实验对比结果表明:预估特性与实验特性曲线在整体趋势上一致.跨声速条件下98%设计转速峰值效率预估偏差小于0.5%,综合裕度预估偏差小于0.6%.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值仿真手段研究不同倾斜方向的双倾斜壁缝式机匣处理对离心压气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机匣处理缝倾角组合有助于合理组织导叶和动叶气流角匹配关系.通过详细分析离心压气机内部流场表明:双倾斜壁缝式机匣处理方案A通过对动叶叶尖泄漏流的抽吸和重新组织,对机匣处理缝后部的低能流体抽吸并吸除,经过背腔在机匣处理缝前部重新注入相邻的叶栅流道,从而在轴向和周向控制了叶尖泄漏流的发展,改善了下游的堵塞情形,大幅度提高了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裕度.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the perturbation equation of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 and the instability analysis of strongly nonlinear flow. a set of new control equations is presented featu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ssipation and dispersion of turbulence. Three extra terms repr(?)nting respectiveiy the effects of extra strains, rotation and dispersion on the turbulent stresses introduced into the momentum equation. The defects of the original k-(?) model are removed mainly by introducing new (?) terms. This modified k-(?) model has advantages of simplicity, self-consistency and clarity of physics It is abie to handle complex flows and provides new perspectives for looking at a diversity of turbulence problems, such as inter(?)ttency, coberent structure,anisotropy, turbulent energy inversion and the cut-off of turbulence spectra.  相似文献   

16.
Reliable relighting is crucial for advanced low-emission aero-engine combustors. For forced ignition under highly-turbulent conditions, eddies of sizes being smaller than the flame kernel can affect its formation through penetrating and modifying the kernel structure. In this study, a one-dimensional model for small-scale turbulence on kernel formation is developed through the incorporation of turbulence-induced diffusion in governing equations. With given flow conditions,the spatial and time-dependent turbulent diffusivity is modeled using the idea of residual eddy viscosity. One-dimensional spherical flames of premixed pre-vaporized n-dodecane/air mixtures under high-altitude conditions are simula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urbulence.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range of the equivalence ratio for successful turbulent ignition is much narrower than that for laminar ignition. The range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d turbulent intensity, and this effect is more pronounced for a low spark energy. In addition, turbulent transport has more pronounced effects on rich mixtures. An analysis on energy budget and species profiles shows that turbulence-induced diffusion enhances the heat loss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kernel formation process that could lead to ignition failure. After the flame kernel is established, turbulent transport broadens the flame front, enhances the heat release rate, and thereafter increases the flame propagation speed.  相似文献   

17.
根据控制体理论,建立了涡喷发动机中压气机的逐级数学模型。采用特征线关系数值求解质量、动量和能量方程。方程中的叶片力和轴功由稳态的级特性提供,并由一阶滞后方程考虑其动态效应。该模型可以模拟进口温度(或压力)瞬变下压气机的逐级响应,寻找首先失速的关键级。数值结果表明,引起失速的进口温升近似地与进口温升率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45°周向压力畸变模拟发生器, 并在某高速轴流压气机实验台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中等转速下, 详细研究了45°周向压力畸变对该轴流压气机级的转子的性能影响, 以及整个轴流压气机级(转子进口、转子出口和静子出口)的压力周向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在中等转速下, 畸变区的范围在转子出口转移和扩大并不明显, 但是在静子出口扩大了近100%;在转子出口畸变强度明显增强, 而在静子出口强度衰减;与均匀进气的情况相比, 压气机转子压比提高了1.8%, 近失速点换算质量流量减小了2.5%.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和平均流动能积分方程兼容计算了翼面的层流和湍流边界层流动。文中采用一种e~9型转捩判别公式预测翼面存在层流分离气泡情况的转捩位置。并引入对剪应力系数C_r的滞后方程以体现湍流中雷诺应力的历程效应。为避免在翼面流动分离时边界层方程的奇异,采用反解法计算。算例表明,计算与测量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